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特殊的開學季。
春天已經過去一半,2020年也走完了四分之一。伴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各省市地區開學時間也陸續提上日程。3月底,又新增兩省明確開學時間,分別是河南省、黑龍江省。具體情況如下:
3月31日下午,據河南省教育廳消息:河南高三4月7日統一返校復學。總體部署詳情如下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3月30日,據黑龍江省教育廳消息:黑龍江全省自2020年4月7日起分類分批、錯時錯峰開學。總體部署詳情如下
圖源:黑龍江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
截至發稿前,已有包括河南省、黑龍江省在內的共21個省市(自治區)明確開學時間。具體安排如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說明:因製作圖表在時效上具有一定滯後性,敬請諒解!關於各省市(自治區)具體開學時間,請以官方消息為準。
雖然已有部分省市地區陸續開學複課,但仍有不少地區學校暫未公布開學時間,因此,目前大部分省市仍舊是以組織學生在家上網課為主要教學模式。
「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這件事,剛開始大家還覺得挺新鮮的。可是這時間一長,孩子就懶了,家長也煩了,再加上一時半會孩子的學習也不見提高,有些家長就覺得好像學不學都不重要了。
但是,老師想說的是,無論孩子在家學習的效果是否理想,家長都要正確認識網課,正確認識孩子,正確認識教育,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當前仍舊處於特殊時期,老師更加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以下這幾件事希望家長別推脫,只有家校和諧了,孩子才能更上一層樓!
01
要正確認識網課
這就是現在最好的學習方式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家長發出質疑的聲音:
「孩子眼睛受不了」,「學習效率太低了」,「家長真的太難了」……漸漸的,不僅孩子放鬆了,家長也覺得網課可有可無。
雖說孩子上課會累,家長監督會累,但學校排課也累,老師上課更累,為什麼我們還是大費周章,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頂著輿論的壓力,都要上網課呢?
因為學習是孩子的責任,教書是教師的責任,我們都是為了孩子。
網課的重點不在「網」,而在「課」,它至少保證了孩子能夠上課學習。
網課還是一塊「試金石」,試出孩子是真努力還是假努力,試出家長是真關心還是假關心。
網課更是一面「鏡子」,暴露了孩子有待提高的一面,更暴露出家庭教育的優缺點。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今,春天已經過了大半,2020年也沒了四分之一,不能再放任孩子了。
與其任由孩子虛度光陰,不如讓孩子好好上課,好好學習,爭取進步。
孩子上網課的狀態,就是他的學習狀態,家長應對網課的狀態,就是家庭教育的狀態!
02
要正視孩子的問題
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
這一次網課,充分暴露了孩子的學習問題。
曠課,不做作業,效率奇低,基礎很差,嚴重偏科……
然而有些家長依然不以為然,「只要開學了,孩子就會學好」。
家長若縱容孩子的拖拉懶散,孩子就會完全不學;
家長若不管孩子染上了壞習慣,孩子進步的根基就會被摧毀;
家長若不提點孩子正確高效地學習,孩子再努力也是白費功夫。
孩子不懂事沒關係,大人需要懂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成人應該具有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莫言說:「為什麼農村的父母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因為在教育方面,是家長的態度決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與價值感,而不是他們有多高的認知水平。」
6-12歲是孩子各方面定型的關鍵時期,我們若不抓住這個時間好好管教孩子,有可能耽誤了他的一生。
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間,和孩子直面問題,打敗問題。
03
嚴格管教孩子
有遠見的家長都帶點狠心
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說情有可原,孩子出問題了,家長說不該責怪,會不會有一天他不高興了,不學習了,甚至違法犯罪了,反過來怪我們,我們還要向他賠禮道歉?
教育若總是由著孩子的「天性」,恐怕孩子連起跑線都邁不過去。
優秀的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
平時在學校,老師還能提點學生一番,如今各自在家,老師也有心無力。
千里之外的老師,只能保證教好書,上好每一堂課。而監督、管教孩子的責任,只能由家長承擔起來。
上網課實質上是一個機遇,考驗家長如何在百忙之中教好孩子,考驗孩子如何在安逸之下去改變人生。
父母自己先學起來,孩子的內心會更加寧靜,願意一起學習。
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孩子就會端正好心態,養成好習慣。
父母狠心逼孩子一把,孩子就會發揮出潛能,在逆境中變得更強大!
家長認真應對網課,就是對孩子負責,放縱孩子才是最大的殘忍。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04
要端正孩子學習態度
別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一位老師檢查學生作業,發現最近布置的15次作業中,有個學生只交了2次。
老師催學生交作業,沒有回應。老師去向家長反饋,沒想到被直接拉黑。
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做父母的特別羨慕那些高考狀元,認為孩子這麼爭氣,他們的父母一定很輕鬆。
殊不知,能夠培養出優秀孩子的父母,連睡覺都是睜著一隻眼的。
就像武亦姝父母,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他們放下了手機和麻將,天天捧卷閱讀。
還有楊晨煜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手把手地教,一直堅持到現在。
這個社會是很殘酷的,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吃社會的苦。
成績雖然不代表一切,但它卻能為孩子創造一切可能,甚至改變人生。
學生就是學生,學習是他現在最該去奮鬥的事業,沒有誰可以替他完成。
各位家長,寧願欠孩子一個瘋狂的青春期,也不要讓他被迫接受卑微的成年期。
05
培養孩子好習慣
這是最有意義的家教
這一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擁有的好習慣,也發現他們存在的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與其荒廢假期,不如養成習慣。
1.自律的習慣:
孩子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家長的監督就是最大前提。
你提醒他100次自覺學習,他會在第101次養成習慣;
你鼓勵他100次積極學習,他會在第101次愛上學習。
2.專注的習慣:
孩子天生就有專注做好一件事的本領,但外界的環境破壞了這項能力,家長要為孩子還原有利於專注的環境。
當孩子做事時,你不要打擾、打斷,相信他一定能夠做好。
當孩子學習時,你不製造噪音,陪在旁邊讀書看報,他會學得更專注。
3.獨立的習慣:
獨立學習是最困難的學習能力之一,必須以自律為前提,以目標為導向,以計劃為基礎。
幫助孩子規劃學習時間,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讓他自己能完成所有學習任務。
引導孩子制定計劃,並且樹立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嚴格執行計劃。
聰明的家長培養孩子好習慣,為孩子開學減壓,這才是真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方式。
06
要主動配合老師
一起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特級校長李鎮西說過:「學校教育再重要,也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特殊時期,孩子的身邊只有家長,老師的作用弱化了,家長的作用就充分強化了。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家長也不管,那要家長做什麼?
該配合老師的還是要配合,請相信老師的專業性,相信老師一定為了孩子好。
沒有孩子天生蠢笨,大多是父母監管不力,積懶成笨。
如果您有一定的輔導能力,那就像平時一樣輔導孩子,相信您的能力能夠促成孩子的進步。
如果你沒有輔導能力,那就多抽出時間和精力,好好配合老師,做好監督。
如果您還是不放心,那就多跟老師多溝通,多商量,一起想辦法更好地輔導孩子。
現在,家長和老師更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了孩子而合作,通過合作而促成孩子的進步。
教育路上,家長離不開老師,老師離不開家長,我們一起努力!
07
要支持學校工作
家校和諧才是真的雙贏
有個家長向老師提建議,讓學校趕緊向教育局申請開學。
因為孩子難管而想把孩子送回學校,因為老師教得不好而申請換老師,因為孩子退步而責怪老師和學校,這樣的矛盾時有發生。
然而要把孩子教好,單單靠學校和老師是不夠的,家長也要出力,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
只有家校和諧了,孩子才會更幸福。
溝通、理解、信任和支持,是解決矛盾的不二法門。
作為家長,要及時關注學校的信息,了解學校的要求,知道學校如何組織教學。
唯有多了解,才可以儘可能幫扶孩子。
作為學校,要保持和家長的密切聯繫,了解家長的想法,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成果。
家校合作的成功,才是教育的開始。
家校需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打贏這場仗。
每一名家長都應該是家校共育的合伙人,我們步調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幫助孩子真正成長成才!
08
要儘量陪伴孩子
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誡各位家長: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最理想的教育是,每一所學校都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是一所學校。
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
優秀孩子是「陪」出來的,你每一次缺席孩子的教育,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再辛苦,也要抽時間多教育孩子。
每個孩子身上凝聚著父母的無數心血,成長成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追求。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先要熱愛學習;
想讓孩子好好做人,自己先要率先垂範;
想讓孩子好好奮鬥,自己先要堅持不懈。
在這短短一個月中,對你來說可能沒什麼,卻足以讓孩子發生巨大的變化。
當你給孩子做好了榜樣,教會他正確認識磨難,形成優質品格,嚴格遵守規則,培養良好習慣,學會獨立生活,孩子將受益一輩子。
來源:本文綜合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bpkPHEBiuFnsJQVPj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