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有個視頻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火了。
內容是:大地鄉一個新冠患者,「陽康」洗澡後死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視頻的環境是在醫院拍的,還有醫生在搶救,看起來可信度很高。
事實呢,這名患者只是在發熱門診候診時,發生了暈厥,經過救治情況已經穩定了。
但,網友不信!又或者根本沒了解始末,就傳開了。
甚至在科大大發完「復陽」後,還有粉絲過來反覆詢問:
那今天,科大大就給大家再好好說說,轉陰後到底能不能洗澡,洗完為什麼會復陽以及怎麼洗的一系列問題。
以前我們應對普通發燒洗澡時,會以48小時為參考標準。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慮:高熱洗澡不是可以物理降溫嗎?
還真不是。
當我們身體特別熱的時候,突然接觸大面積的水會覺得很冷,降溫的效果達到了,但有點刺激得過頭了。
尤其是對孩子,嚴重時還會出現驚厥,得不償失。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注意,以上我說的是普通發燒情況,感染奧密克戎要另說!
我們發現很多人感染奧密克戎反應很大,有的人轉陰後身體還是很虛弱、疲倦,這個時候洗澡體力是跟不上的,很可能洗著洗著就昏倒了,建議先不要洗。
如果轉陰後,感覺體溫平穩了,精神狀態和體力都不錯,那就可以快速地沖個澡(注意時間要短,以免浪費過多體力),這時候洗澡不會延長病程,也不會直接導致復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真的復陽,那大概是身體還沒有恢復,之前出現假陰症狀;或者體內的病毒沒有完全排除,和洗澡的關係不大。
什麼時候能洗澡,科大大已經說清楚了,接下來科大大想說說怎麼洗,畢竟往年因為洗澡出事的新聞真的太多了。
咱們大人的話,都好說,調到自己適宜的溫度,快速沖一下就行了,關鍵是小孩子。
除了快,還得特別注意安全問題!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在安全的基礎上,還需要給娃調好水溫、控制好頻次!
調好溫度
不少人都在說,寶寶洗澡時室溫要控制在27°-29°,水溫也不能太燙,38°-40°剛剛好。
我相信沒幾個爸媽真的拿溫度計去測,大多都靠感覺,因此,科大大總結出了一個小規律:
室內溫度:大人洗完澡有水珠時不覺得涼
水溫溫度:水溫比大人的略高一丟丟
就是適合寶寶洗澡的溫度了。
如果覺得浴室溫度低,爸媽可以先洗,或者可以提前開15分鐘浴霸或小太陽,烘暖後再讓娃洗。
特別注意:別在洗澡過程中給娃開浴霸,傷害寶寶眼睛不說,還可能會缺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把控好次數
秋冬季天氣乾燥,科大大不建議寶寶像夏天一樣天天洗澡。
因為他們的鎖水能力本來就差,如果頻繁洗澡會洗掉寶寶皮膚表面的皮脂,加速水分流失。
所以再愛乾淨,咱也得適可而止:
0-3歲
這個時候寶寶除了臉、脖子和皮膚褶皺的區域外,身體並沒有多髒。
每天給娃洗洗臉和屁股,每隔2-3天洗一次澡,或者一周洗兩次就行。
3-6歲
如果寶寶確實出汗多,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至於時間,保證在睡前兩小時就行,畢竟真的讓寶爸媽中午回來幫娃洗澡,還挺不現實的。
學會正確順序
正確的洗澡順序是:先洗頭,再洗身體。洗完頭後包好毛巾,再給娃洗身體,以免寶寶著涼。
和新生兒的洗澡順序差不多,只是給小寶寶洗澡一定要一隻手放在寶寶身上,因為只需要1英寸水深(2.54cm),寶寶就有可能溺亡!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洗完先包一會再穿衣服,不然一冷一熱容易感冒!
清洗私處的過程,男寶女寶也有些許差異。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好了,關於洗澡的內容,科大大就講到這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