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天鵝」事件風險仍存,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2023-06-11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全球「黑天鵝」事件風險仍存,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姜樊

編輯 徐超

「美歐主要經濟體持續大幅度加息,已經產生了一系列經濟衝擊,加劇了金融體系不穩定性和金融市場的動盪。」6月9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廷科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對中國來講,這些風險外溢的影響有限。但中國對此仍要高度重視,從宏觀到微觀各個層面加強應對。

今年以來,歐美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美國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相繼破產,加劇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如何應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快速加息以及後續影響,要建立什麼樣的金融監管機制才能靈活應對歐美貨幣政策大幅度調整帶來的衝擊,如何應對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成為此次論壇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

01

美歐超預期加息引發金融體系動盪

今年以來,美國矽谷銀行、瑞士瑞信銀行等多家美歐銀行相繼破產,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與美歐超預期加息有關。

王廷科表示,美國本輪加息大放大收,幅度很大,超出了市場預期。梳理美國的貨幣政策歷史,加息主要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經濟過熱,也有貨幣政策純調整的情況。這輪加息是美國歷史上40年以來,第七輪加息。

「美國幾乎每輪加息都會面臨經濟的衰退。」王廷科認為,美國今年和明年初出現經濟衰退已經是一個大機率事件,貨幣政策大收大放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外溢型的影響,造成了全球金融衝擊、金融體系不穩定。

圖/IC photo

美聯儲貨幣政策之所以「大開大合」,源於其此前高企的通脹率。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副主席Richard CANTOR表示,目前全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都在試圖維持穩定性、平衡點,一方面要確保通脹不要太厲害,同時要保證市場穩定。

Richard CANTOR認為,當前央行從私營部門注入了流動性,這種交換會進一步提升私營部門的風險「胃口」,造成信貸的減少。這些挑戰在今年早些時間就展現出來,有3個美國銀行出現了問題,對於那些沒有保險的存款產生了巨大後果,造成了銀行的擠兌。

02

美歐風險仍未散盡

流動性缺乏風險帶來不確定性

美歐貨幣政策調整的風險仍未散盡。世界銀行最新的經濟報告顯示,全球經濟正處於危險狀態,隨著利率上升,經濟活動受到嚴重衝擊,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脆弱性開始暴露,全球經濟增長將明顯放緩。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利率上升的拖累效應越來越明顯。

「利率波動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影響資產價值,而且會影響市場參與者有沒有能力參與並且提供流動性。」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明訊銀行董事長Stephan LEITHNER認為,這加劇了供和需的不平衡性,銀行有沒有能力提供流動性,是造成一些地方傳統供需差額出現的原因。

在Stephan LEITHNER看來,這亦讓世界各國之間的信任出現了問題,同時增加了不確定性。美國的金融危機、瑞信銀行事件等暴露了流動性缺乏的風險。但缺乏流動性會帶來多大風險目前還未完全顯露。對於發行人投資商來說,基礎設施是關鍵平台,只有市場豐富、監管很好的市場基礎設施存在時,才能帶來充分透明的市場環境。透明度加上數據可能性、深度分析能預防風險發生,讓市場增強解決流動性缺乏的問題。

Richard CANTOR亦指出,當前全球不能放棄警惕,通貨膨脹已經降低了30年了,帶來了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事實上,從上世紀60到7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並未經歷過貨幣政策極度收緊的環境。

圖/IC photo

03

對中國外溢影響有限

需高度關注短期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對中國來講,這些外溢的影響有限。」王廷科認為,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上的發展態勢,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但這些風險在短期內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依然不容忽視。一是人民幣匯率短期有貶值的壓力,二是外匯儲備有縮水的壓力,三是最近股市也出現了波動,股票市場對流動性形成了一些衝擊。A股漲幅還是低估的,出現了波動性。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表示,從過去的波動來看,美聯儲利率過去很長時間是低的狀態,突然這麼短時間往上爬,導致資本市場的波動是必然的。因此,香港一直提高警覺,監管機構不管是證監會、資本市場、銀行、保險都有跨機構的全天候聯動,包括場內、場外的波動,都是24小時關注,確保香港金融穩定。

為了應對這些危機可能帶來的風險,王廷科認為,我國要從宏觀到微觀各個層面加強應對。

「從宏觀方面來講,要鞏固經濟恢復性向好的態勢。」王廷科解釋道,可能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形成積極的收入和消費預期、市場投資的預期,加快經濟的恢復進程,保持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先狀態。以經濟強支撐貨幣穩定、金融穩定。

從金融業來看,王廷科認為,目前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和一系列銀行動盪和風險事件,提示金融機構必須以此為借鑑,加強風險的前瞻性管理和全面管理,要更加重視外部環境劇烈波動下的風險管理問題,加大風險管理技術投入,增強風險管理的前瞻性,更加重視多情境分析下的壓力測試。

此外,Stephan LEITHNER指出,儘管各經濟體風險是不通,但全球是相互關聯的,需要各國持續協作。「我們和中國合作夥伴、上海機構的有效合作,可以進一步加強,共同解決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

往期精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3de6c803ac7d601da9fded0910f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