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貿好不好做?來看看近千位外貿人的投票結果

2019-11-13     焦點視界

有「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在這個秋天的體感似乎有些涼。

本屆廣交會採購商到會人數,是近3年來的最低

同時我們也進行了一次投票調查:有人說今年的外貿是冰火兩重天,你贊同嗎?

截至目前,有893位粉絲參與了投票。來看看外貿屆的同行們活得滋潤嗎?

首先是自己的情況。

僅有9%的朋友覺得今年的外貿還挺火爆;

有44%的朋友感受到了寒意

占比最大的是「不溫不火」組,高出寒冰組一個百分點,占比45%。

其次是外貿人對同行業內的感受。

據大家了解,同行們普遍一般,也有做得好的,但少(45%)

認可「大家普遍艱難」的占到了37%;

覺得行業欣欣向榮的,僅有9%。

最後一個問題是今年的指標,又到了一年一度沖業績的時候。

但篤定自己能完成業績指標的,僅有22%;

46%的外貿朋友覺得自己完不成了

31%的朋友會在這剩下的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再衝刺一把。

大家具體是怎麼說的?我們做了一個整理,這些外貿人的感想值得吸納、深思。

真的很難!

@David:

單從廣交會人數來看,是我參加廣交會有史以來最少的。老東家倒了,進新公司快2個月了,眼看又到年底……

@花好月圓:

冰火兩重天另說,單是價格就讓人很鬱悶了,美國客人可勁兒降價,歐洲客戶還雪上加霜,想要留住客戶,真難啊,價格要降,質量還不能降,真是無語了!

@減20:

外貿新手,每天整平台,搜索客戶,等著客戶詢盤,一天天感覺沒有啥進展,啥時間才會有真正的客戶啊!

@夕顏:

今年明顯比上一年要淡,特別是法國市場,其中一個法國大客戶都面臨轉讓公司了,希望來年國際形式可以好點!

@Will Chen:

做了將近20年外貿,同行大多只會打價格戰,很少真正投入新品研發。中小企業轉型艱難,大企業也在收縮戰線。這個冬天似乎有點漫長。

@joey auto parts:

美國客戶一直在政策穩定才下單,也對公司提出降價的要求。阿根廷、土耳其、東歐市場客戶自身業務萎縮、 外匯市場不穩定,都不利於下單。工廠國內市場轉型未完成,挑戰確實很大,降成本,高周轉,很考驗團隊的配合默契度。老闆也要更多的重視隊伍建設。人心齊才能共度難關。

出路在哪?

@莫不靜好:

今年的出路在服務,在差異化,在產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

@嚮往明天:

今年的外貿確實是冰火二重天,希望同行們不要打價格戰,多開發新產品,注重產品質量,調整思路,相信春天很快就會來到!!!

@emma wang:

好難說,我發覺我們有一個同行,我們工廠沒什麼單做,他們老闆把單放在我們工廠做,人家接單接到手軟,我們廠單子寥寥無幾。這說明什麼道理?工廠發展策略好重要,價格是一方面,產品的品質也好重要,不要老是用價格去推敲客人,還要用品質說明一切,每個企業的發展策略好重要啊!

@蘭色星空:

今年整體外貿形勢不是很理想,有喜有憂,喜得是能從去年寒冬走出來,同期數據比去年好一點;憂的是同行業無序的競爭,讓本來形勢不好的外貿雪上加霜。有時深感遺憾,你10塊錢可以做,我9塊甚至更低去做,短期看是有利潤,豈知擾亂了整個市場,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這點深有體會,我們作為一個正規公司不會打價格戰,始終以服務與質量為前提,剩下兩個月所有外貿人唯有努力來迎接2019新的寒冬。

@一葉一世界:

有的產品與行業確實很火,但是有的產品就在走下坡路。找對產品,並且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優勢,堅持下來,受到外部環境的波動影響就會很小。如果這山看著那山高,肯定做什麼外貿產品都不會有很高的成就。選好一個產品與行業,做個五年八年的,你不是專家也是老師了。做外貿本來就是靠積累的。至於今年的外貿形勢,跟往常差不多。在經濟好的時候都有做得差的,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都有做得好的。主要還是看自己的產品定位與客戶需求之間有沒有達成一致。做好自己的事,服務好客戶,相信寒冬不冷。

@劉大明白:

把外貿做成冰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溫水煮過的青蛙。這裡的冰是有對比的,我們都不是外貿小白,都是親歷過十幾年前外貿靠著信息不對稱瘋狂掙錢的紅利期,錢到手了有人認為外貿太容易了,買車買辦公室招人,享受溫水的舒適。有人把錢投入到研發新品,研究新的市場運作模式上,那會兒我們甚至還笑話過人家錢花的不對。現在那些人在都火的時候給自己降溫,讓自己冷靜。我們盼的是熬死同行,可能生意會好。但事實是,如果你還不改變,還不用這個時候去找新產品、新渠道、學習外貿新方法,那熬死的一定是自己。冰時不驚,火時不傲,這才對。

@Marty Chan:

在冰的情況下,更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而且要更用心的去做好,我始終堅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堅持下去,終會有收穫。在火的情況下,也應該未雨綢繆,不驕不躁,用心仔細的去做好工作。

@瞿小盈 Ann:

行情好的時候,對比不出來。只有行情差的時候對比一下就明顯了,以前都喜歡做大單子,寧願利潤低一點,同行有的就是什麼品種都做,大單子也做,小單子也做,等到寒冬的時候,才能看到人家量還是沒變,因為東邊不亮西邊亮。

@Jacky:

哪行哪業都是冰火兩重天,兩極分化,唯有深研產品,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方為致勝法寶!

@JING:

唯一的出路,重新發掘新產品,小而美,小而精,利潤可觀,市場細化,往特殊定製的方向發展。

@Allen.K:

1.看行業,如果是鋼鐵等過剩產能或是易判成傾銷的產品,碰上貿易摩擦肯定受影響。如果是大眾生活用品,或是科技潮流類產品,客戶該買的還是會買。

2.看主要銷售市場,如果以歐美市場為主,出口容易受波動,如果是其他市場則相對要好些。

3.看公司的長遠戰略和戰略定力,看準方向,緊跟趨勢,自然有撥雲見日之時。

@Max Sun:

不得不說今年的外貿行業確實是冰火兩重天,做的好的盆滿缽滿、做的不盡人意的單子了了,總的來說傳統的線上開發效果並不如前些年那麼好,網絡的發達改善了信息不對稱,交通的便利讓買賣雙方見面交流更為順暢,對我們這些外貿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至少是越來越專業化。就拿身邊的一個合作多年客戶來講,他連購買產品在中國的退稅率都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都是中國通,不管銷售什麼產品一定得有競爭優勢。別人有的你有,別人沒有的你也有。

我看了大家全部的留言,總結來說:

1. 大家基本已經認同,外貿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已經進入了大浪淘沙階段,接下來就是拼真本事的時候了。

2. 價格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是長久之計。

3. 專業化、差異化、定製化、高品質、提供更優服務,這五點是未來的拿單王道。

4. 不要一味追求大單,要學會分散風險,小而美也很好。

5. 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企業,一般都不會活得太差。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像樣的發展規劃,不懂拓展新的渠道,也不重視產品研發,勸你還是早為自己做做打算。

6. 越是清冷時,越是沉澱自己的最佳時機,拿出鑽研的勁頭,才能實現自我的增值。

你呢?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KH_aG4BMH2_cNUg47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