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用卡之困:業績難增,口碑驟降

2023-09-15     鹿鳴財經

原標題:中信信用卡之困:業績難增,口碑驟降

信用卡,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

1985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

這種「先享受,後付款」的全新理念逐步在消費者中滲透;某種程度上,信用卡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銀行的運作邏輯。

不過,運行至今,信用卡在中國市場,也呈現出了野蠻與瘋狂的另一面。

以中信銀行為例,中信銀行信用卡的投訴量常年占中信銀行投訴總量的近八成,大量消費者「訴說」著自己在使用信用卡時的種種不滿。

當然,銀行的困境也遠不止於此。

如今擺在中信銀行面前的,還有存量競爭、不良資產居高不下、行業內卷嚴重等各種挑戰。

01 存量之爭

中信銀行成立於1987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發起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

2003年12月8日,中信銀行信用卡正式對外發放。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的信用卡發卡行擴展到10家銀行,發卡量由年初的100多萬張增加到近400萬張。

此後二十年時間,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3年-2013年。

這十年時間,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穩步進行;截至2013年年底,中信銀行發卡量突破了2000萬張。

第二階段為2014-2019年。

從2014年開始,在網際網路思維的引導下,信用卡業務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信信用卡發卡量已經從2013年年底的2000萬張增至8000多萬張。

隨著發卡量的激增,信用卡業務收入也快速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中信信用卡年交易金額也突破至25000億元;同年中信信用卡業務收入達到600億元。

第三個階段為2020年-至今。

進入2020年以後,中信信用卡業務增速開始大幅放緩,行業天花板開始顯現。

數據顯示,2020年,中信信用卡累計發卡9262.1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1.16%;信用卡交易量24376.88億元,同比下降4.83%。

2021年,中信信用卡累計發卡10132.39萬張,較上年末增長9.40%;信用卡交易量27801.35億元,同比增長14.05%。

2022年,中信信用卡累計發卡10660.29萬張,較上年末增長5.21%;信用卡交易量27922.63億元,同比增長0.44%。

今年上半年,中信信用卡累計發卡11072.52萬張,較上年末增長3.87%;信用卡交易量13555.33億元,同比有所下降。

顯而易見的是,近年來,中信信用卡發卡量增速大幅放緩,每年的新增發卡量已經從千萬降到百萬;隨著發卡量放緩,交易量增速也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

從信用卡收入來看,隨著開卡量進入瓶頸,中信信用卡收入也陷入頹勢。

數據顯示,2019-2022年以及2023年H1,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分別為605.09億元、614.98億元、591.28億元、598.23億元、296.7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1.47%、1.64%、-3.85%、1.18%、0.35%。

來源:企業財報

顯然近幾年,中信信用卡收入也從兩位數的增速,下降至個位數,甚至是負增長。

其實在信用卡狂奔的時代,對於中信來說,用卡不僅能產生手續費、年費收入、也能產生信用貸款客戶,加大銀行個貸整體收益率,並轉化客戶至銀行其他服務。

而如今,中國的信用卡業務開始顯現天花板,對中信而言,這直接影響在信用卡業務甚至其他業務的想像空間,與此同時,存量市場的競爭也將越發激烈。

02 不良資產之痛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信用卡在高速發展時期掩蓋的一些問題,如今也開始顯現出來。

數據顯示,2017-2022年以及2023年H1,中信信用卡不良率為1.24%、1.85%、1.74%、2.38%、1.83%、2.06%、2.02%。

顯然,從2017年以後,中信信用卡不良率保持整體上漲趨勢,目前則基本回到2%以上水平。

即便是中信採用加大核銷力度等手段出清風險,但居高不下的信用卡不良率,也說明了中信信用卡的資產質量存在一定問題。

對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建行、中行、農行、招行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都在2%以下。

對此,市場觀點普遍認為,不良資產率之痛,主要是由於中信在業務高速發展時期,存在過度發卡等問題,這其實是當年沖業績時留下的後遺症。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中信信用卡不良率增長最快的那幾年,確實與信用卡發卡量激增那幾年,高度的重合。

來源:企業財報

針對這些不良貸款,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開始大規模引入催收機構,於是也時不時能在網絡上看到關於中信信用卡暴力催收等相關新聞。

就在今年7月,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信用卡逾期催收業務外包供應商入圍項目招標公告顯示,擬引入150家催收機構,為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和全國各分中心提供委外催收服務,包括普案催收和M3(逾期3個月以上)電催,合同服務期限為3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頻繁出現的暴力催收情況,不斷激發著與用戶之間的矛盾。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實現有效催收,對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而言,依然是一個長期考驗。

03 用戶投訴之困

其實站在中信的角度,當信用卡進入存量市場,想要實現業績增長,則需要以以前的「量」驅動,變為以「價」驅動。

換句話說,業績的增長,需要依靠現存用戶。

只不過,中信為了提升業績,與用戶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為緊張起來。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中信信用卡」的相關投訴量高達3966條。除了「暴力催手」外,用戶在不知情情況下扣費成為了投訴的高頻詞彙。

比如,有較多消費者投訴,自己在中信辦理的信用卡在未激活狀態下就被收取年費。

來源:黑貓投訴

而根據《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對新發信用卡等必須激活後才能為持卡人開通使用,且信用卡未經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費用。

此外,還有不少消費者表示,中信信用卡存在「強制提升信用卡等級」的情況。

有消費者指出,自己接到客服來電,對方表示由於信用卡到期需要辦理升級的白金卡,但客服並未告知需要支付年費。消費者在收到新的白金卡後,被扣除了2000元年費。

來源:黑貓投訴

除了圍繞年費引發的消費者不滿外,中信信用卡的增值服務也存在較大爭議。

有消費者表示,中信銀行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客戶辦理增值收費業務,該增值收費項目為中信信用卡還款寶會員產品。

產品信息顯示,還款寶會員權益內容包括最低還款額循環利息打八折,零起點免費簡訊提醒服務,會員價格每年199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還款寶會員採用的是自動續費模式,也就是說用戶不主動取消,將每年自動扣除費用。

來源:黑貓投訴

最後,中信信用卡利率也不低,目前分期年化利率為18%左右;而在提前還款時,中信信用卡還要收取提前還款違約金,高達剩餘本金的3%。

對於消費者來說,中信信用卡僅在分期費率上限較高,還需要承擔提前還款的較高成本,同樣引發了不少消費者不滿。

總的來說,對用戶實行較高的息費上限,設置較高的借款人違約成本、設立年費或增值服務項目,成為了如今中信信用卡業務拓展的重點;以此推動信用卡收入增長。但由此帶來的用戶口碑下滑也是必然。

根據中信銀行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共接收監管轉辦投訴14,844筆,投訴涉及的類別主要包括信用卡、個人貸款、借記卡帳戶管理等。其中,信用卡投訴占比為78.65%,遠高於個人貸款和借記卡帳戶的12.05%和4.67%。

說到底,以這樣的方式推動疲軟的業績,終究並非長久之計。

小結

存量市場下、不良資產與用戶投訴這一系列連鎖反應隨之而來,既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又要面對業務拓展難題,如今的中信信用卡,顯然是兩頭受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5fd53ec0bbf67befc484855da28b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