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取消文理分科!七省份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

2021-10-14     101學習圈

原標題:重磅!取消文理分科!七省份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

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個省份近日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採取「3+1+2」模式,「3」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1」和「2」為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是從物理或歷史科目中選擇1門,「2」是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滿分為750分。

高考改革,關係著萬千學子的前途命運,承載著整個社會的殷切期望。自2014年起高考綜合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的期許中,由東部向中西部穩妥推進。到今年9月,新高考方案在14個省市均已平穩落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帶動了一系列教育變革。新高考給廣大考生和家長帶來哪些影響和新變化?中學和高校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1、學生新變化:追求全面多元個性化發展

打破傳統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有超過七成的考生選擇了新的科目組合,個人興趣愛好和潛能特點得到了充分體現。根據各省份實施方案,前兩批試點省份是「3+3」模式,而第三批採取的是「3+1+2」模式。其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選擇2科;統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計原始成績,選考科目則按等級賦分後計入總成績。

「這是充分考慮各省份原有高考模式、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以及改革階段特徵的結果。」福建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3+1+2」方案有12種組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對高中師資、教室等軟硬體資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推進改革的難度。

教育部考試中心常務副書記於涵表示,「3+1+2」方案與此前「3+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時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類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在選擇的維度上,既要保證個體選擇的自主空間,又要顧及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局部上的剛性限制,更要體現國家整體需求和長遠利益。

「儘管人文社科類人才也很重要,但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看,高等教育首先應培養更多的理工類人才。而物理在自然科學中的基礎性,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忌為了分數最大化而功利性選科,故意避開難度較大的科目。許多頂尖高校的理工科專業,如果不選物理和化學甚至沒有報考的機會。金融工程、教育技術學等社會科學類專業,同樣需要較強的數理基礎。新高考分數的價值高低,更多取決於選科結構,應該先確定方向,在此基礎上提升成績才是正解。



2、高中新要求:創新教學模式和生涯教育

一方面,為適應新的科目組合,高中階段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等新常態應運而生,改變了原來行政班「齊步走」的教學模式。

上海各區各校根據實際情況,摸索出了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3種不同的編班模式。海南依託信息化平台建設,輔助學校預估資源需求,實現選科組合開放,幫助學校解決在走班教學過程中分班排課與教學管理的難題。多個省份還通過返聘優秀退休教師、探索「縣管校聘」、對富餘學科教師轉崗培訓等措施,緩解部分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同時新改擴建部分高中,著力改善辦學條件。

另一方面,中學階段的學業與進入高校選擇的專業,甚至日後安身立命的職業緊密結合,在高中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和學科專業認知的重要性凸顯。除了選科選考,受訪考生和家長還特別關心「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即綜合素質評價。據了解,14個改革省份均開發了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作為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這將逐步改變簡單以高考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和導向。

3、大學新挑戰:注重專業特色與內涵建設

多位專家都表示,這一輪高考改革之所以稱為綜合改革,是因為這不僅是一場針對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的改革,更是通過教學—考試—招生鏈條的整體設計,倒逼學生培養模式的變革,既牽動高中教育教學改革,也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環節甚至是專業培養方案。

過去按學校填報志願,高水平大學的最低分數線往往可控,多數本科院校也不愁生源。在高校擴招背景下,許多高校「攤大餅」式布局學科,專業設置越來越雷同,甚至出現「千校一面」的困境。而新高考招生錄取實行「院校專業組」或「院校+專業」的模式,理論上一個專業一個分數線,這給具有較強學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了趕超機會,也為高水平大學的薄弱學科敲響了警鐘。新高考改革與「雙一流」建設形成合圍,引導高校在學科布局上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內涵建設,有所為有所不為。

「專業導向的志願填報方式下,高校各專業的建設水平和選才要求都將在招生中予以體現。高校若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選拔方式和培養方案。」朱佐想強調,高校要樹立全面招生質量觀,著眼「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在招生設計上,將對學生選科要求相同的專業納入同一招生類別。要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優化專業培養方案,積極謀劃布局戰略新興專業、交叉復合專業以及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專業,並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招生專業動態優化調整的重要因素。

更多高考相關資訊請關注101教育高考頻道https://gaokao.chinaedu.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95027811_10027142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