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中心提議:利用大數據加強對粵語粵劇的傳承與保護

2019-11-27     廣東省情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文 / 李欣 字數 / 824字

11月15日,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省情中心」)作為廣東省十五家重點智庫之一,受邀參加了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2019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文化資源調查與數字化保護」分會。該分會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仙溪校區舉行,採取主會場報告、分論壇研討等方式。

在下午舉辦的分論壇3「嶺南文學、語言與藝術」上,省情中心技術總監姜蕾做了《大數據背景下的粵語粵劇文化保護和傳承新思路的探討》報告。該報告被收錄在《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文化資源調查與數字化保護論文集》中。

省情中心技術總監姜蕾發布《大數據背景下的粵語粵劇文化保護和傳承新思路的探討》報告

10月初,省情中心大數據中心部門為響應省社科聯在9份發起的年會論文徵集活動,開展了一項有關「粵語粵劇保護與傳承」的調研,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調研報告。

此次調研採用了問卷調查、專家1對1深度訪談、輿情數據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探討了大數據在粵語粵劇等嶺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扮演的新角色,並提出建立粵語粵劇文化大數據生態系統、提升粵語粵劇文化數據價值、創建粵語粵劇文化數字化博物館和相應人才體系等政策措施,為大灣區等建設和文化相融提供更有力等支持。

問卷調查發布在省情中心公眾號(還沒有關注的趕緊點個關注吧)期間,受到了廣大街坊朋友的熱情參與並引發了激烈討論,在短短几天之內共收回有效問卷611份。從調研結果來看,不少人都強調以「保護傳統文化」之名,要加強對粵語粵劇對保護與傳承。但同時也發現,儘管人們的保護意識得到有效提升,一些保護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加強粵語粵劇等嶺南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創新與發展方面,似乎思考得還不夠。

省情中心認為,在數據化、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大數據所具備的海量性、多樣性和高效性的特點,能為粵語、粵劇在新時期的傳承與創新提供精細化、動態化與科學化的發展思路,在粵語粵劇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發揮著與傳統保護傳承手段不一樣的新作用。

省情中心一直都以「關注民生、服務社會、影響決策」為宗旨,今後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大數據優勢,在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方面提供更強大的智力支持。

·END·

留言「報告」可獲取完整版報告哦!

公號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微信

若要轉載,請在後台聯繫小編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我們期待與你交流

今日作者

公號已入駐如下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Axpq24BMH2_cNUgWX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