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至少有二十多個國號叫「漢」的政權,它們都是誰?為何國號會扎堆

2022-09-14     尋根拜祖

原標題:歷史至少有二十多個國號叫「漢」的政權,它們都是誰?為何國號會扎堆

歷史上究竟有多少個漢政權?準確的答案是難以統計,至少20多個!其中很多的漢政權連年號都不知道,存在多長時間也沒有準確記錄。

請注意,這些漢政權原本叫西漢、東漢……人家全都叫「漢」,現在的叫法只是後人為了加以區別,強行給它們戴上了一頂「帽子」。

因為數量太多,我們做一個分類介紹。

第一類:大一統漢王朝

歷史上的「漢」政權雖然多如牛毛,但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卻只有兩個,即西漢和東漢。

有人可能要問:前漢和後漢呢?

前漢就是西漢,後漢就是東漢。西漢、東漢是按兩朝的首都長安(西)、洛陽(東)來區分的,前後、後漢是按時間先後來劃分的。

估計後面的「漢」們氣暈了:俺們為了搶「帽子」打瘋了,你倆一人搞了兩頂,真TM豪氣!

  • 1.漢政權的祖宗:西漢

劉邦創建的西漢政權是所有「漢」們的祖宗,也是存續時間最長的漢政權,從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到公元8年王莽代漢,存在了210年,共計11位皇帝和3位廢帝。

  • 2.抬祖宗牌位的第一人:東漢

光武帝劉秀創建的東漢政權其實是一個新王朝,與西漢政權沒有任何傳承關係,中間還夾雜了新朝和玄漢政權。

但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後人(八世孫),他自稱是「富二代」,從西漢繼承來的皇位,開創了抬祖宗牌位為自己正名的先例。

東漢存續195年,共計12位皇帝和2位廢帝。

第二類:漢室後裔王朝

劉秀的蹭祖宗熱度,其實是跟別人學的,新朝滅亡後劉家子孫紛紛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建立了若干個漢政權。

  • 1.劉玄的「玄漢」政權

劉秀最早就是劉玄的打工仔,二人是族兄弟,也是推翻新莽政權的「革命同志」。

早年劉玄由於流亡在外,沒有參加上劉縯、劉秀兄弟的起義,而是加盟了綠林軍。後來綠林軍與與劉縯、劉秀的舂陵軍合併,劉玄靠綠林軍的支持後來居上,被推選為皇帝。

劉玄登基後殺害了劉縯,劉秀為了避禍自請出巡河北,並在那裡神奇地打出了一片天地。兩年後劉秀在河北稱帝,不久劉玄卻被另一個「漢」政權幹掉了。

  • 2.劉盆子的「建世」政權

幹掉劉玄的正是劉盆子的「建世政權」,「建世」是其年號,國號依然叫「漢」,它的基礎就是大名鼎鼎的「赤眉軍」。

劉盆子也是劉邦的十世孫、城陽王劉章的八世孫。當年劉盆子兄弟被赤眉軍俘虜,在軍中當了一名放牛娃。後來赤眉軍眼紅綠林軍洗腳上岸,也有樣學樣,決定推出自己的皇帝。

於是他們從隊伍里挑出幾個劉氏後裔,讓他們抓鬮,結果劉盆子不幸命中,哭著喊著被人套上了龍袍。

建世政權就是個草寇班子,靠打劫存續了二年,被劉秀的東漢政權所消滅。

  • 3.劉子輿的「趙漢」政權

劉秀消滅的第一個漢政權就是這個「趙漢政權」,其皇帝叫劉子輿。

劉子輿原名叫王郎,是個算命先生,卻滿嘴跑火車自稱是漢成帝的遺孤。就靠這麼個離奇的編造,他居然被河北勢力推崇,當上了皇帝,建都邯鄲。

邯鄲是戰國趙國的都城,所以後人就給它帶了一頂「趙」帽子。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劉子輿確實漢成帝的遺孤,真相不得而知,我們只能尊重正史。

  • 4.孺子嬰的「漢」政權

孺子嬰(劉嬰)的名氣很大,他就是那位西漢末代皇太子,沒來得及登基就被王莽了先。

新朝建立後,王莽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劉嬰。新朝滅亡後,劉嬰被一個叫方望的人蠱惑,被裹挾到臨洮,在那裡登基稱帝。

劉嬰也就過了兩三個月的皇帝癮,就被玄漢政權幹掉了。

  • 5.劉永的「漢政權」

漢景帝有個弟弟叫劉武,封梁王,當年曾經在老媽竇太后的支持下企圖當「皇太弟」。這位劉永就是劉武的後人。

玄漢政權建立後,劉永第一個跑去給劉玄磕頭,因此被復封為梁王。不過劉永野心不小,劉玄死後,他在睢陽登基稱帝。

劉永一度給劉秀帶來很大的麻煩,但最終還是成了劉秀的墊腳石。

  • 6.劉崇的「漢」政權

劉崇也是漢家宗室子弟,也成立了自己的草頭班子,還曾經干翻過東漢開國第一武力值岑彭。

不過由於勢力太小,他很快就投靠了劉秀,因此很少有人注意到劉崇其實也穿過龍袍。

  • 7.劉備的「蜀漢」政權

劉皇叔的故事就不用我多嘴多舌了。

第三類:蹭熱度的王朝

這一類漢王朝完全是蹭熱度、貼金,跟「漢」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是胡人政權。

  • 1.漢趙

時間來到五胡十六國時期。

「漢趙」就是因為「帽子」不夠用了,它也想用「趙漢」,可惜劉子輿搶了先機。

漢趙政權的創始者叫劉淵,他自稱是漢室後裔,其實是個匈奴人。在滅了西晉政權後,劉淵在長安稱帝,國號「漢」。後來他的侄子改國號為「趙」,所以史稱「漢趙」,亦稱「前趙」。

  • 2.成漢

劉淵在長安稱帝的同年,有個叫李雄的氐族人也在成都稱帝了。由於這個政權先稱「大成」,後改為「漢」,所以人們管它叫「成漢」。

這個偏安一隅的小政權居然存在了45年才被東晉消滅。

  • 3.後漢

時間又來到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時期。

這個「漢」就是指後漢政權,創建者叫劉知遠,沙陀人。

後晉石敬瑭引狼入室,將燕雲十六州賣給契丹人後,中原塗炭生靈,後晉也被契丹幹掉了,劉知遠乘勢而起,建立了後漢。但這個政權也就為了兩代人,就被郭威取代了。

  • 4.北漢

後漢滅亡後,劉知遠的弟弟劉崇逃到太原,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延續了「漢」政權,史稱「北漢」。

楊老令公楊繼業就是北漢名將,後來兵敗降宋。

  • 5.南漢

唐朝滅亡後,封州刺史劉謙割據嶺南,其子劉龑登基稱帝,建立了南漢政權。

劉龑自稱是彭城劉氏的後人,也算是漢家血脈。但也有史學家認為他們應該是中亞的胡人後裔,冒領了彭城劉氏。

南漢政權恐怕是歷史上最荒唐、最殘暴的王朝,太監、宮女當政,讀書人要先自宮才能入仕,宗室子弟相互仇殺……

不過由於地處偏遠,居然延續了54年,後背北宋名將曹彬所滅。

第四類: 「雜漢」一籮筐

除了上述漢政權外,下面這些所謂的「漢朝」存在度極低,跟前面的劉崇、孺子嬰差不多,即便是歷史專業的人士也未必都熟悉。

除此而外還有多少類似頂著漢帽子的所謂政權,實在無法統計得清楚了。

之所以這些人都喜歡盯住這個「漢」字,原因就是漢王朝的影響力太大了,它代表了「漢人」正統地位,將自己化身為「漢民族」的形象代言人。

比如光武帝劉秀,他其實是開國之君,但他居然敢當「富二代」,宣稱自己是從西漢繼承的皇位,就是為了在漢帝國的光環護佑下,獲得正統的地位。

連光武帝都如此,何況其他人?

事實證明, 「漢」帽子並沒多大作用,比如陳友諒最終還是敗給了朱元璋,反倒是留下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a2f2648cc3c977bfafd97df3e44e7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