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外出玩耍,教你如何趣味健身,在家做親子互動鍛鍊身體

2020-02-13     急塑健身

每到周末或假期,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很苦惱,孩子又在玩手機、看電視了,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他們,已經將手機、ipad當成了新玩具。

再加上這個特別的假期,疫情當前,為了不給國家添亂,更是天天待在家裡,除了大眼瞪小眼,吃吃喝喝和睡覺,就是玩手機、看電視了。

久而久之,這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視力,還會增加他們的久坐時間,不利於身體健康。


雖然,我們沒辦法串門、走親戚,也不適宜外出玩耍,但我們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互動啊!

親子互動有很多種,如共讀繪本、搭積木等,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親子互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強身健體。

適度和適量地進行訓練,孩子們能從訓練中受益。科學研究證明,在正確的指導下進行有規律的訓練,能給孩子帶來許多好處,例如改善肌肉骨骼系統,改善身體成分,提高運動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等。不僅如此,如果孩子有一個強健的肌肉骨骼系統,那麼他們每天都會感到精力充沛,還能有效避免在運動中受傷。

家是兒童生活中最有影響力的環境,所以建議家長經常與孩子進行一些有創造性的家庭健身活動哦。下面就先來學習一些利用碎片時間就能完成的有趣的健身小遊戲吧!

遊戲一:健身大富翁

在家時,建議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些體育活動來積累健身「財富」,當前時期,建議大家在家做一些中低強度的運動。運動之前,給每個活動「定價」,例如:

  • 每繞客廳走10圈=10元
  • 每做5個屈膝卷腹=20元
  • 每做5個伏地挺身=20元(其中小朋友可以做「扶牆伏地挺身」以降低難度)
  • 每做瑜伽20分鐘=20元

在每周結束時,統計全家每個成員的總金額。每個家庭成員描述自己將如何花這筆「財富」。

遊戲二:電視暫停時間

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觀看體育賽事。在比賽結束後,大家一起回答以下問題:

  • 你喜歡這項運動嗎?為什麼?
  • 你對哪位運動員的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 如果可以,你願意去參加這項運動嗎?(問題可根據情況自行調整)

雖然建議家長帶孩子一起觀看體育賽事,來培養運動興趣,但需要說明的是,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看視頻的時間,以免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建議大家在觀看視頻時,儘量不要一直坐著,要時不時起來走動一下,以緩解姿勢疲勞。

遊戲三:健身時刻

每周設置2~3個「健身時刻」,全家出動,家庭成員輪流帶領並選擇練習,把運動融入生活中。

雖然建議家長帶孩子一起觀看體育賽事,來培養運動興趣,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看視頻的時間,以免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建議大家在觀看視頻時,儘量不要一直坐著,要時不時起來走動一下,以緩解姿勢疲勞。

學會了上面的小遊戲後,接下來給各位家長們安利一份趣味互動健身計劃

1趣味互動健身計劃

搭檔拍手仰臥起坐

這個動作能鍛鍊家長和小朋友的腹部肌群。

不能外出玩耍,教你如何趣味健身,在家做親子互動鍛鍊身體

1、兩人腳對腳,雙腿彎曲,前腳掌相互接觸,雙臂沿著耳 朵向頭部方向伸直。

2、保持雙腳位置不變,兩人同時起身,雙臂伸直並向身體前側伸至兩搭檔雙手互相觸碰。

搭檔座椅平衡

這個動作能鍛鍊家長和小朋友的臀肌和股四頭肌,發展身體平衡能力及下肢力量。

1、兩人面對面,兩人相距約一個半手臂的距離,手拉手。雙腳分開約與肩同寬。

2、保持拉手狀態,同時屈髖屈膝,向後坐,使兩人雙臂完全伸直,大腿約與地面平行。

搭檔V字後傾

這個動作能鍛鍊家長和小朋友的核心肌群和肩部肌群,提高核心穩定性。

1、兩人面對面,以直立姿站立,兩人 腳尖幾乎相互接觸,手拉手。雙腳分開約與肩同寬。

2、保持拉手狀態,身體挺直,腹部收緊,兩人同時慢慢後傾,至兩人雙臂完全伸直。

搭檔坐下起立

這個動作能鍛鍊家長和小朋友的腿部肌群。

1、兩人面對面,手拉手坐在地面上。

2、兩人腳尖相互接觸,保持拉手狀態,同時起立站起。

俯撐搭檔拍手

這個動作能鍛鍊家長和小朋友的核心肌群和肩部肌群,提高核心穩定性。

1、兩人頭對頭,以俯撐的準備姿勢支撐於地面,且兩人相距約一個手臂的距離。

2、兩人向對方伸出對側的手,並相互拍手。回到起始姿勢,然後換另一 側相互拍手。回到起始姿勢,雙手交替。

除了互動計劃外,還有一些可以讓小朋友單獨進行的趣味小練習哦~

2單人趣味健身計劃

蜜蜂式

這個動作能鍛鍊小朋友的三角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

恐龍步

這個動作能鍛鍊小朋友的膕繩肌和臀肌。

圓木滾

這個動作能鍛鍊小朋友的核心肌群。

驢踢

這個動作能鍛鍊小朋友的肩部肌群、核心肌群和股四頭肌。

快來和你的寶貝試試吧!~

版權資訊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和人郵體育聯合出品。

圖文來自《兒童身體素質提升指導與實踐 第2版》《兒童身體訓練動作手冊:徒手訓練》(即將出版)。



圖片來自人郵體育。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專家審定,責任編輯寇佳音、林振英。

文章轉載請務必保留圖書版權資訊:書名、封面、出版社,盜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sLFQnAB3uTiws8KvM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