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親王府位於東城區台基廠二條中間路北, 為清世祖順治的第二子福全的府邸,是世襲遞降親王府。愛新覺羅•福全,康熙六年(1667)受封裕親王,參與議政,並於當年建府。據《清史稿》記族康熙帝對福全「友愛篡篤,嘗命畫工寫御容與並坐桐陰,示同老意也」。帝並贈其詩《詠桐老圖》:「丹桂秋香飄碧虛,青桐迎露葉扶疏。願將花粵樓前老,帝子王孫永結廬。」因禮待士大夫,頗有好名聲。至清亡,歷經十世十主。
第一代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1653-1703年)
據《哀垣識略》記載:「裕親王府在昭忠祠西台墓廠。」《嘯亭續錄》也記載:「裕親王府在台吉(基)廠」。康熙六年(1667),建裕親王府。到了乾隆年間,裕親王府建築物有了一些變化。《乾隆京城全圖》上,裕親王府東鄰經版庫,再往東是昭忠祠。西側有萬壽庵,再往西是台基廠。
裕親王府的位置
建築。親王府中,按照府制規定來衡量,裕親王府是最標準的一座親王府。該府為敕建,完全按照規定修建。據康熙《大清會典》記載:"康熙六年建裕親王府,大門一座五間。正殿一座七間。東西配樓二座,每座九間。左右順山房二座,每座三間,牌坊門一座。寢殿一座七間,抱廈五間。東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間。南北廂房二座,每座三間。後樓一座七間。隨樓轉角房二座,每座八間。"此王府的修建時間為康熙六年,距離新頒布的分封制度不久,所以有意建成王府建築的範例。
清代北京地圖中裕親王府的位置
居者。 愛新覺羅•福全,順治帝次子。庶妃棟鄂氏即寧愨妃出,順治十年(1653)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時出生,康熙六年(1667)正月,封裕親王。入封鑲白旗。康熙二十九(1690)年七月,授撫遠大將軍,和恭親王愛新覺羅•常寧分道討噶爾丹,率清軍主力出古北口,於烏蘭布通大敗叛軍葛爾丹。尋還師。康熙四十二(1705)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終年五十一,諡憲。
十代裕親王圖譜
福全妻妾8人:嫡福晉西魯克氏(二等侍衛明安圖之女);側福晉瓜爾佳氏(艾塔之女);庶福晉楊氏(楊安之女);庶福晉索爾托氏(烏實之女);庶福晉圖塞禮氏(西德諢之女);庶福晉納喇氏(商納邁之女);庶福晉楊氏(默色之女);庶福晉富察氏(訥爾圖之女)。
福全育有子六人女七人。第一子昌全,三歲卒;第二子詹升,三歲卒;第三子已革和碩裕親王保泰;第四子保安,四歲卒;第五子追封和碩悼親王保綬;第六子寶永,五歲卒。女兒中,只有第五、六個女兒存活,被封為郡主,其餘均不到五歲就夭折。
奧匈使館舊址樓
變遷。裕憲親王福全死後,以其三子寶泰襲裕親王,雍正二年,「坐諂附廉親王允禩國喪演劇」,奪爵。以裕憲親王福全五子保壽之第二子廣靈(寧)襲裕親王,故在雍正三年追封保壽為悼親王。後雍正四年,廣靈(寧)因「治事錯繆,未除保泰朋黨之習」奪爵,旋以其弟即保壽第三子廣祿襲裕親王,乾隆五十年,薨,諡曰莊。
裕親王新王府在北京新街口南寶產胡同西口的寶禪寺
裕親王新王府在北京新街口南寶產胡同西口的寶禪寺
《京師坊巷志稿》稱這裡為榮公府是因當時府主為榮毓。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條約》簽訂之後,裕親王府被劃入使館區。末代魁璋(襲鎮國公)遷居新街口南寶產胡同西口,即逮公府。裕親王府新府又稱魁公館,東院有假山、太湖石、中路後院有爬山廊。現為福綏境派出所占用。
裕親王府現狀。遺蹟已無存,現為奧匈使館舊址。奧匈使館舊址樓為西洋古典式建築。保護範圍系東至部隊大院圍牆,南至台基廠頭條現狀路北側,西側北段至自身西院牆。
第一代裕親王福全陵在天津薊州區黃花山下
順便說一下第一代裕親王福全的陵墓。裕憲親王福全園寢就坐落在天津薊州區黃花山下,在黃花山六座清代王爺墳中,福全園寢居於正中,正對朝山尖扇子山,也可見福全的地位之重。同時,福全園寢在六座園寢中也是保存相對最為完好的。
第一代裕親王福全陵建築遺存
福全園寢在石頭營村東北,西邊是純靖親王隆禧園寢,東邊是理密親王允礽園寢,相距均不到一里。今福全園寢遺存有完整的螭首龜趺碑一通,但水盤僅剩下三分之一,雕刻十分精美。其後建築無存,原址有大量磚瓦碎片,以及柱礎石若干,可以斷定享殿的位置和規模。今福全地宮是整個東陵附近王爺墳中唯一敞開者,但已被村民改造成水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