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有何背景?為何年羹堯敢殺運糧官、壓制九阿哥卻不敢動他

2022-08-27     陪伴在身邊才是擁有

原標題:鄔思道有何背景?為何年羹堯敢殺運糧官、壓制九阿哥卻不敢動他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經西北一戰,呈現了一個極端自負、甚至「養寇自重」的大將軍形象。正因為明白西北之戰的重要,所以他敢公然和朝廷叫板,在西北做起了呼風喚雨的土皇帝。

各省的運糧官,稍有懈怠就被年羹堯拉下去斬殺立威,就連九阿哥到這裡巡視,都被年羹堯壓得死死的。但是當鄔思道先生頂著日頭趕到西北時,向來橫行霸道的年羹堯卻不敢殺鄔思道。這裡頭又有什麼關竅呢?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年羹堯

別看年羹堯在西北呼風喚雨,但是哪些人該殺,哪些人只能嚇唬,不能真的動刀子,他心裡還是有譜的。

你且看被年羹堯斬殺的運糧官,他是田文鏡的手下。年羹堯和田文鏡雖然同在府邸,但是彼此交情不深,這是其一。

遲到的運糧官,因為大雨延誤所致,但是他錯就錯在送到時在眾人面前狡辯,絲毫不給年羹堯面子。急於在眾人面前立威的年羹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這個運糧官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就可以理解了。這是其二。

再看被罷免的巡撫范時捷,年羹堯倒是想殺他立威,但是不敢啊,范時捷是開國名臣范文程的後代,又是朝廷的二品大臣,除了一個運糧官的身份,對方還是西北的封疆大吏。隨意斬殺這樣的朝臣,不僅會引發軍心動搖,還會招來朝廷的忌憚,得不償失。

再看戶部的運糧官,一來就掛上了八爺的名號,年羹堯壓根拿他沒辦法;雍正派過來的十名侍衛,年羹堯也只敢口頭威脅,不敢真的全部殺了。

仗還沒有打贏,該收斂的地方還是要收斂的,所以他不會冒冒失失就殺了鄔思道先生。

鄔思道背後的人物,讓年羹堯忌憚

鄔思道雖然在雍正上位後,就半隱在李衛府中,但是他依然是雍正手裡的王牌,不在朝野,依然替雍正爺四處奔走。

所以在年羹堯的眼裡,鄔思道是雍正的人,他年羹堯有時候還是識時務的,對老臣後代尚且只敢罷免,對雍正面前的紅人,又怎敢肆無忌憚喊打喊殺?

鄔思道遠赴西北時,年羹堯不敢懈怠。加上兩人曾經是故交,二人曾相互成就,私交甚好,甚至差點成了連襟。所以年羹堯對鄔思道有些許情誼在裡頭。其次,鄔思道的到來,給年羹堯敲響了一個警鐘。

年羹堯之所以遲遲無法攻下「叛軍」,按照他的說法,是因為「找不到」叛軍具體位置,但是內情如何,恐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所以他擔心智慧的鄔思道先生看出了裡頭的門道,回頭報告給雍正,自己可真就捅了馬蜂窩。基於這個原因,年羹堯不會殺鄔思道。

鄔思道自身的謀略,遠勝年羹堯

年羹堯深知西北一戰勝利與否,直接影響著雍正屁股下那把椅子能否坐穩。所以他使勁揮霍著雍正給他的特權。軍隊糧餉一車一車地往西北拉,年羹堯猶自不滿足;朝廷勒緊褲腰帶,甚至抄了幾個朝廷官員的家,湊足銀錢往西北送,年羹堯還要皇帝再增加西北的軍需。

然而鄔思道的到來,點破了年羹堯「養寇自重」的小九九。年羹堯是真的不知道叛軍在哪嗎?不,他當時面臨的問題並不是這個。他最大的困惑在於,找到叛軍後,什麼時候打下來合適,打得太早,自己回朝後官職必定不保。

太晚打下叛軍,又怕朝廷狗急跳牆,說不定他們還能再找個人來替代自己,如此一來,之前所有的部署全都白費。鄔思道看出年羹堯的顧慮,同時,深知這場戰役對雍正、對朝廷的意義,所以他不惜冒著被雍正懷疑的風險,前來指點年羹堯。

他也許生出過和年羹堯結盟的心思,但是年羹堯頭腦實在過於簡單,一心認定鄔思道是雍正的人,除了「燈下黑」理論流傳出來,年羹堯和鄔思道之間,似乎再沒有了其他交集。眼看年羹堯如此不上道,鄔思道索性一走了之,落個清靜。

鄔思道能冒著被皇帝疑心的壓力,往西北跑一趟,點化年羹堯。也是希望雍正可以看在這件事上,能放自己一馬。而年羹堯最後的結局傳來時,說不定鄔思道還偷偷喘了口氣,起碼這樣雍正就少了一個殺自己的理由。

鄔思道對年羹堯在西北的所作所為瞭然於心,更是看透年羹堯最後的結局,所以以他的謀略和心智,年羹堯不敢殺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085b6103c7b3598dd86de08c9a7f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