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管理學校的要素

2019-05-11     校長盟

一個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須帶上三樣東西:

一是夢想

二是思路

三是辦法(或者叫策略)



一、關於夢想。


對於學校,有許多隱喻,這些隱喻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思想。

有的人把學校看成是一個家園,這很容易形成家長製作風;

有的人把學校看成花園,那麼管理者便自以為是地以「園丁」自居;

有的人把學校看成工廠,學生則是工廠里的產品;

還有的人把學校看作是軍隊,超市……

理想的學校是一棵樹,校長是根,為學校提供能量,主要是思路;制度(高層次的是文化)是干,好的學校應該有相對固定的制度文化。

職能部門是枝,枝是經常變的,如同職能部門的不確定性,但職能部門的作用能不能有效發揮,直接決定了學校的質量;教師是葉,進行光合作用。

學生是花朵和果實,花果不可能永遠在樹上,遲早有一天會離開這棵樹……

二、關於思路。


一個校長,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任務,這個任務便是使學校得以發展。

對發展的認識也會經歷三個階段:

剛開始,認為發展就是擴張,也就是要把學校做大做強。

後來,會覺得發展就是增值。既是有形資產的增值,又要有無形資產的增值,也就是所謂的品牌。

一個好的品牌應該具備三個因素:知名度、美譽度和依賴度。

如何提高知名度呢?


美譽度是文化的東西,要通過不斷的發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理念系統、行為系統和視覺系統。

依賴度的提高取決於學校的質量,一個學校只有持續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社會特別是家長的心目中才會有好的信賴度,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現在,認識到,發展就是拓展自由的過程。一個人能力強了,可以自由地選擇職業,有相對的自由。

學校也是這樣,具備了相當的擴張能力、增值能力,那麼,就能極大地拓展教師和學生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要由外延式的發展轉變到內涵式的發展之路上來。

管理思路是最重要的是要給學校一個合理的定位,也就是明確所處的發展階段。

如何提高質量度呢?


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學校誰是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也就是要首先滿足誰的需求)

從外部來說,這個利益相關方可能是政府、學術機構、社區、媒體、「供應商」(下一級學校)和家長;

從內部來說,有可能是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在這些利益相關方中,確定一個或者幾個是最重要的,很關鍵,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學校的發展。

其次,了解最大利益相關方的需求是什麼。

了解的途徑可以是調查,可以是問卷,可以是訪談,也可以是觀察,總之要掌握準確。

再次,把教師的需求轉化為工作要求。

要有屬於自己學校的、符合本校實際的「質量手冊」,並且體現規範性、流程性、評價性和獎懲性。

再次,要明確質量管理的職能。

一個學校要有一個明晰的職能總表,並且明確職能分配,實現確切的崗位分派。

在確定職能時,務必在三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提高滿意度,二是降低投訴率,三是提高執行力。

職能部門只有在這三個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才算是提高了質量。因此,除了確定職責外,有必要大力實施問責制。

最後,要形成學校的質量文化。

要求在質量方面做到兩點:第一是要爭取一次把事情做對;第二是沒有任何藉口。

如何提高效能呢?


有了質量,並一定就有了效能,很多學校質量的提高是以高耗損為代價的。

從內部來說,高耗損來自於目標的不一致,由於管理者和員工的關係是委託和代理的關係,後者追求的是工資最大化和休閒最大化,而前者正好相反,所以耗損便產生了。

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實行科層制,但科層制在有效之餘,必須貫徹三條「黃金率」:

1、只有一個權威(只有一個上級);

2、只可越級檢查,不可越級指揮;

3、只可越級申訴,不可越級彙報。

現實中,由於管理者的水平問題,往往是做不到這三點的,因此,很容易使科層制的天然缺陷暴露無遺:機會主義嚴重,不能以人為本。

比科層制更有效的是民主管理。

相對於專制的「機械式」團結來說,民主管理更容易實現內部的「有機」團結。

因為在授權基礎上的工作,使員工實現了真正的自主,能夠以「我選擇」、「我的方式」和「我負責」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熱情爭取主動。

三、關於策略。


管理學校的策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01

SWOT分析


也就是全面分析一個學校的優勢、劣勢、危機和機遇。

02

分析面臨的核心問題


學校目前面臨的問題可能是30個,但最終確定的目前要做的不能太多,3、4個就足夠了。多則易亂。

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可以按這樣的思路:

一類是重要的,緊急的;二類是重要的,不緊急的;三類是不重要,緊急的;四類是不重要,不緊急的。

現實中,很多管理者往往是在第三類上焦頭爛額,真正重要的事情倒沒有做多少件。

在員工中,也往往有四類人:

一類是能幹,有脾氣;二類是能幹,沒脾氣;三類是不能幹,有脾氣;四類是不能幹,沒脾氣。

至於管理者重用哪類人,要看實際需要。

03

尋找干預教職員工的工具


主要就是要設計學校規章制度,形成文化方案,確定發展主戰略。

個體戰略是指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主要的方法是:

1、確定理想教師的模型。他們應該是知識、技能和能力俱佳的。

2、分類分層。比如說教師中有規範型的,有文化型的,有道德型的,有反思型的。

3、制定個人發展計劃。

4、進行培訓與服務訓練。

5、科學的考核。

6、合理的薪酬管理。

細細分析,實際上感覺不到「另類」,撲面而來的是先進而深刻的現代管理理念,他是一位知道幹什麼、知道怎麼干、知道怎樣才能幹好的新型校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eiyD2wBmyVoG_1ZDA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