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打打、坦克
現在好萊塢大罷工無疑是業屆最具熱點的話題之一,這場與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AMPTP)3年一度的基本協議(Basic Agreement)談判已經初步破裂,目前引發了兩個大型工會的全面罷工——擁有11.5萬名會員的美國編劇工會(WGA)和擁有16萬名會員的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
美國編劇工會上一次罷工發生於2007年11月5日至2008年2月12日期間,該項行動使得流媒體必須聘請美國編劇工會的編劇來製作超過一定預算的節目,並且編劇們也可以收到數字媒體收入的分成。演員工會的前次罷工則需要追溯到1980年7月21日至10月23日,該項運動使得演員們可以從剛剛興起家庭娛樂產業中獲得分成。至於兩家機構同時罷工的「雙重罷工」在過去歷史上僅有一次,它發生在63年前的1960年3月7日至6月12日,讓編劇和演員們可以在電影電視的後續播放中獲得分成並享有養老保險。
從歷史上看,每一次罷工都代表這一次新的娛樂產業獲利方式興起,雙方針對其中的潛在收益分潤方式進行拉鋸式談判。本次罷工雙方態度非常堅決,有97.85%參與投票的編劇工會成員和97.91%演員工會成員支持這次行動,當然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的所有成員都同意不對兩個工會提出的條件讓步。
關於這次事件,在國內報道中經常打出幾個說法,比如AI搶奪了演員、編劇們的生意,抑或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好萊塢巨頭賺的錢太多了而底層編劇、演員們賺的錢太少了。實際上這些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也有失偏頗,好萊塢產業面對的困難是一次結構性的盈利問題,這場罷工正在重構整個好萊塢——當然有可能是摧毀。
情報君帶大家詳細來看。
編劇工會訴求
首先是編劇工會與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談判分歧點——下列最新的編劇工會中有核心爭議提案和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的反應,這個表單並不包含所有提案。
編劇工會提案 | 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回復 |
最低工資:第一年總體工資增長6%,第二年增長5%,第三年增長5%,需包括二次薪酬。 | 第一年4%,第二年3%,第三年2.5%。 |
新媒體收入分享:預算為1200萬美元或更多的流媒體電影將獲得完整的影院條款,包括更好的初始工資和二次薪酬。 | 拒絕,繼續以4000萬美元為劃分標準 |
第二步有保障交易條款:如果給出的劇本費用低於最低工資的250%,則需要執行第二步有保障交易條款。(背景:對於新會員和沒有銀幕積分的會員來說,多步驟交易會導致中位數和最高報告水平的薪酬更高,) | 拒絕 |
每周支付:如果給出的劇本費用低於最低工資的250%,則初始工資需支付其中50%,其餘50%在寫作期間每周支付。 | 拒絕 |
編劇層級及收入:將專職編劇和故事編輯/執行編輯的每周工資提高後3年依次提高6%、5%、5%。建立新的編劇-製作人層級,每周收入比編輯/執行編輯高25%。 | 專職編劇和故事編輯/執行編輯的每周工資提高後3年依次提高4%、3%、2%。同意建立新的編劇-製作人層級,但每周收入只比編輯/執行編輯高2-7%。 |
編劇人數:預批准項目:至少6名編劇(包括4位編劇-製作人層級)批准後的項目:最多6集的節目每集1名編劇。6集後每2集需要1名額外編劇,最多12名編劇。 | 拒絕 |
補充收益支付:除了現有的二次薪酬之外,還建立基於收視率的二次薪酬,以獎勵收視率較高的節目,這項計劃應當透明。 | 拒絕 |
AVOD收益:為AVOD(基於廣告點播的流媒體)製作的高預算節目可以獲得妹每周收入、劇本費以及更高的二次薪酬。 | 拒絕 |
健康保險:即便以個人名義寫作,編劇也能獲得健康保險。 | 拒絕 |
人工智慧:規範MBA涵蓋項目中人工智慧的使用,人工智慧無法編寫或重寫文學材料、人工智慧寫作內容不能作為源材料;MBA涵蓋材料不能用於訓練人工智慧。(MBA涵蓋的意思為符合編劇工會寫作指南要求) | 拒絕 |
目前討論焦點主要在各項福利待遇問題上,特別是要求加強對對較低收入的、獨立編劇保證,並試圖在流媒體中獲得更多收益。人工智慧也是一項重要交鋒問題,也是雙方都寸步不讓的問題,從罷工前到現在的數十次會議,雙方都有沒就其中內容達成任何讓步,這對於通常的好萊塢薪酬談判來說是不同尋常的。
演員工會與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
談判分歧點
下列最新的演員工會中有核心爭議提案和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的反應,這個表單並不包含所有提案。
演員工會提案 | 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回復 |
最低工資:第一年總體工資增長11%,第二年增長4%,第三年增長4%。如果不進行經通脹調整後的第一年工資增長,成員到2023年的實際工資將低於2020年的工資,甚至到2026年也可能仍處於較低的實際工資。 | 第一年5%,第二年4%,第三年3.5%。 |
新媒體收入分享:演員在流媒體平台上的演出節目可以得到分成收入,這將使演員能夠分享其主演節目的節目的成功 | 拒絕。 |
因預付款而造成的工資侵占:現在很多公司將預付款偽裝成表演者初始薪酬的一部分,減少了實際工資金額。 | 提高了合同中的保護門檻數字並匹配奈飛在2019年同意的條款,但拒絕了工會通過單獨的剩餘檢查提高透明度的要求。 |
出差津貼: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會員在出差時支付餐費和雜費的金額,這項津貼自2001年以來沒有增加。 | 拒絕 |
搬家津貼:將搬家津貼提高到足夠的水平,那些前往其他州或國家工作的電視連續劇演員無法獲得足夠的住房和其他費用報銷。 | 拒絕 |
工作時間跨度:增加電視連續劇演員對工作時間的討論權利,這些數字自1971年設立以來一直沒有變化。 | 拒絕 |
衣櫃:背景演員必須提供自己的衣櫃時,增加清潔津貼,以更準確地反映乾洗費用。目前提供的津貼不足,將迫使會員繼續自掏腰包來清潔生產要求他們帶來的衣櫃。 | 拒絕 |
背景演員:提高背景演員的工資和工作條件。背景演員是我們協議中唯一在東海岸和西海岸以不同條款工作的類別,演員工會正在尋求平等對待所有背景演員。*以下省略細節 | 拒絕 |
背景演員片酬分配:背景演員應按他們在一天中出演的每一集節目中都獲得相應報酬。 | 拒絕 |
養老金、健康保險和退休金:提高40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的健康保險繳款上限。14歲以下的背景演員不應受到歧視。他們應該像其他人一樣領取養老金。同時需要解決養老金計劃和退休基金之間的資金分配問題。 | 拒絕 |
表演捕捉:承認表演捕捉實際上是演員工會涵蓋的工作類別。這種高技巧的表演形式使得像《阿凡達》這樣的大片成為可能。 | 拒絕 |
人工智慧:建立一套全面的條款來保護人類創作的作品,並在表演者的「數字複製品」被製作出來或者當他們的聲音、肖像或表演將被人工智慧大幅改變時,要求知情同意和公平補償。 | 提出的解決方案與演員工會要求存在重大差距 |
高預算SVOD:改善基於訂閱的流媒體服務製作的電影電視劇的尾款報酬報酬細節。 | 提出的解決方案與演員工會要求存在重大差距 |
用餐時間:增加對不提供用餐時間的處罰,該處罰自1961年以來一直沒有更新。 | 拒絕 |
休息時間:增加對未能讓表演者在工作日之間充分休息的處罰。 | 拒絕 |
目前討論焦點主要在各項福利待遇問題上,當然關於AI的討論也是其中一個著力點。截至發稿時,演員工會已經撤回了20多項被拒絕的要求,包括電影重映需向演員額外付費、未發布項目需支付二次薪酬、流媒體使用重複剪輯付費、報酬清單需要釐清各項收益明細等要求。而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也接受了10多項要求包括接受最低薪酬不得剋扣加班費、主要角色表演者條款擴展到高預算的SVOD和付費電視上、關於片場道具及化妝對人身健康安全的保證以及反性騷擾及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等。
編劇和演員薪酬待遇
在美國的實際水平
這次交鋒中相當重要一條就是對醫療保險覆蓋,根據兩家工會提供的資料對於演員每年必須賺取2.6萬美元才能享受保險,而87%的演員無法享受;編劇收入則需要超過4萬美元才有資格享受,但92%的編劇收入不足以獲得這項福利。
以下是美國勞工統計局截至2023年5月的最新數據統計
職業名稱 | 時薪中位數 | 時薪平均數 | 年薪平均數 |
所有職業(全國) | $22.26 | $29.76 | $61,900 |
演員 | $17.94 | $36.06 | 非長期工作 |
製片人及導演 | $41.02 | $53.20 | $110,660 |
編劇(電影與電視劇) | $52.26 | $65.72 | $136,690 |
整體而言娛樂圈工作人員的收入以整個美國來評價算得上不錯,但也需要看出有大量背景演員的演員職業中位數薪酬低於當地平均值,大多水演員並不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冥想一樣可以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巨額片酬。而且需要考慮大多數持有較低時薪的背景演員無法拿到每年2080小時的時薪,生活條件的確比較少。事實上這次談判中,為這些並不出名演員試鏡和福利保障要求提出要求是最多的,而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也答應了其中大部分。
但編劇的收入實際上並不算少,編劇的平均年薪是全國水準的2倍,為大型娛樂公司工作的編劇們可以拿到15-25萬美元的年薪,即便在加州這個收入也可以獲得相當體面的生活了。實際上跟均2020年的基本協議,一位編劇製作出一份劇本可以獲得72662美元到136413美元之間的收入,扣除經紀人、公司經理、律師、會計師和稅收編劇實際到手其中的45%-60%。當然如果不能為大公司服務或者擁有穩定的劇本提供渠道,大量中下層編劇收入並不穩定,這也是為什麼編劇工會強烈要求增加每部電視劇最小編劇人數原因。
兩家工會中有超過50%的成員都是兼職從事這一行業,這也是為什麼兩家工會給出數據如此聳人聽聞。包括學生、無全日制工作者、在家工作者等大量不需要一周上滿五天的人會選擇把演員和編劇這個行業當做賺取外快的一個方法。一個兼職的演員工會成員今年只在一部劇里跑龍套,那麼100美元的年薪也會作為工會宣傳的工具。甚至是這兩家工會並不能代表所有演員,大量可以拿上中位數的演員和編劇並未加入該工會。
而甚至更進一步說明,高端打工人的掙的錢才是影響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在今年,迪士尼和華納都刷新了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大片虧損——《奪寶奇兵5》和《閃電俠》,現在1億美元成本的影片在好萊塢看來只是入門水平,3億美元也不嫌多。30年前被視為只有最頂級演員才能達成的單片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現在已經有超過40名成員且單片片酬上限已經上漲到5000萬美元再加分紅。根據MPA統計好萊塢每部影片平均製作成本從1990年2680萬美元上漲到2022年8200萬美元、廣告及宣發支出從1200萬美元上漲到5600萬美元,而電影全球包括家庭娛樂總市場規模則僅僅從34.7億美元上漲到102億美元,其中還包括像中國這樣非好萊塢電影貢獻。
好萊塢高管的薪酬水平是否過高?
有些人聲稱好萊塢管理層的收入太高是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在一份新聞稿中演員工會聲稱「(我們在)反抗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媒體集團的負責人因剝削工人而獲得獎勵」。說出分紅不切實際出的好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被視為眾矢之的,一些穩說他的薪酬總額中所規定的「目標年終獎是基本薪酬的500%」是不合時宜,現在市場如此緊張他們不應該拿太多的錢。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公司CEO乃至管理層的實現薪酬就是工資加上各種名目激勵股權組成的,工資通常只占他們收入10%以下。根據左翼研究機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對基於實現薪酬的計算得出,2021年全美350強企業的平均薪酬是2780萬美元,為普通員工的399倍,2020年這個數字為2420萬美元和351倍,全球公司管理層瘋漲已經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了。從1978年到2021年,CEO薪酬增長了1,460%,標準普爾股票市場增長了1,063%,普通員工的薪酬僅增長了18.1%。
去年救火重新擔任迪士尼CEO執行長羅伯特·艾格的的基本年薪為100萬美元及100萬美元獎金,而激勵獎勵目標價值2500萬美元但實際未必能到這個數。由於迪士尼管理層薪酬一直在砍,歷史上比較逐年下降,橫向比較也不算誇張。艾格上一任期於2018和2019年分別獲得6560萬和4750萬美元,前任鮑勃·查佩克在2021年實得3250萬美元,2022年不含遣散費拿了2400萬美元。與迪士尼市值規模相近的聯合快遞CEO在即便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收入達2762萬美元,而另一員工人數相仿的通訊公司T-Mobile的CEP在2020年最高峰收入為5490萬美元。
從比較上來看,好萊塢高管的數字在華爾街看來非常正常。而這種薪酬分配問題更多是整個美國的資本主義分配造成的,單純指責好萊塢有失偏頗也沒有實際意義。在全美國管理層整體收入水平都相當高的當下,你開的太少根本吸引不到合適的人才。再進一步削減管理層獎金只能讓那些擁有充足人脈的管理層轉行另謀出路且難覓良才。
流媒體真的賺錢嗎?
另一個巨大的觀點就是好萊塢從流媒體服務中賺取了相當不菲的收益,而他們卻不願意分一點給基層的勞動者。然而事實並不完全是這樣,要知道啟動和維護流媒體服務的成本很高。從內容創建到許可等等,新的流媒體服務甚至需要大量投資才能起步,像Hulu和HBO等公司想要從Netflix分一杯羹,都砸下了數十億美元進行啟動。自從2022年春季奈飛宣布這家流媒體巨頭十年來首次失去了訂閱者,對整個流媒體行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以前公司通過用戶增長來衡量成功華爾街投資人相當買帳,但現在只有收入成功才能說服華爾街。
這並不是說流媒體服務不賺錢——它們確實賺錢,但這不是盈利。到現在為止只有占據先發優勢的奈飛僅有的實現盈利的流媒體平台,其中Hulu曾經短暫盈利而沒有公布任何財報信息Apple TV+也有可能保持收支平衡。例如環球的孔雀(Peacock)今年第一季度收入6.85億美元但卻虧損7.04億美元去,掙得錢還沒成本一半多。迪士尼虧損第一季度包括Disney+、在內的直面消費者業務總虧損10.5億美元,即便樂觀估計也要2024年第2季度Disney+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因為運營成本太高流媒體服務僅靠訂閱者無法盈利,過去可以靠著講故事獲得股價上漲讓故事繼續下去,類似於當年愛優騰大戰,但一旦華爾街決定流媒體應該關注收入而不是指數增長,這個模式就無法維持下去了。流媒體行業只是讓華爾街賺到錢而不是好萊塢公司本身,現在境況流媒體可以提供的利潤相當微薄。20年前電視台時期超過1.05億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在有線電視上花費75美元,而現在最昂貴的奈飛家庭套餐也不過19.99美元
例如其中有人提到一種說法,「編劇無法從網播平台點播獲利,獲得的買斷收入也只有一點。」實際上這是完全移花接木的瞎說。根據2020年美國西部編劇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簽訂的合同,美國廣播公司黃金時段一小時廣播節目的單次重播目前可為編劇凈賺24558美元的二次薪酬,而這個節目在Netflix上播出,則每年提供二次薪酬為20018美元,如果再HBO Max這樣的小型流媒體上播放則每年二次薪酬未13346美元。影視作品在電視上播放它被視為同時為數百萬名用戶播出,並且電視台可以從插播廣告中獲得一次性獲得實際收益,而在流媒體平台上則需要觀眾一次一次累計觀看才能獲得收益,所以使用包年的方式計算。而不是用播放率而是行業慣例,在電視上播放也不會因為收視率調整重播的版稅,這保證深夜檔電視劇編輯也可以獲得不低於行業水平的收入。
這項例子被業內用來指著流媒體分成不均是相當片面的,實際這種看似比電視更便宜價格也讓各大流媒體公司難以承受不得不削減非原創項目播放。從去年年底HBO率先發難從美國觀眾片單中抹去的數十部節目之一,包括一些熱播劇集、動畫和真人秀後如《胖妞編年史》《西部世界》。其後不斷有公司跟上,就在在今年5月迪士尼從Disney+和Hulu中刪除數百部電影和電視劇,減記約為18億美元使得未來一年不用再支付相關作品版稅和二次報酬,即便這樣Disney+和Hulu仍然不斷在庫存影片中產生損失。
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重播會根據時間調整,熱門劇的可以重播多次但冷門劇可以束之高閣。但流媒體平台為了滿足數千萬不同觀眾口味,即便那些不那麼賣座的作品也需要放在平台上擴充片庫並支付不菲費用。根據統計歷史上因為重播電視劇支付編劇報酬最多的一年2016年各家電視台總共支付了3億美元二次報酬給編劇,現在2022年所有流媒體平台一年給編劇在線點播報酬超過6億美元。
肖像版權付費是否真實?
人工智慧工具可以用來幫助編劇寫作那它不失為一個好工具和未來發展方向,但編劇工會認為,如果它們被用來代替作家,或者用來編寫人類需要修改的腳本以降低費用,那就是一個問題。最終,他們希望對人工智慧如何應用於電影製作擁有發言權。要用面向演員人的工智能來創作作品就更加複雜,如果生成式人工智慧創造了電影中的一個場景,那麼就必須聘請演員來進行這些表演。
不斷有人重複一個荒誕的說法,即好萊塢巨頭們以100美元購買哪些演員的臉部,可以通過AI後期使用這些素材無數次而不需要付費,他們在購買「肖像權」、「表演權」。而這些說法只是一種輿論手段,相對的湯姆·克魯斯只是遊說資方考慮到大家的疑慮。
對於演員表演內容的學習和復用,製片廠表示他們的提案將保護「表演者的數字肖像」,並需要演員的同意才能「創建和使用數字複製品或對表演進行數字更改」。演員工會首席談判代表鄧肯·克拉布特里總監在評論該提案時表示,「製片廠將向選擇進行肖像掃描的背景演員提供一天的報酬,然後工作室將擁有該掃描、他們的圖像、他們的肖像,並且能夠在他們想要的任何項目中永久使用它,無需同意,也無需補償。」。隨即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發言人斯科特·羅威發表聲明完全否認這個說法。「事實上,當前的提案僅允許公司在雇用背景演員的電影中使用背景演員的數字複製品。任何其他用途都需要獲得背景演員的同意並進行價格討論並支付應得的費用。」。
實際上最原始版的提案中,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提出每位背景演員提供一次掃描支付300美元,在之後每次使用這個造型用於其他電視劇,則需要提供不低於100美元的最低報酬,並且這些數字製片方也願意持開放態度而增加。所謂使用肖像權定製電影只是一個腦力猜想,先不說技術上就有許多年的路要走,這些基本合同每3年擬定一次,有一定名氣的演員都會在此基礎上重新進行擬定。目前從雙方高級談判代表的談判內容來看根本沒有涉及相關主張,這不過是一場網際網路嘴炮。
當前工會領導層正在通過誇大好萊塢巨頭公司的收益、以及「剝奪演員、編劇創造力和表演權」來說服更多人支持他們的主張,這做為一種談判手法無可厚非。但一些具有獨立查證能力媒體偏聽偏信這些說法,錯誤的相信這些巨頭公司正在「吃肉卻不給大家喝湯」,實在是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