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一把好的胡琴,是一件複雜的事

2019-08-28     頭條天津

你在聽京劇的時候,能感受角兒或婉轉或高亢的唱腔,為之沉醉、喝彩,你是否留意過為京劇伴奏的胡琴,它的音色和節奏不亞於唱戲人的嗓音,也是絕對響噹噹的主角兒。

京胡,也叫胡琴,是專門為京劇伴奏的樂器,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我們天津有一位製作胡琴方面全國聞名的手藝人,他就是「華字牌」京胡製作的第三代傳人—謝德利,他的師父是著名的京胡大師王鶴文,師爺更是赫赫有名的楊寶忠。如今同行們想要有音色好的、專業的一把胡琴,都要找謝德利訂製。

一把京胡,看似簡單,但其中的精髓是許多精密、細緻的西洋樂器所無法比擬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京胡沒有固定音高,全憑里外旋轉鬆緊琴軸確定音調高低。這就要求擔子必須有相當的壁厚,生長期要足夠長,一般選用生長10年以上的老竹材,貯存期至少在五年以上,才能保證京胡使用上百年而不變形。而這種竹質還要在粗細、節長上完全符合京胡標準,能達到百里挑一已然就是很高的出材率了。

烤制擔子是製作京胡最為關鍵的工序之一。謝德利的「華字牌」京胡堅持用炭火烘烤。一般家庭作坊都是在煤氣上烘烤,這種硬火不僅極易使擔子發黑碳化,更主要的是急火很難將竹子內外均勻烤透,外煳內生的擔子,一兩年後就開始彎曲變形,不僅影響美觀也妨礙使用。

一根符合尺寸標準的竹子,首先要室內陰乾5年以上,上炭火進行第一次大略的調直,基本成形後,繼續陰乾,使竹子回性緩解,待到明年在進行第二次細加工,如此反覆,使得生長在濕潤潮濕的南方的竹子,慢慢的適應了北方較為乾燥的氣候條件,與自然溫度、適度充分平衡,才能保證經久耐用不變形。

謝德利的京胡,不論是材料、尺寸、工藝,嚴格遵循傳統標準,製作的每一把琴都是精品。

幾年前,謝德利的「華字牌」京胡手工製作工藝更是被列入天津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現在,謝德利的京胡基本都是「高端定製」了。六十多歲的他過得像位世外高人,生活簡單,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京胡,他總是在弦和竹之間反覆琢磨、反覆調試,然後自我陶醉地自己拉一曲,直到每一個音都滿意。他說,最難過的是自己這一關。

這就是天津胡琴製作名家質樸的人生信條,一切從對自己的要求開始。

文/采芹

圖片/謝德利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vDj3mwBJleJMoPMse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