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聰明:學會哄自己

2024-07-30     富書

文|徐子敏(富書專欄作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人人都特別容易內耗的時代。

做事情猶豫不決,糾結擰巴,擔心能不能做,做不好怎麼辦?

常常自我懷疑,擔心適不適合這份工作?會不會被淘汰?

陷入內耗里的人,就像是困在無盡的情緒黑洞中,難以自拔。

不僅消耗精力,也消磨著信心和希望,逐漸錯失生活的美好。

想要擺脫這種困境,我們需要學會釋放負面情緒,學會哄自己。

負面情緒,正在消磨你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跟能力和外貌沒有關係,而是負面情緒太多,太容易內耗。」

負面情緒就像一個黑洞,會吸走你的好心情,不斷消磨自己。

有個同事能力很優秀,但生性敏感,為此遭了不少罪。

她在彙報工作時,看到領導皺了一下眉頭,心裡便開始惴惴不安,想著是不是自己講得不好,領導是不是對她有意見了。

本來她可以直接問領導的想法,但她又不敢,害怕領導不給她好臉色。所以直到會議結束後,她還是很苦惱,無心工作。

一直到上司走過來,說:「剛才的彙報做得不錯,領導很滿意,繼續加油。」

她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鬆了口氣。

但當她從洗手間出來時,看到同事們都在喝奶茶,唯獨沒有她,她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被孤立了。

沒想到下班後,同事們主動約她一起去吃飯。至於奶茶的事,是因為她當時在開會,而且之前提起過要減肥,同事便沒詢問她。

後來,公司麗姐打電話給她,問之前讓她翻譯的資料進展如何。

她還沒做完,小心翼翼地給麗姐道歉,誰知麗姐說:「沒事,那不用了。」

她聽了非常緊張,掛了電話後還在糾結自己是不是讓麗姐失望了。

猶豫再三,她鼓起勇氣給麗姐發了信息解釋和道歉。

麗姐說:「沒事,最近公司招了個實習生,把翻譯的事交給她就好。」

本來這件事這樣子就過去了,但當她躺下睡覺時,突然不理解公司為什麼會突然招個實習生,對她是不是有影響……

一晚上輾轉反側。

情緒內耗的人就是這樣,隨便一件小事,就會在心裡邊掀起巨浪,給自己增添許多苦悶和負擔。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性裡邊有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一直活在別人的想法裡,活在自己的內心戲裡,只會讓自己深陷精神內耗的泥沼里。

時間久了,再堅韌的神經也會崩潰掉。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夠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可怕得多。

停止內耗,走出情緒黑洞,人生才會輕鬆順利起來。

學會哄自己,走出情緒黑洞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風雨和坎坷,讓我們陷入到焦慮、迷茫之中,一度難以承受。

但是,倘若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生活也沒那麼糟。

電視劇《流金歲月》中的蔣南孫,出身優渥,從小到大十指不沾陽春水。

然而命運跟她開了個大玩笑。

在她的青春大好年華,父親生意破產,炒股失敗,背負著巨額債務,因承受不住壓力,跳樓自殺了。

一夜之間,蔣南孫從一個風風光光的富二代變成了負債纍纍的負二代,不僅住的小洋樓被回收賣掉,還承擔著她父親遺留下來的債務。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蔣南孫陷入到深深的絕望裡邊,蒙著被子崩潰大哭。

她自暴自棄,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承受這麼大的痛苦,一度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了,在情緒黑洞裡無法自拔。

她曾想過放棄,但上邊還有年邁的奶奶需要照顧。不得已,只能振作起來。

在絕望的深淵中,她開始嘗試安慰自己:「這不是你的錯,你不用自責自己。」

她回憶起自己一直很喜歡建築學,小時候曾夢想成為一名建築師,但因為生活無憂,擱置了。

她告訴自己:「這是老天爺在給你機會,讓你重新找回自己的夢想。」

於是她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敲開一個個建築公司的大門,接受各種加班熬夜的附加條件,任勞任怨。

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你這麼厲害,一定能行,一定可以走出這個困境。」

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路摸爬滾打,迅速成為了能獨當一面的公司骨幹,升職加薪。

在工作之餘,她還運用自己的能力接了很多裝修項目的兼職。

到後邊不僅還清債務,還攢夠了房子的首付,重新擁有一個家。

回首這段遭遇,蔣南孫不無感慨:「被生活打敗很容易,被情緒吞噬很簡單永遠別忘了,我們永遠有機會重來。」

網易雲音樂上有句熱評:「不要因為5分鐘的不開心,就毀掉了你23小時55分鐘的開心。」

人生很長,無論多糟糕的困難,總會過去。無論多大的煩惱,終會消散。

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意就沉溺在消極情緒中,愁悶苦惱。

學會哄自己,凡事從積極的一面出發。

擁有好心情,才能抵禦生活的風雨,笑對生活的無常。

哄自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常言道:「幸福沒有昨天,沒有明天,只有當下。」

昨天已經過去,無論怎樣都不會重來。明天還在路上,沒有到來。我們能夠擁有並且抓住的,就是當下。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開心,就是因為被過去的傷害束縛住了心靈,又被未來的擔憂困住了手腳,患得患失。

不為過去所累,不為未來所憂,過好當下,是一個人幸福的根本。

具體怎麼做呢?可以從這兩點出發:

1、面對過去的傷痛,要釋懷

人這一生中,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遺憾。

倘若看不開,揪著過去的傷痛折磨自己,只會讓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於事無補。

《一個人的朝聖》一書中,主人公哈羅德的兒子在18歲那天上吊自殺了。一時間,哈羅德夫婦悲痛不已,兩人陷入到深深的自責當中。

「要是我能早些發現他患有抑鬱症就好了,要是我能多關心他就好了,要是……」

哈羅德開始借酒消愁,喝得爛醉。妻子終日看著兒子的照片,以淚洗面。

兩人開始冷戰,互相指責,持續數年。

後邊哈羅德獨自出門遠行,長時間的分離讓兩人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意識到兩人蹉跎了多少歲月,開始互相思念對方。

他們決定放下過去,重歸於好,日子又開始好起來了。

季羨林說:「人生在世,我們要有『看開』的智慧,要能夠釋懷,否則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

生活給予我們苦難,不是讓人揪著不放,讓人拿著過錯折磨自己。

而是讓人成長,讓人學會珍惜。

常言道:「沒有釋懷不了的舊人與往事,只有不願放下的過往和執念。」

學會放下,不糾纏,不執著,不流連過去。

給心靈解綁,和過去和解,才是人生智者。

2、面對未來的擔憂,要清空

知名心理諮詢師亞綸·貝克說:「真正讓人崩潰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過度擔憂和悲觀預測。」

一個人總是擔憂未來,悲觀處世,只會讓自己焦慮內耗,飽受折磨。

心理學研究上,曾有過一個著名的「煩惱箱」實驗。

參與者寫下他們認為在未來三周將會發生的所有煩惱,投入到箱子裡邊。

三周後,心理學家打開「煩惱箱」,和參與者一一核對他們寫下的每一項煩惱。

結果發現,裡邊有90%以上的煩惱都沒發生過。

而且參與者也認為,原先的煩惱已經不再是煩惱了。

人生絕大部分的煩惱和焦慮,都是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

杞人憂天除了讓我們深陷到精神內耗裡邊,沒有其他意義。

雲門禪師說:「日日是好日。」

不念昨日,不憂來日,每天都是好日子。

放寬心態,清空焦慮,活在當下,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有句話說得好:「生活無非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勸明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很多時候,把我們困住的,不是外界的大山,而是你心裡的牢籠。

放下過度的思慮,甩掉多餘的念頭,方能輕鬆生活,不斷向前。

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徐子敏,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2a58ac197a2e9e38f0bffdf2d8e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