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很難回答:李仙洲聽王耀武命令,那五萬人是否也會被俘虜?

2023-12-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這問題很難回答:李仙洲聽王耀武命令,那五萬人是否也會被俘虜?

是五萬頭炸了群的豬好抓,還是五萬名喪失戰鬥意志的潰兵好抓?

這個問題,原蔣系山東省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山東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王耀武的回答會很有意思——他在評價李仙洲指揮的萊蕪戰役時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那句話在《亮劍》中被楚雲飛學去了。

理論上講,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是要歸王耀武指揮的,但是萊蕪戰役時發生了一些列令王耀武費解又無奈的怪事,讓他對李仙洲和陳誠都充滿了怨氣,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意思也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李仙洲聽了王耀武的話,還會在萊蕪一夜之間被抓了五萬俘虜嗎?

王耀武在抗戰期間表現極為亮眼,「王耀武抗戰有功」,是板上釘釘的公正評價,這位蔣集團少有的明白人,在戰局把控和指揮能力上,都遠超張靈甫、黃百韜,甚至也強於杜聿明。

王耀武知道山東守不住,萊蕪不該打,但是他上面還有制定作戰計劃的「國防部」第三廳中將廳長郭汝瑰和批准作戰計劃的「參謀總長」陳誠,老蔣更信任小郭子和陳總長,對王耀武的建議總是哼哼哈哈,即使當面答應了,轉過來下命令的時候,還是採用郭汝瑰的方案,比如李仙洲一夜之間被抓好幾萬俘虜的萊蕪戰役,王耀武就是老牛追兔子有勁使不上、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老蔣電報電話連番斥罵,李仙洲裝聾作啞陽奉陰違,老王只能兩眼望天欲哭無淚。

沈醉曾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問王耀武:「你這麼謹慎的人,為什麼1947年2月間山東萊蕪戰役中會打那麼大的敗仗?(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沈醉回憶錄)

王耀武無奈地回答:「這完全是李仙洲指揮失當,那麼多的軍隊鑽進了被解放軍包圍了的吐絲口,就像《三國演義》中孟獲鑽進了葫蘆谷一樣,進不得、退不能,弄得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靠空投能維持幾天,結果全軍覆沒。」

王耀武王耀武的原話是這樣的:「兵書上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是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我們的陳誠指揮官他不知道嗎?在他的指揮下,山東的國軍,常常是一個晚上,被解放軍抓了好幾萬的俘虜。我當時就說了,就是幾萬頭豬,那也得抓好幾個晚上吧?」

萊蕪戰敗後,李仙洲被活捉,老蔣罵不著,陳誠是老蔣乾女婿,老蔣捨不得罵,最後只能拿王耀武撒氣。

王耀武告訴沈醉,自己當年差點被老蔣罵死:「我一生中被蔣老先生罵得狗血淋頭的也是那一次。戰爭失敗後,蔣親自飛到濟南,等我趕到機場,一看是他氣哼哼地站在那裡,我的兩條腿便一直哆嗦,我怕他當時槍斃我或把我帶回南京處分。結果,他只瞪大眼睛狠狠地痛罵了我一頓。現在想起來我都有點害怕。只要他嘴裡多說出兩個字『槍斃』,我就會一命嗚呼了。」

老蔣罵王耀武,居然是責怪王耀武撤退太快:李仙洲主力基本已經被殲滅,王耀武為了避免更大損失,保全濟南,下令霍守義的第十二軍一夜撤退百餘里,放棄周村、博山等重要城市,退入濟南,使我軍九縱、十縱追趕不及,未能進一步擴大戰果。

王耀武為老蔣保住了一個軍,但是老蔣並不領情,王耀武在《萊蕪蔣軍被殲記》中複述了老蔣的痛罵:「你們只是在萊蕪這個戰役里就損失了兩個軍、一個師,損失了這樣多的輕重武器,增加了敵人的力量,這仗以後就更不好打了。這樣的失敗真是恥辱。萊蕪既已被圍,你為什麼又要撤退?遇到這樣大的損失,你是不能辭其咎的!」

王耀武有苦難言,事實上在萊蕪慘敗之前,他就跟陳誠的意見不一致。1947年2月15日上午10時,李天霞、張靈甫指揮八十三、七十四師進入我軍主動放棄的臨沂城。陳誠被「臨沂大捷」的喜報沖昏了頭腦,他一面命令南線部隊繼續北進,一面命令王耀武的部隊從北線配合,王耀武不肯從命:「我手頭的部隊本來不多,守濟南、青島,看住膠濟線和津浦線就夠困難了。南進孤軍深入,補給線長,危險性大。主力部隊抽調南下,淄博和膠濟線無法確保。」

陳誠見王耀武頂牛,馬上向干岳父老蔣打小報告,於是老蔣給王耀武下了載入他們軍史的命令:「此次魯南戰役,有關國共兩黨之存敗。如魯南失敗,山東亦不可獨存。你要下定決心,顧全大局!著該司令官(指王耀武)派一個軍進駐萊蕪,一個軍進駐新泰誘敵來攻,勿使其繼續北竄。待我守軍將敵吸引住以後,再以部隊迅速增援,內外夾擊而殲滅之。」

王耀武憑多年經驗,認為解放軍主力有轉移作戰方向的可能。他派出飛機四處偵察,果然發現地面上有解放軍大部隊移動的跡象,韓練成的第四十六軍兩側亦有解放軍活動,眼看是要布好口袋陣包餃子。

王耀武雖然認識到了局勢的危險,奈何他說話不如陳誠好使,而陳誠則可以繞過王耀武,直接給李仙洲下命令,於是李仙洲在萊蕪被包圍,並遭到猛烈攻擊。

王耀武得到李仙洲被痛打的報告,馬上判斷出解放軍必將先消滅突出的四十六軍,然後再吃掉韓浚(韓浚就是電視劇《特赦1959》中葉立三的歷史原型)的七十三軍。為避免被各個殲滅,王耀武急令收縮兵力,要四十六軍放棄顏莊,退入萊蕪城與七十三軍會合。

王耀武飛到萊蕪上空觀察,看到解放軍有大部隊運動,而陳誠的南線兵團仍然沒有北上解圍的行動。王耀武判斷:萊蕪城小,糧彈缺乏,靠空投支援不能解決問題,李仙洲集團是守不下去的。

王耀武來不及請示老蔣和陳誠,直接對李仙洲下了撤退命令,但是李仙洲還是請示了老蔣和陳誠,等這兩人在王耀武解釋下同意撤退,李仙洲已經被圍得鐵通一般,想跑也跑不掉了。

李仙洲接到王耀武的命令後還請示陳誠和老蔣,是因為他不想撤退。他總覺得撤退途中會遭到解放軍合圍,如果堅守萊蕪等待南線兵團救援,還可能有一線生機,卻不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包圍圈就越嚴密,所有的口子都堵上後,他就真的插翅難飛了。

李仙洲不想撤,地下黨員韓練成自然樂見其成,所以在韓浚主張馬上撤退的時候,韓練成提出再等一天,大家好好準備準備。

戰局瞬息萬變,別說是一天,就是一個小時,也能決定一個軍甚至一個兵團的生死。李仙洲同意了韓練成的建議,但是到了第二天大家開拔的時候,韓練成「丟」了,直到23日早8點,凌晨突圍的時機已經錯過,李仙洲還坐在指揮部傻等,韓浚跑過來急眼催促,李仙洲才慢騰騰地下令不等韓練成,大家各自突圍。

五萬人的大潰逃,看起來比五萬頭豬的聲勢大,但是豬是不管不顧地亂跑,而潰兵則是會主動投降的——十萬人未必能把五萬頭豬全部逮住,但是三個人俘虜一個營,卻是可能的,因為人比豬聰明,知道放下武器自動集合。

王耀武那句「五萬頭豬」稍微有一點小誤差,萊蕪戰役結束,我軍統計的結果精確到個位數,是抓了四萬六千八百零五個俘虜,其中就包括1960年11月28日第二批特赦的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李仙洲,還有1961年12月25日第三批獲特赦的七十三軍中將軍長韓浚,他們的司令官王耀武也在濟南解放後被俘。

王耀武比李仙洲韓浚還早特赦,特赦後他跟李仙洲交往不多,可能是因為李仙洲回了山東,而王耀武則留在北京當了政協文史專員,要是僅看工資待遇,王耀武還是比李仙洲高。

王耀武在戰犯管理所學習和在政協當文史專員期間,都寫了大量回憶錄,他在回憶錄中回答了我們開頭的那個問題:不管是誰指揮濟南戰役,被斃傷一萬多、活捉近五萬的命運都不能更改,區別也就是早被消滅和晚被消滅,早晚都得被消滅。

王耀武認為李仙洲應該為他們的萊蕪慘敗負責,李仙洲在回憶錄中又把鍋甩給王耀武,兩人的說法那個更客觀真實,就有勞讀者諸君慧眼明辨了:將軍在萊蕪的失敗命運不可更改,如果李仙洲聽了王耀武的命令,而不是屈從陳誠,他能不能逃出萊蕪,去濟南等著跟王耀武一起戰敗被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bd816e27a3c6aa8c9e427e661b89d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