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本文由父母課堂(ID:fumuketang)
原創精選
小豆今年上六年級,數學不好,他每天晚上寫完作業還得做媽媽布置的數學題。小豆說:「媽媽總是扔給我一大堆的數學題,好多我也不會做,媽媽也沒有耐心給我講解,所以她就一邊玩手機,一邊陪我寫作業。」在小豆的眼裡,媽媽是一個手機迷,「她陪我寫作業看手機,躺在床上看,吃飯也看,有時候過馬路還要看,我一跟她說話,她就說:『等一會兒,我把這個信息發完。』」顯然,在孩子小小的視野中,手機已經成了媽媽最疼愛的」孩子「!
說起這個媽媽也是很」委屈「,」單位里真是太忙了,每天陪孩子的時間好少,我已經犧牲了自己的娛樂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了!」
我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可是小豆媽媽這樣的陪伴有意嗎?「人在心不在」,是無效陪伴最最典型的例子,雖然你老是跟孩子呆一起但是你的無效陪伴讓孩子無法感受到「得到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對於陪伴的需求而言,陪伴的質量是遠遠大於時長的!無效的陪伴會讓孩子面臨很強的挫敗感,想想缺乏交流的夫妻之間的「同床異夢」,大約不難理解!
其實生活中這種「無效式」陪伴還是經常發生的,趕緊看看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做!
01
用豐富的物質去代替精神上陪伴!
為人父母者都深愛自己的孩子,都在拼盡全力掙更多的錢,把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予我們的孩子,努力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在這點上,恐怕普天下所有的父母想法大都一致有的父母工作比較忙,就會出現一種「補償心理」或是自我安慰,認為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衣服、玩具,找到好的老師,就是一種更好的陪伴,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物質需要,精神上對於父母的依賴和需要,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02
和孩子在一起,你在低頭玩手機
有句話這樣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卻在玩手機
家長過度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會減少與孩子的良性溝通和互動時間,從而引發孩子的一系列行為問題,讓孩子變得過度敏感、性急、多動、愛抱怨等。有家長以為,只要人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其實那僅僅只能算是「陪著」,根本沒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處,更談不上了解孩子,怎麼能夠理解孩子、給予他心靈上的支持呢!
既然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是一種「冷暴力」,那麼,還請家長放下手機,專心陪伴孩子,用心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機」,而是彼此之間溫暖的呵護和交流。
03
啥都不讓干,剝奪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會一直跟著孩子,防止孩子受傷,但是卻一直只注重管,比如孩子拿筷子,他們會說「不行,這個會捅到」,孩子拿碗,他們會說「不行,這個會摔」,孩子摔倒了,這種陪伴從頭至尾都沒有鼓勵孩子去探索,沒有主動去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去玩,讓孩子擁有一個充分的空間,完全剝奪了他們磨鍊和完善自己的機會!這種什麼都不允許的陪伴也是無效陪伴!
比花時間更重要的是,全心全意,真正的陪玩是全心全意在孩子身上,在和孩子共同玩耍的遊戲上,是雙向互動,是關心孩子所做所想,用心傾聽和回應孩子的話!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希望父母的陪伴都說有效的陪伴!當你刷著朋友圈刷著抖音瘋狂給別人點贊,卻忘記給自己的給孩子點個贊!請將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人與事上,放下手機放下自己能放下的事情多陪陪孩子吧,他才是你最需要的人!
END
【兒童成長故事】(ID:maotouyanbiao)伴隨寶寶一路成長的兒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讓孩子們在聽的世界裡遨遊,增長知識,哄寶寶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