武漢都市圈:產業同鏈打造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本刊策劃②

2023-05-31     支點財經

原標題:武漢都市圈:產業同鏈打造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本刊策劃

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雛形初顯。

「打造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建設成為人口規模超3000萬、GDP超6萬億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這是武漢都市圈定下的工作目標。

2023年6月,武漢都市圈正式提出一周年。

「一年來,武漢市會同兄弟城市紮實推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建設,強化區域協作,拓展合作領域,發展成效初顯。」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辦公室、武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數據最能說明。2022年,武漢都市圈GDP達3.22萬億元,同比增長4.3%,占湖北省GDP比例近60%;2023年一季度,對應數據分別為7220.58億元、4.9%、60.7%,重要增長極作用進一步體現。

2023年2月,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辦公室印發《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武漢都市圈力爭GDP達到4萬億元,以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推動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成勢見效。

優勢產業同鏈,協同聯動發展

打造重要增長極,支撐關鍵在產業。上述方案提出,武漢都市圈要聚焦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產業,推動優勢產業協同聯動,提升中心城市經濟密度;促進武漢市一般製造業向周邊城市有序轉移,逐步形成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

武漢都市圈,產業同鏈正加速發展。所謂產業同鏈,是指都市圈內的產業,處於同一條產業鏈之中,形成配套、互補、耦合、融合發展,有利於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集群化,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5月,優煒芯光谷組裝車間,工人們正熟練地將一個個紫外LED(發光二極體)模組,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加上透鏡、電源等配件,組裝成紫外線光源產品,供應給華工科技、長飛光纖、銳科雷射、光迅科技、美的、小米等客戶。

「公司2015年在光谷成立,近年逐步發展壯大,銷售額已近億元,需要更多空間支撐未來發展。」優煒芯固化事業部總經理秦瑞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早在2017年,隨著光谷向東發展,公司就在鄂州梧桐湖新區建立了研發和中試基地。武漢都市圈戰略提出後,公司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拓展。」

優煒芯梧桐湖新區中試基地

按照計劃,今年底,優煒芯在鄂州葛店經濟開發區的新基地將投產,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

武漢都市圈產業同鏈發展,不只武漢新城,還有核心區域「武鄂黃黃」。

總部同樣在光谷的上市公司銳科雷射表示,為滿足未來市場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降低綜合製造成本,公司生產基地逐步轉移至黃石。

銳科雷射在黃石經濟開發區的泵浦源生產線已於去年6月試產,出貨量已超6萬支;今年下半年,雷射器模塊、光學器件等生產線也將試產。黃石項目計劃7年內全部完工,屆時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連續雷射器及核心器件智造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綜合產值60億元。

安一辰最初也是在光谷創立,基於公司壯大及提升綜合競爭力需求,已將生產基地遷至黃岡高新區。公司主要產品為雷射器和探測器二極體,是路由器、遙感器、通信基站設備的關鍵元器件。

「武漢黃岡雙向發展模式,使得公司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今年銷售額超2億元。武漢研發中心為黃岡工廠提供技術賦能,黃岡工廠產品銷售收益則反哺武漢研發中心。」安一辰副總經理吳玉德向記者介紹,武漢都市圈的發展為公司提供諸多便利。

前述企業是武漢都市圈光電子信息產業同鏈衝擊萬億產業的一個縮影。不僅如此,武漢都市圈的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也在向產業同鏈發力。

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已有百餘家武漢企業落子都市圈內其他城市,包括華工科技、長飛光纖、人福醫藥等上市公司。

加速融合,打造一體化產業格局

武漢都市圈的核心區「武鄂黃黃」,正在形成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

位於葛店經濟開發區的芯映光電,生產車間一片繁忙景象,數千台自動化機器高速生產中。LED晶片經過幾十道工序製作成一顆顆直徑僅0.6-1.5毫米的Mini LED燈珠。隨後,這些Mini LED燈珠被陸續送至武漢華星光電、京東方、創維數字、艾比森、洲明科技、海康威視等大型顯示企業,用於製作LED顯示屏。

芯映光電副總經理王建華告訴記者,今年產銷兩旺,預計實現產值8億元。

芯映光電生產車間

鄂州市發展改革委區域經濟科科長夏立志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鄂州定位為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範區,產業同鏈首要圍繞「光芯屏端網」發力,目前已有三安光電、瑞華光電等10餘家晶片及封裝類光電子信息企業為武漢企業配套。

黃石經濟開發區的聯新顯示,主要產品為5G網絡終端中大尺寸觸控顯示屏。公司總經理黃鈞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公司服務客戶包括武漢華為、聯想、小米等智能終端企業,2022年實現銷售額15億元,武漢市場貢獻比例約十分之一。

聯新顯示生產的顯示屏

黃石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黃石定位為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致力於與武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協同格局。目前已聚集上達電子、定穎電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170多家,超70%企業與武漢企業配套,覆蓋印製電路板、半導體、雷射、終端顯示等領域,去年產值突破300億元。

黃岡高新區的科峰傳動,則是通過高端裝備給武漢「光芯屏端網」企業配套。該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動力傳動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有行星減速器等,可應用於雷射切割、半導體加工、晶片封裝等領域。

科峰傳動副總經理楊劍告訴記者,公司去年產值達4億元,武漢金運雷射、帝爾雷射等上市公司,均是公司客戶。

科峰傳動生產車間

黃岡市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海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黃岡定位為武漢都市圈重要功能區,通過推動向西開放,全面對接武漢光谷和武漢新城,致力於發展光電子信息等產業並提供配套服務。

也有不少地方企業在武漢設立研發中心。在黃岡本土成長,主要生產維生素B2、B6及醫藥製劑產品的上市公司廣濟藥業,就在光谷生物城設立了研發中心,通過與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合作,主攻生物醫藥創新藥和化學合成藥。

「這帶動了科技成果在黃岡轉化以及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廣濟藥業董事長阮澍對記者說,「更關鍵的是,兩地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了協同發展。」

為推動企業加速協同發展,武漢都市圈探索了離岸科創園模式,一方面幫助想要在武漢吸引人才做研發的企業入駐,另一方面培育武漢企業落地都市圈內城市發展壯大。

今年2月,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開園。該中心負責人秦凱告訴支點財經記者,目前園區已吸引36家企業入駐,其中黃岡企業28家,光谷企業8家。

5月,咸寧(光谷)離岸科創中心首批9家企業和5所服務機構簽約入駐。

黃石(光谷)離岸科技園累計簽約入駐機構和企業90家,其中黃石企業55家,光谷等地企業22家,正籌備二期項目。

鄂州、天門(光谷)離岸科創中心正在推進中,今年將開園。

另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武漢都市圈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正從兩城點對點融合發展至多個城市的多點融合。

總部在武漢的人福醫藥,早在2000年就在葛店經濟開發區設立了葛店人福,主要產品為生育調節藥物和甾體激素類原料藥。

「公司在葛店經濟開發區的生產基地約70畝,近幾年葛店人福迅速發展壯大,去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現有設備和產能不足以支撐公司發展。」黃岡人福項目負責人陳海林對記者說,「武漢都市圈正在加速發展,黃岡離武漢和葛店都很近,便選擇了落地這裡。」

目前,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近300畝的黃岡人福基地,一期項目設備正在安裝進場。陳海林介紹,項目今年6月試產,明年全部投產。屆時,葛店人福不再做生產,而是主要研發新藥,為黃岡人福進行技術賦能。

正在建設中的黃岡人福

人福醫藥不是個例。廣濟藥業從黃岡走到武漢後,正謀劃在葛店經濟開發區設立合成生物學綠色製造中試平台。

「這是未來發展趨勢,已經有大量企業在走這條路。」阮澍說,「產業本來就要各地協同發展,發揮各方優勢。」

都市圈合作共建,利益共享

需要指出是,接受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指出,儘管武漢都市圈已初步形成部分產業同鏈,但還有待繼續深化。比如,光電子信息產業同鏈最強,其次是生命健康產業,但高端裝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北斗等產業輻射和溢出效應較弱,遠未形成產業同鏈合力。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指出,武漢都市圈產業同鏈進一步發展,需各地保持差異化競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譬如,在光電子信息領域,武漢在集成電路領域有多家晶片龍頭企業,但在產業鏈上游材料設備與下游應用還較為薄弱,其他地方可大力引進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企業;在生命健康領域,武漢在醫療設備領域有多家重點企業,但上游硬體、耗材等配套環節布局相對薄弱,各地可從產業鏈上游器械零部件、原材料入手,重點引進電子元件、結構件領域企業,補齊產業鏈上游短板。

記者獲悉,為更好地促進產業同鏈,武漢市商務局和經信局已分別啟動編制《武漢都市圈產業招商地圖》和《武漢都市圈製造業產業鏈地圖》,這將有利於各地根據自身優勢,科學配套資源和承接項目。

葉學平還建議,產業同鏈應建立良好的利益共享機制,形成合作互利共贏的一體化發展。具體可探索財稅統一,或根據新落地企業是合作導入式還是整體搬遷制,制定不同的稅收分享機制、征管協調機制、稅收優惠條件機制、GDP核算機制等,利益共享者可按一定比例進行GDP劃分、稅收分成,進一步激發武漢都市圈產業合作積極性。

「根據統計法,統計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來統計,相關經濟指標不能在多個行政區域重複統計。所以,我們正在努力爭取支持,推動建立武漢都市圈統計體系,用於績效考核評價。」前述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辦公室、武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前期會先在部分園區或地方進行試點,有成效後再全面鋪開。出台關於建立促進武漢都市圈園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的意見,也被列為武漢都市圈發展2023年工作清單。

記者林楠 鄭聲明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79d6be6aba4f22074fa4ccec5f0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