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0-6歲育兒經」

2019-12-29     漁夫與臣

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從個體出生到兒童期結束思維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一、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二歲),個體靠感覺和動作認識世界,這是思維的萌芽期,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二、前運算階段(二至七歲),這一階段又稱為前邏輯階段,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缺乏可逆性,表現在兒童的延緩模仿、想像和遊戲中。

三、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這一階段兒童已出現了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但一般只能對具體事物和形象進行運算;

四、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此時兒童智慧已趨於成熟,能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分開,使思維超出所感知的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和命題運算。


從皮亞傑的理論我們不難看出,0-6歲的兒童主要處于思想萌芽期以及可以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的表象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而且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不同,也要有不一樣的行為引導。

(1)新生兒期~2周歲

1、父母要多與新生兒接觸,如說話、微笑、懷抱等,在照看新生兒過程中,父母要學會辨識新生嬰兒哭聲,及時安撫情緒並滿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2、多撫觸新生兒,讓新生兒多接觸一些外部環境,如窗外的樹、搖晃的鈴鐺等,促進其感知覺的發展。

3、在哺喂、護理過程中多與嬰兒帶有情感的說話,對嬰兒發聲要用微笑、聲音或點頭應答,強調目光交流。同時也要增加適度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刺激,聽孩子喜歡的音樂、用不同樣式的玩具吸引嬰兒注視和跟蹤。

4、培養孩子規律的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多與嬰兒玩一些親子遊戲。在接觸中,經常叫嬰兒名字,說家中物品名稱,培養嬰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5、幫助嬰兒識別他人的不同表情;當嬰兒出現生氣、厭煩、不愉快等負性情緒時,轉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6、給予幼兒探索環境、表達願望和情緒的機會,多給幼兒講故事、說兒歌,教幼兒指認書中圖畫和身體部位,引導幼兒將語言與實物聯繫起來,鼓勵幼兒有意識的用語言表達。

7、家長對待幼兒的養育態度和行為要一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幼兒自主做事情的機會,對幼兒每一次的努力都給予鼓勵和讚揚,培養其獨立性和自信心。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如用匙進食、用杯子喝水,學習脫襪子、脫鞋等。

(2)2~4歲

1、鼓勵幼兒幫助家長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動,如收拾玩具、掃地等,促進自信心的發展,激發參與熱情。

2、當幼兒企圖做危險的活動時,應當及時制止;出現無理哭鬧等不適宜的行為時,可採用消退(不予理睬)或轉移等行為矯正方法,讓幼兒懂得日常行為的對與錯,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提供與小朋友玩耍的機會,鼓勵幼兒發展同伴關係,學習輪流、等待、合作、互助與分享,培養愛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4、逐步培養規律的生活習慣,學習自己洗手、進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幫助幼兒學會適應新環境,做好入園準備。

5、允許兒童在成長中犯錯,讓其學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以正確方法糾正不良行為,避免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

6、幫助兒童適應集體環境,逐漸建立良好夥伴關係。關注分離焦慮情緒,引導適當的表達,妥善處理和緩解消極情緒。


(3)4~6歲

1、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幫助兒童正確認識性別差異,同時建立自己的性別觀念,形成良好的性格。

2、引導兒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逐漸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鼓勵兒童多接觸社會,遵守各種規則,強化其樂於助人的意識。

3、注重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圖書。

4、讓兒童在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適度、適量體驗挫折,並為克服困難做出努力,培養其堅持和忍耐的品質。

5、逐漸學會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懂得與人相處所需的寬容、謙讓、共享與合作,同情、撫慰、關心和幫助他人。

6、鼓勵兒童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及其相互關係,促進有意注意的發展。多與兒童交流幼兒園及周圍發生的事情,積極回答兒童提出的問題。

人之初,性本善,良好的開始,將鑄就一個美好的人生,從0-6歲就開始注重人生價值觀的教育,肯定是不會錯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8-Um8BMH2_cNUgmT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