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證明了100%自研,但凈利潤下滑70%:問題出在哪?

2023-02-12     王新喜

原標題:龍芯證明了100%自研,但凈利潤下滑70%:問題出在哪?

文/王新喜

龍芯打贏了一場與芯聯芯糾纏多年的官司。在過去幾年,芯聯芯與龍芯中科在晶片指令集架構的授權上產生了違約及智慧財產權糾紛——過去芯聯芯認為龍芯中科擅自修改MIPS指令架構形成LoongISA、LoongArch。並指責龍芯中科未經授權修改MIPS指令架構形成LoongISA、LoongArch系違約和侵權行為。

但根據日前龍芯中科在A股盤後發布的公告稱,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審理認為上海芯聯芯有關龍芯指令集MIPS指令集著作權及龍芯中科構成不正當競爭的主張均不成立。

這意味著龍芯證明了LoongArch指令集是100%自研的。

龍芯是否是完全自主指令集的爭議告一段落

雙方有關 MIPS 指令集授權的爭議很複雜,早已杯葛多年,根據芯聯芯在2021年12月的一個聲明:最早還是 MIPS 獨立運營的時候,龍芯購買了永久授權,但 MIPS 後來幾經轉賣,後被 Wave Computing 收購,而芯聯芯後來又拿下了 MIPS 在國內對 MIPS 指令的永久獨家商業經營權,龍芯則是國內 MIPS 最主要的用戶之一,雙方因此產生了爭議。

這也導致在過去,龍芯發布的LoongArch到底是一套自研全新架構還是一套基於MIPS魔改的指令集一直有爭議。根據有半導體從業者的說法是,LoongArch是一款有限借鑑了MIPS架構、進而推翻大量MIPS設計、且不受其授權限制的全新RISC架構。

如今龍芯贏了官司,也證明了LoongArch並非基於MIPS的擴展,與國內其它CPU企業基於ARM/X86指令系統融入國外信息技術體系不同,龍芯基於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設計CPU並掌握OS核心模塊。

因此,關於龍芯是否是完全自主指令集的爭論在此可以告一段落。

從目前來看,龍芯3A5000性能已經達到了2015年英特爾i5的水平,而3A6000將與英特爾11代移動酷睿或者AMD公司的Zen 4台式機處理器的性能相當,龍芯第四代處理器已經完成了設計並在生產當中,預計在2023年將推出第一批樣品。

整體來看,龍芯的處理器性能進步速度還算可觀,業內期待龍芯在今年儘快走向開放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也解決利潤下滑的問題,只有解決了利潤的問題,才有可能規模化。

利潤下跌70%,龍芯要解決現實的市場問題

龍芯從指令集開始,是完全獨立自研,另起爐灶,近二十年來,龍芯中科在專利申請上持續累積,數據顯示,它保持著95%以上的發明專利授權率,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加拿大在內的全球重點國家和地區,龍芯中科均有專利布局。到2020年底,龍芯中科已經擁有七百餘項國內外專利申請、二十餘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一百餘項軟體著作權登記和一百五十餘項授權商標。

只不過,龍芯目前的市場化與商用非常困難。

在國內,以鯤鵬、海光、龍芯、飛騰、兆芯、申威等為代表的廠商正全力打造「中國芯」,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

截至目前,龍芯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號三個系列,及橋片等配套晶片。其中,1號系列、2號系列是主要面向工控領域的MCU和SOC,3號系列是主要面向信息化業務的CPU,多應用於桌面和伺服器,部分面向高端工控類應用。去年龍芯中科的董事長鬍偉武對外透露,公司正在開發第四代處理器3A6000、3A7000,架構仍然採用龍核心,技術可以達到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

雖然在一些測試中,龍芯的數據表現不錯,比如說,兆芯和飛騰的8核CPU性能跟龍芯的4核一樣,單核性能只比龍芯的1/2多點兒。UnixBench測試,16核龍芯3C5000,無論單核還是多核成績,都比64核的飛騰CPU高。HPL測試單純的多核浮點計算性能,16核龍芯3C5000也比64核的飛騰CPU高。

從市場化營收表現來看,兆芯和飛騰更出色。這或許與架構與系統相關,兆芯通過間接方式獲得了x86的授權,飛騰用的是Arm架構。

據悉在2022年信創領域計算機採購中龍芯中科拿下的單子比較少,而兆芯、飛騰卻拿了不少。

這也影響了龍芯的營收。數據顯示,2020年龍芯70%的營收來自信息化類晶片,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龍芯CPU的營收應用領域也非常多元化。

而2022年中報的主要營收已經是工控晶片,信息化類晶片大幅下降。在2022年上半年營收數據中,龍芯營收3.47億,同比下降38.24%。而同行中,海光營收25.3億,飛騰營收11.85億。差距很大。

日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龍芯中科預計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30%以上,歸母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則超過70%,扣除大幅增加的地方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龍芯中科五年來首次虧損。

這是市場用戶選擇的結果,信息化晶片的市場化的競爭中,同行的表現要更好。

除了CPU盈利表現,業內認為飛騰兆芯和海光在微架構方面表現也更勝一籌——用更小的面積功耗,能做出更穩定性能差不多或更好的核。

雖然說,國內企業基於Arm指令集的晶片設計自主IP,才能實現長期自主可控的發展。但從現實條件來看,在消費端市場,似乎不是太看好龍芯,市場上是有搭載龍芯cpu的電腦的,但非常少見。這意味著龍芯的市場認可度還不高,是否能和英特爾、AMD一較高下,還有待觀察。

作為自主性最高的國產CPU與自主指令集企業,其實需要市場化與開放生態來支撐更加長遠的發展,而只有產品能力與用戶體驗跟上,就有機會成長壯大。因此,有業內呼籲龍芯儘早開放。

龍芯的生態難題,到了破局的時間節點了嗎?

龍芯還面臨著生態難題,推行一個不同的新生態,需要市場化用戶認可,行業廠商與開發者的大規模參與,但在這方面,X86和ARM的生態化深溝太深,且各有各的地盤,想跨過去成本太高。

當前,LoongArch作為僅僅兩歲的新架構,因為指令集轉向的關係,新世界與舊世界ABI互不兼容,所有軟體無法跨新舊世界使用,必須重新編譯,大量閉源生態還在舊世界。

龍芯也一直藏著部分指令集不公開,這對願意做移植的開發者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總的來說,龍芯目前自主架構指令集和路線還不穩定,缺乏前後延續性,缺乏第三方廠家的長期支持。

也因為如此,在國內,龍芯處於一個生態孤島的狀態。從晶片指令集來看,目前PC領域的主流指令集是X86,X86指令集背靠英特爾和Windows系統,已拿下PC端90%以上市場。而移動晶片的主流指令集是ARM,匹配的是安卓系統。

在去年,linux系統市場份額超過了5%,但依然是一個小眾的桌面作業系統,龍芯要發展起來,要有廠商願意搭載linux系統,但如果PC廠商放棄X86指令集,放棄Windows系統,搭載linux系統,在消費級市場可能很難有競爭力,因為從體驗層面與用戶以及生態規模來看,Windows系統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因此,在PC端,龍芯的問題和其他的國內晶片指令集一樣,那就是沒有一個真正的有龐大用戶規模的商業化的作業系統對其進行支持,能依靠的只能是LINUX,甚至連驅動也要龍芯自己搞定。

因此,生態的難題決定了盈利的規模有多大以及發展天花板有多高。不過從去年來看,有消息曾傳出要更換5000萬台國產電腦,這種國產替代需求集中於全國各事業單位、行政部門,這其實就是國產晶片廠商與國產作業系統的機會。

一方面,國產作業系統有望在這一波國產替代中首先市場份額的擴大,一方面國產晶片也有望獲得發展。

而抓住這個幾乎,未來的研發投入的可持續性就有支撐下去的可能性。如果利潤與規模跟不上,往往就會陷入困難的境地,與頭部差距越來越明顯。

結語:

在過去,龍芯一直在追求市場盈利養活自己,其目標就是追趕英特爾、MIPS這種通用型CPU,甚至是替代桌面計算機和伺服器所用的國外主流CPU,龍芯與芯聯芯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贏了之後,相當於某種程度上擺脫了芯聯芯MIPS糾纏,已經能夠更好的輕裝上路了。

如果這一輪信創能做好從Windows到UOS的遷移,未來的龍芯保證對其他指令集架構的平穩遷移,把生態的難題解決好,把產品體驗做好,將利潤與營收的增長曲線拉起來,直面開放市場的競爭,龍芯才有崛起的可能性。就看龍芯能不能很好的解決市場競爭力有限以及生態問題,把握機會並做大做強自己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c1c572dc7d3db6e19e2858b4fb3d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