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關乎「未來國運」,俄羅斯為何如此輕視,甚至不願出全力

2023-02-28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衝突關乎「未來國運」,俄羅斯為何如此輕視,甚至不願出全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一年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局勢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管是北約的擴張導致衝突爆發,還是俄羅斯的「主觀意志」,當下俄烏問題已經成為一場國運之戰。然而在這場關乎「未來國運」的關鍵戰爭中,俄羅斯卻表現得很「輕視」,甚至不願意出全力,在諸多事務上雖然態度很強硬,但是下手的時候「輕手輕腳」,好像在忌憚什麼,又好像在等什麼。

第一:前期空天軍的參與度很低,在第一輪閃擊基輔之後,空天軍開始各種「混日子」,甚至一度在戰場上消失。直到後來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事件,俄軍才下定決心,讓空軍開始大規模地對烏克蘭進行全境轟炸。從戰場表現上來看,大量的空襲導致烏克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對於烏軍後勤保障是一種有效的打擊。為什麼俄軍在一開始的時候不進行全境空襲,非要等到克里米亞事件之後?

第二:在整個衝突過程中,鮮少有俄海軍的消息,前期還出現過「莫斯科」號被擊沉的消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海軍好像蒸發了一樣。要知道俄羅斯海軍由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四大艦隊和裏海區艦隊、波羅的海艦隊所屬的加里寧格勒軍事集群組成。海軍經費大約1922億美元,可以說是俄羅斯聯邦武裝中的戰略級力量。俄羅斯的航母確實「癱瘓在家」,但是不代表俄海軍很弱小。但就是這樣一支耗費巨資打造的海上軍隊,卻在關鍵的戰爭中並沒有什麼戰績,甚至一定程度上外界都快忘記俄羅斯有海軍了。依託港口進行遠程打擊,俄羅斯擁有這樣的能力,為什麼選擇隱忍不發?

第三:俄羅斯當前以一己之力對抗三十多個國家,一定程度上確實「不輸就是贏」。但是要知道輸掉這場戰爭,俄羅斯可能會面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暗無天日的「生活」。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普京不修改相關限制法令,將聯邦武裝200萬士兵抽調到烏克蘭征戰?對此有人說,需要防備北約的突然進攻,但也無法解釋,至今俄羅斯都沒有動用「主要部隊」的行為。哪怕抽調50萬士兵,也會很快打開局面不是嗎?

還有一點也很奇怪,俄羅斯甚至多次「核武威脅」,卻始終不願意動用本土力量。難道俄羅斯寧可直接發動核戰爭,也不願意修改限制出動聯邦武裝嗎?可能俄羅斯有自己的「苦衷」,但是從俄烏衝突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發,面對「代理人戰爭」,一開始就要下狠手,不然等到西方陸陸續續開始援助,就會讓戰鬥陷入僵局,甚至可能變成一場消耗戰,想要獲得勝利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