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祥:做企業是一種情懷

2019-10-15     企業管理雜誌

文/韋敏


在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分移動通信市場「天下」的形勢下,分享通信集團在其掌門人蔣志祥的帶領下,僅用幾年時間就發展了2000多萬的手機號用戶,現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與此同時,分享通信集團(下稱分享通信)還在「行業化應用」「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為探究蔣志祥創辦企業的成功之道,本刊記者近日與他展開了對話。

只要有開始,做得很差也沒關係

記者:每個老闆都會有自己的工作抓手和方法論,無所謂對錯。您的方法論是什麼?

蔣志祥:我們公司強調顛覆式創新。顛覆式創新首先要有「一」的開始,才能有「二」的接力,「三」的疊代,然後是「四」的堅持。比如說,大家都在埋怨中國沒有晶片、沒有作業系統,我覺得就中國的大環境來講,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開始」,我們跟「寒候鳥」一樣,在寒冷的時候說冷,但是天氣轉暖的時候,卻不去「築巢」,不去開始。

如果你沒有開始,比如沒有一,就不會有二。我跟下屬說,你做的第一個版本很差也沒關係,哪怕你只寫了一個方案,都會有下一步的文章,所謂「草鞋編樣,邊打邊像」。如果沒有開始,我們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地。

我們這個行業的所謂顛覆者,就是懂得生活、理解技術、玩轉套路,然後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的人。

在高爾夫球場重塑自我

記者:您如此重視創新,創意從哪裡來?

蔣志祥: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你能懂得很多創新的東西?我說要創新首先要懂生活,也就是說我的創意主要是源於生活,當然,這也與通信行業跟生活的關聯度高有很大關係。通信行業屬於科技應用業務,這種應用就是對生活的疊代,所以大家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對我來說,高爾夫球場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它總是能夠給我帶來很多創新靈感。我一天的「三步曲」是上午在高爾夫球場創新,下午喝著咖啡招聘,晚上和朋友們小聚聊天。聊天就是大家談談對世界的看法、對這個社會的理解、對技術趨勢和用戶需求的判斷。

上了高爾夫球場,我就會對昨天的收穫(包括與朋友聊天所碰撞出來的東西),或者今天的目標進行優化、重塑。打高爾夫是一項不斷給自己糾錯的運動,它會讓我不斷反思,剛才這個球為什麼要那麼打,應該怎樣打才會更好。

這項運動會給人以「不斷挑戰自我的感覺」,會讓我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狂野在軌道上進行」,所以,這個地方對我來說是重塑自我的重要場所。

我們講的創新,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追求極簡,然後要做到「極智」,最後達到極致。

方向上稍微偏一點就會付出極高的成本

記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來自哪裡?

蔣志祥:最大的挑戰是老闆面向的兩端。

第一個端是末端。我們公司的渠道戰略就是去中間化,也叫渠道「末上化」,就是直面最末端和最末端的上一級末端,也就是店主和站長。店主的需求是什麼?店鋪的整個業務流程順不順?這是老闆要重點關注的。

我們把拓展營銷渠道的人員稱為站長,站長的工作就是「掃街」,即開發門店客戶。他要把每一條街的小賣部、小店鋪、小報亭的老闆關係打通,負責把我們的「發卡系統」輸送到各個門店,然後使這些門店成為我們的利益共同體。

第二個端是公司的最基層,即最前線的員工。要通過這兩個前端的東西,去做架構,做頂層設計,然後制定出戰略、願景,這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一旦你的方向、路線不具有時代感,跟不上時代節奏,結局就是「嗚呼哀哉」。大企業有時候在方向上稍微偏一點,就會付出極高的成本。

記者:如何確保這種方向性決策不出偏差?

蔣志祥:必須走到最前線直面你的員工,也要直面你的管理層。然後要直面你的渠道合作夥伴,就是要制定一個政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渠道夥伴的訴求,讓他有錢掙。同時要讓他們知道,業務邏輯是從市場中賺錢,而不是從我公司套利。

我們也經常遇到在分享通信套利的渠道夥伴,如果運營商出台的政策不合理,管理、商業邏輯也不合理,就會造成渠道夥伴套運營商的利,所以要通過渠道管理來糾正這個偏差。

其實渠道夥伴在運營商這裡套利是一種正常現象,所以運營商制定的政策,比如所有手機話費「套餐」既要符合消費者利益,也要符合渠道夥伴利益,還要符合集團利益,要做好綜合平衡。

渠道夥伴中的每個層級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要讓它們能夠賺錢,能賺得更好、更安穩、更踏實,不要出了一點異常就去折騰。作為大集團企業要有定力,如果沒有定力,今天出台一個政策,明天出台一個政策,讓人捉摸不定,人家就沒法跟我們合作。頂層設計要落實每一個政策,防止朝令夕改。

最開心的事就是疊代

記者:創辦分享通信以來,讓您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蔣志祥:好像沒什麼難忘的事情,我這個人屬於比較樂觀的那一種。我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我們活著的意義就是解決問題,每天我想到的是更美好的東西,所以沒有難忘的事情。

每天都在變化,我最開心的事就是疊代,一件事剛開始沒做好沒關係,但是不停地疊代就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堅固,所有合作夥伴的利益也會越來越有保障,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東西。

記者:辦企業的最大感悟是什麼?如果重新來過您會怎麼做?

蔣志祥:最大的感悟是我必須干現在這個事,而且必須干成這個事,這是性格使然。就像世界上的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一樣,你必須面對。因為這個事業是你的情懷,是你割捨不了的。

某「大咖」說如果讓他重新來過的話,就不會做這一行了。我認為這不可能,因為企業家的情懷在這裡,我一天不工作就會渾身不自在,如果讓我休息一個星期就更不可想像。

為什麼?因為你需要改變世界。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創業的,這裡面一定有自己的情懷,無論是否重新來過,這種情懷都無法改變。

我說過一句IT界很認同的話,就是「世界上只有老闆才能做好產品,能做好產品的人一定是下一個老闆。」因為做產品就是一種情懷,而不是因為錢,不是因為今天我賺的錢是多還是少,我們需要用產品去改變世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用情懷去推動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去做事,這是最大的感悟。

至於重新來過的事,我不會往回看,這跟人的個性有關。即便公司遇到困境,我只會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會說早知如此就不幹這事了。



不追究試錯責任,但同樣的錯誤不能重犯

記者:重新來過是說通過「復盤」,使自己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做得更好。

蔣志祥:我在「復盤」時,總是直面問題。比如說這件事做錯了,確實值得我們總結,我會檢討它,然後從公司文化的角度滲透進去。我有兩個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一是自己知道什麼?二是自己不知道什麼?所以哪些事情做不了,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我們真正擅長,哪些不擅長,這些東西我們都會在「復盤」時梳理。

但是我們一般不會去追責,公司的文化就是鼓勵你大膽去做、大膽創新,只要你有「一」的開始,干壞了沒有人會指責你,其實幹壞了也壞不到哪兒去。

因為試錯花了錢也沒關係,有老闆給你托底,只要這個錯誤不觸犯法律,而且在公司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我們就不會追究試錯者的責任。當然,同樣的錯誤不能重犯。總之,我們鼓勵創新,允許試錯。

「智能連接」為各行各業賦能

記者:分享通信很重視企業戰略。你們如何制定戰略,又如何確保戰略的執行?

蔣志祥: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首先是抓大數據,關注跟行業相關的趨勢。公司這次發布了「分享通信在未來5G方面的戰略布局及5G個人公眾品牌『尚'」,其核心戰略就是怎麼定格。分享通信的5G品牌「尚」,有四個含義:高尚——合作夥伴的信賴者;時尚——時尚潮流的引領者;新風尚——創新引領的顛覆者;積極向尚——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這就是我們的戰略定格,這裡面有很多正能量。

其中合作夥伴的信賴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元素,憑什麼讓合作夥伴信賴你?你一定要圍繞高尚來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關於如何確保戰略的執行,我們用「12345」來概括戰略實施路徑:

「1」就是混合計算,它是分享通信面向5G萬物智聯新時代打造的開放平台和生態環境,它解決的是雲計算、邊緣計算、家庭計算、個人計算的協議適配、海量連接、數據存儲、設備管理、規則引擎、事件預警等應用場景的共性問題,它能促進各種應用場景簡易搭建、即想即建,從而使得各種算力自協同、自適配。

「2」就是兩種能力,即輸出運營商的運營能力、娛樂生態的能力。娛樂生態就是大屏娛樂生態,比如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等。

「3」就是三個計劃,即合作夥伴聯盟計劃,各行業賦能計劃和開發者計劃。三個計劃全是圍繞「輸出運營的能力,娛樂生態的能力」來制定,我們提供的都是這種接口,任何人的想法都可以拿到這裡來做。

「4」就是四個全面,即能力的全開放、合作的全流程、業務的全智能、結算的全自動。

「5」就是為五大行業賦能,一是大娛樂,二是管連接(包括物聯網、車聯網),三是智慧城市,四是金融科技,五是工業網際網路。

混合計算是怎麼回事?混合計算的邏輯就是把各種計算協同起來,用最短時間、最短路徑解決協同計算的問題。比如說電視和冰箱怎麼「對話」?我們倆面對面對話,無需使用通信工具。

如果電視與冰箱「對話」,電視的那個「雲」在內蒙古,冰箱這個「雲」在河北,那麼對話流程首先是電視的「雲」要跑到內蒙古去,冰箱的「雲」要跑到河北去,然後它們在河北和內蒙古交流,最後再反饋到前端,這就是協同。

5G的核心是低時延,低時延怎麼來的?

就是靠混合計算的協同。分享通信是一個特殊的運營商,因為我們是租用移動、聯通、電信的網絡,我們把三大運營商的基礎能力都打通了,然後我們給各行各業的企業賦能。企業找三大運營商尋求賦能方面的合作很麻煩、很費勁,有了混合計算的大連接平台以後,企業找分享通信合作就更方便了。

記者:隨著5G通信的發展和應用,「智能連接」對分享通信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風口。你們將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蔣志祥:這裡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我們這次「發布會」提到的4個「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尚」是針對B端的,就是要做合作夥伴的信賴者,剛才講的大連接平台,其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要賦能給各行各業,讓各行各業的疊代變得更快捷、成本更低。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是很核心的東西。

分享通信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具體可從兩方面來講:

一是利用消費者更換5G手機的契機超車。推行5G大家就要換手機,針對換手機,我們今年可能有200億元的終端補貼計劃,一方面用於補貼用戶,比如說預存手機話費、送手機或者是簽合約機。另一方面用於補貼「攜號轉網」,就是「手機號銷轉」。比如你以前用的是138 、139的手機號碼,現在可以轉成分享通信的號碼。

這裡有機遇也有挑戰,機遇是移動、聯通、電信的手機號用戶多,當中可能會有不少人轉變成分享通信的用戶;挑戰就是我們花幾年時間發展了2000多萬用戶,但如果分享通信的服務不好,這些用戶一夜之間成為這三大運營商的用戶也不是不可能。還有一種情況是「手機號銷轉」時,分享通信與各通信運營商之間,有少部分用戶存在有進有出,即互相轉手機號的情況。

二是為企業、家庭提供基於SIM卡服務,實現物聯網各個技術環節的整合。具體來說,就是為企業、家庭提供方便、可靠、穩定、可擴展、有效的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快速體現物聯網價值。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來實現「連接一切」,助力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移動物聯網的應用發展,打造移動物聯網產業鏈的入口。

在做強做大現有移動通信業務的同時,抓住5G移動通信商用的契機,爭取在今後幾年逐步把分享通信打造成「智能連接」的大平台。如以5G為載體,為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智能機器人、智慧物流、智能駕駛、智慧健康、智慧養老等領域提供「智能連接」服務。

我認為今後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會以經營管道和流量為主,而在智能化應用和專業連接方面則需要我們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向「智能連接」大平台方向發展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技術和市場的必然趨勢。

同時,數字化的運營商時刻隨需求變化,會越來越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運營商會形成一個真正的核心大數據和真正的連結。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會是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助力建設數字化中國,5G技術與AI技術的融合發展,將會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當然,「智能連接」不是馬上就能實現,我們還要做很多努力和準備。但是,從現在人與人信息連接為主,向人與物、物與物信息連接為主的轉變已經成為主流方向。

我們也歡迎有關機構和企業與我們一道,進行創新合作,共同打造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智能連接」大平台,為國家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o5nzW0BMH2_cNUgm1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