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還能創造奇蹟嗎?

2022-08-05     漫成都

原標題:成都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還能創造奇蹟嗎?

近一個月,成都遠洋太古里的時髦事件接踵而至,Maison Margiela全球首家咖啡店「挑逗」味覺與視覺;代表LV旅行概念的飛機裝置「降落」廣東會館;Burberry的橙色工業風快閃店」渲染」漫廣場;BALENCIAGA全球旗艦店盛大開幕……疫情似乎沒有阻止成都的「時髦升級」。

品牌選擇在這個時候重點傾斜成都市場,一是這裡有巨大的消費潛質,二是這裡有廣闊的品牌營銷場域,愛社交的「妖艷兒」成都人似乎永遠都配有「穩居C位」買買買的底氣——就像王心凌唱的那首:天空是綿綿的糖,就算塌下來又怎樣?

Maison Margiela Café 成都遠洋太古里精品概念店

在高產前赴後繼、更多中產擁抱奢侈品的當下,成都在後疫情時代似乎湧現了更多消費新勢力。

他們傳承了老一輩「有一分用一分」的消費魄力,同時又快速接納著消費市場的更新疊代——某地產零售專業媒體早前指出,成都在2018年就成為奢侈品購買力第3強的中國城市。

《中國奢侈品零售報告》指出疫情這幾年,成都以LV、Gucci為首的眾多奢侈品銷售業績每年超過100%遞增;VOGUE Business in China的《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中,成都以9.3分位列榜首;奢侈品首店經濟不斷加碼,成都在2021年引入首店數量達到801家,增速超過上海、北京,較2020年增長415家,同比增長107.5%;雙店、多店模式也火力全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超過10餘家奢侈品牌在IFS和遠洋太古里布局……

這些數據無疑讓成都迎來奢侈品牌們營銷重心的傾斜,成都人的超前消費觀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玄學」。

成都人「永遠不上班」的生活哲學以及「一天到黑都在買買買」的消費玄學,在外地人心中基本上屬於「十大未解之謎」。

有人說,精緻生活是內涵的盲區;消費主義是享樂的傀儡。面對這個梗~成都人似乎想憋出一句大招——但結果:管它的哦!輪番上演的地震和疫情,對消費的唱衰難免滋生,「報復性消費觀」成了「磚家們」解釋成都作為全國頂級消費市場依然欣欣向榮的託詞。殊不知,但凡你在成都生活過幾年,「跑得脫馬腦殼」對當下的快樂崇拜,多半能讓你重新審視人生。

且成都人的「精緻」又一直在和「接地氣」混搭。

「大牌加身擼串串兒」、「豪車接送農家樂」……這種有趣的對比讓成都的奢侈品消費觀,多了一層煙火氣。物質再精美,也還是為人服務的,如果昂貴的東西要「束之高閣」、「可遠觀不可褻玩」那還有什麼意思?

說到這裡,我回想起小時候爸爸媽媽的消費場景——夢特嬌+皮爾卡丹,手拿包+聖大保羅,張口閉口草市街掃港貨,科甲巷試皮草,後子門淘阿迪耐克,仁和春天挑洋貨……然後基本上是以一頓鴨腸火鍋壓軸。

時過境遷,成都人的品牌意識越發成熟,但似乎消費觀念一點沒變——總之要體面,要超前。與生俱來的瀟洒和優越,讓成都人在買買買的時候,更有魄力。這幾年,奢侈品新動態加持了這個城市的時髦度只是一個側面,一直處在時尚消費C位才是成都人共通的氣勢。

2019年8月14日,四川成都。Valentino(華倫天奴)成都IFS店。

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據不完全統計,2022上半年各大奢侈品在成都落地的活動超過30個!

在疫情翻來覆去「洗禮」我們耐心的情況下,成都這個市場對奢侈品的包容有增無減。從LV的虎尾巴、飛機裝置刷屏;到Burberry的藝術展和pop up store送冰糕;再到SAINT LAURENT、BALANCIAGA等奢侈品牌全球旗艦店落戶…… 奢侈品和成都之間的共情,從小心翼翼逐漸變成熱情似火的絲巾飛揚。

路易威登之家成都遠洋太古里店

廣東會館的川西歷史建築風格與全新打造的摩登空間相互交融

以IFS、太古里為軸心,成都人早已習慣了這兩處時尚後花園的閒庭信步。

不用緊俏預約,不用特地種草,偶爾出門遇到奢侈品大展,也不像前幾年那樣發出「猝不及防」的驚嘆。

看稀奇也就這樣成為了「樓下的日常」——當外地來的年輕人用新款手機拍出Y2K大片,廣場舞隊的嬢嬢們早已舞動絲巾高唱一曲:是誰,送你來到我身邊~加上今年底SKP也將成為南門奢侈品業態的定海神針,百花齊放更精彩。

Burberry 工業風快閃店

面對成都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重奢布局從觀望到擴張,這幾年彈指一揮間。

在這個過程中,輕奢的發展卻如鯁在喉——看多了一線,三四線品牌逐漸在退潮,很難再抓住成都消費者獵奇的眼球。而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也是在給擴張中的重奢敲響警鐘。

俯瞰成都太古里

在首店、多店經濟和品牌營銷活動的加持下,的的確確促進了客戶在消費本身、以及對品牌認知度的提升。但百花齊放,加上客戶的忠誠度在信息爆炸的當下難以把持。這讓奢侈品即將迎來擴張的高潮後的白熱化競爭——營銷持久戰,看誰更有耐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始終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是——品牌自身的DNA如何與本土文化兼容。這個「兼容」,不僅涉及到品牌營銷本身,還有CRM(客戶管理系統)的本地化傾斜。重點是去突破千城千面的動態營銷過程。

BALENCIAGA 全球旗艦店

我們也不是沒看到奢侈品在這方面的舉措——比如為客戶定製成都元素小吃;推出品牌logo×「成都」字樣限定款產品;與成都本土藝術家跨界裝置;在成都「宇宙中心」用pop up store短暫快速吸引消費者……不過這些本地化的舉措多多少少會有點「隔靴搔癢」。也就是,當無數個奢侈品同時在往本土化傾斜營銷,你會發現,手段都極其類似,且都難以看到這座城市深度的文化底蘊與品牌DNA的「靈魂碰撞」。

奢侈品要在成都市場越做越強,品牌的「歷史濾鏡」免不了會讓消費者從看稀奇到習以為常。那麼,入鄉隨俗了解成都style,「麻辣事件」、「麻辣體驗」、「麻辣管理」、「麻辣設計」……定製化的「XX品牌for成都」才更爽口。

但極好的是,成都五香味俱全,留給了善於創造的奢侈品們更廣闊的空間。

——漫成都.城市——

文字 | 成都小煩(資深媒體人 時尚消費觀察者)

編輯 | Penny

圖片|視覺中國、品牌提供、怡霏

監製/出品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21c7641c4cf4b8c3e5020ed7b29c5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