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北重啟IPO受理 新「國九條」後首批企業亮相

2024-06-24     第一財經

在滬深交易所重啟受理,打破持續半年的「零受理」局面後,北交所也重啟了IPO受理。

6月21日,北交所受理浙江錦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錦華新材」)等3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前一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受理了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金新能」)和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鈾業」)的上市申請。其中泰金新能擬在科創板上市。

在恢復IPO受理之前,上市審核已率先恢復。滬深交易所在5月中旬重啟上市審核,北交所也於近期重啟,並「一周雙審」。

去年8月以來,為應對市場下行,監管部門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並於今年初快速啟動一輪全面改革,滬深北上市門檻全線提高,科創板更加強化科創屬性。伴隨新「國九條」、資本市場「1+N」系列政策文件相繼落地,企業上市全流程迎來重塑。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第一財經表示,IPO重啟受理審核,標誌著當前上市環境已經逐步恢復。新「國九條」之後受理、獲註冊的企業,將能夠代表監管對企業財務狀況、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期許。

伴隨IPO恢復受理,證監會「科創板八條」出台,以及國辦「創投17條」的推出,業內預計一級市場「退出難」有望緩解,創新支持環境也將有望逐步恢復。

科創板IPO「升級重啟」

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各板塊IPO均呈現「零受理」,僅北交所在一季度受理了2家企業上市申請。此次三大交易所公布新增5家企業受理之後,A股市場「零受理」局面也正式被打破。

上證所新受理的泰金新能,將按第一套標準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標誌著科創板IPO受理恢復。

今年4月,新「國九條」出台,明確了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主板、創業板、科創板IPO門檻全面提高。隨後,證監會推出「1+N」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

按照新「國九條」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等要求,新的評價指引對申報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投入金額、發明專利數量以及營業收入增長率設置更高標準,強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長性等指標要求,進一步引導中介機構提高申報企業質量,凸顯科創板「硬科技」特色。

截至6月23日,科創板除1家新受理、4家已問詢、1家上市委審議通過、4家提交註冊外,有50家處於中止及財務更新階段。終止IPO企業數量累計已達275家。

6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宣布一系列改革舉措,並公布了「科創板八條」,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制度機制。

伴隨「科創板八條」公布,科創板IPO、併購重組相繼恢復。6月21日,關於昊華科技併購重組的審核狀態變為註冊生效。這是新「國九條」發布後,首單獲得中國證監會註冊批文的重組項目。6月22日,華泰聯合證券披露,芯聯集成發布收購子公司芯聯越州72.33%股權的預案,成為「科創板八條」之後科創板首單披露發股併購預案的併購重組案例。

有接近監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科創板八條」之後,預計相應改革舉措會陸續以規則、政策或者案例等形式逐步落地。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第一財經表示,「科創板八條」是在新「國九條」的大框架之下,針對科創板推出的更細化的規則,規則核心即強化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為科創板今後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撐。

北交所「1日3單」

時隔三個月,北交所擬上市企業的新增受理工作也重新開閘。

上周五(6月21日)晚間,北交所官網顯示,該所於當日受理了3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分別為錦華新材、創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正電氣」)、奧美森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美森」),保薦券商涉及國投證券、信達證券和浙商證券。

在此之前,北交所上一次公告新增受理情況還是在3月中旬,獲受理企業為北京今大禹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今大禹」)。

據北交所官網,包括今大禹在內,今年一季度,北交所受理了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二季度無新增受理。

在北交所新增受理恢復之前,該所上市審核工作已率先恢復。

就在上周,北交所上市委「一周雙審」,成都成電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太湖遠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於6月17日、20日先後上會,均成功過會。這是北交所時隔四個月重啟上市審核。官網顯示,北交所上一次召開上市委會議還是在2月6日,審議發行人為銅冠礦建。

「(北交所)上市委會議頻次與暫停前大致相當,表明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基本恢復常態化。」東吳證券北交所團隊認為。

再向前追溯,北交所新股獲發行批文,新股上市也已正常推進。萬達軸承於5月30日頭頂北交所「920第一股」光環上市,該公司在當月月初拿到批文並迅速進入發行環節。繼無錫鼎邦4月8日上市之後,北交所市場也在時隔一個多月後再度迎來新股。

「萬達軸承獲註冊批文並以『920第一股』成功上市、成電光信上會並順利過會,以及錦華新材因申報而停牌,標誌著北交所上市業務全流程均已恢復常態運作了。」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余偉告訴記者,近期,北交所4天2場上市委會議和新增3家公司IPO受理,意味著北交所的上市審核及發行恢復逐步常態化。

首批企業業績表現突出

滬深北首批獲受理的5家企業中,4家為製造業企業,1家屬於有色金屬礦採選行業。

上證所方面,IPO新獲受理的泰金新能,行業分類為專用設備製造業,公司主要從事高端綠色電解成套裝備、鈦電極以及金屬玻璃封接製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

深交所方面,IPO新獲受理的中國鈾業,行業分類為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主要從事天然鈾資源的采冶、銷售及貿易,以及獨居石、鈾鉬等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品銷售。

北交所新增受理的3家企業,創正電氣、奧美森和錦華新材均屬於製造業企業。

主營業務方面,創正電氣是防爆解決方案提供商,從事廠用防爆電器、三防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奧美森是智能裝備製造生產商,從事智能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錦華新材主要從事酮肟系列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發行人選擇的上市標準方面,申報科創板的泰金新能,選擇科創板第一套標準申請上市;申報深市主板的中國鈾業,選擇新規下的主板第一套標準申請上市;申報北交所的3家企業均選擇了北交所第一套上市標準。

業績表現上,滬深IPO新受理的兩家企業,近三年營收和凈利潤均逐年增長。

2021年~2023年(統計期間,下同),泰金新能的營收分別為5.19億元、10.05億元、16.6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498.28萬元、9829.36萬元、1.55億元;統計期間,中國鈾業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9.06億元、105.35億元和148.01億元,扣非前後的歸母凈利潤孰低者分別為7.59億元、12.60億元及13.02億元。

3家北交所企業的年營收在1億元到11億元不等,部分企業近三年的營收、凈利潤有所波動。

田利輝對第一財經表示,IPO門檻提高後的受理和申報,預計會展現「質量優先、審核嚴格」的新特點。隨著IPO門檻的提高,預計未來受理和申報的企業將更加注重質量,即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性和合規性等,都將成為審核的重點。

「這樣會有更多的企業在準備IPO的過程中被篩除,只有真正符合條件的企業才能進入市場。同時,由於審核標準的提高,企業準備材料和審核的時間可能會相應延長。」田利輝認為,隨著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可能會增強,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趙錫軍看來,新「國九條」帶來資本市場全方位的制度提升,將強化各類主體責任,讓企業上市的環節更加嚴格規範,把嚴監管責任落到實處。「不僅是擬上市企業,還有中介機構,都要按照相關要求更加謹慎地推進企業上市的準備。」他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d799973f29576a103a516d4bf9b8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