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楊尚青 閔曦賢 文/圖
「彰顯了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表現出了嫻熟的急救技能,體現了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大愛精神……」近日,滎陽市人民醫院收到黃山風景區綜合執法局寄來的一封感謝信,感謝該院皮膚科護士任丹華在黃山旅遊時對突發疾病的遊客施以緊急救助。
10月17日,安徽黃山光明頂。滎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護士任丹華和丈夫正在欣賞秀美的風景,享受難得的休假時光。忽然身後傳來的一陣喧譁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丹華,你看那邊怎麼回事?」「圍了好多人,他們是在找醫生?」「走,去看看……」
到了跟前,任丹華發現有老人暈倒,路過的遊客正七手八腳地試圖施救,現場一片混亂。此時的老人面色蒼白、呼之不應、頸動脈微弱、呼吸微弱、牙關緊閉。任丹華初步判斷是心臟驟停,遂當機立斷,上前表明身份:「我是護士,讓我來!」
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一般不超過6分鐘。5至10秒,意識喪失,暈厥;15至30秒,全身抽搐;45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漸停止;4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6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10分鐘,腦細胞出現不可逆損害,進入腦死亡狀態。如果能在1分鐘內開始心肺復甦,成功率可達90%。每耽誤1分鐘,成功率就會下降10%。
情況萬分緊急,必須爭分奪秒。任丹華不顧地面的冰冷和碎石,直接跪在地上開始為老人做心肺復甦。心肺復甦非常消耗體力,特別是任丹華剛剛爬完山,又是在高海拔缺氧的情況下,給老人做心肺復甦的過程中,任丹華的呼吸變得艱難和粗重起來。
堅持5個循環後,景區的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帶來了除顫儀和簡易呼吸氣囊。工作人員察覺到任丹華已經體力不支,連忙上前接力。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老人面色恢復、口鼻有氣流、胸廓有起伏,情況基本穩定,可以轉移下山。
考慮到氣溫較低,老人還有失溫風險,任丹華細心地提出給老人保溫,身邊的景區工作人員和遊客紛紛脫下外衣幫忙,還有人選擇加入抬擔架的隊伍。
面對景區工作人員和老人家屬輪番問聯繫方式,想要表達感謝的行為,任丹華一一婉拒。她說:「在場的人都幫了忙出了力,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令她沒想到的是,她返程回家後竟接到了來自單位的通知,原來景區將感謝信寄到了醫院。
「當時只想著救人,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我相信任何一個醫護工作者在那種情況下都會挺身而出。而且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是我們醫院非常重視的急救基本功,所以當時,我有信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專業的救治。」任丹華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c1d2893a16545743fa52f97f7b87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