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氣就打媽媽,這該咋辦?

2019-11-25     父母課堂卓越

文/白樺
父母課堂(fumuketang)原創

周末的時候帶著小樺去遊樂場,在遊樂場門口,看見一個年輕媽媽抱著一個2歲左右的男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突然大哭起來,然後就朝他媽媽臉上打了一巴掌,然後把媽媽的眼鏡抓下來扔到地上!只覺得嗎當時很尷尬,這麼小的孩子,在公共場合也不能按到那裡打一頓!可是孩子還不不停的哭鬧!

被自己的孩子打,可能所有當媽媽的都經歷過,我也一樣,而且不止一次。

小樺不喜歡洗臉,有時候,有時候因為早上趕時間,我就會強行把她抱到洗臉池邊的小凳子上,一手抓著她,一手給他洗臉,有時,她會一邊大叫,一邊突然伸出手打我,這時候當然我也非常生氣。
有的時候吃零食,吃了之後還要吃,因為要控制零食,所以就不給他打開包裝。他就一邊往我手裡塞一邊哭鬧著說打開打開,我仍然拒絕他,他突然伸手打向我,沒頭沒臉的打過來。

不僅是媽媽,可能爸爸、爺爺奶奶或者其他照料人,以及同齡的玩伴,都被孩子打過。

孩子生氣了打媽媽是常見的現象。孩子都會有情緒可是他們往往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肢體去做好這件事情,深深的挫敗感席捲他們的「小世界」,不知道如何發泄和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於是孩子會做出哭鬧、跺腳、打人等比較惡劣的行為。他們有情緒會本能地遷怒於媽媽,因為媽媽是整個世界,他的打,可以說他想打掉的是目前這個不開心的狀態。對此,我們作為家長要表示理解,不要惱怒的急於責打孩子。

讀懂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有時不好捉摸,有的媽媽說莫名其妙,其實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所以,正如我一貫的思想,首先是理解孩子,理解他的情緒。

情緒是有生理基礎的,所以,當孩子睏了、餓了、累了到時候,一點兒小事就容易引起他發脾氣的;而且孩子已經有了情緒之後,可能會變得不講理,一點兒小事就會激發更強烈的情緒。而且在情緒的作用下,人會不那麼理性,成人也是如此。參考輕鬆了解情緒的奧妙。所以,在這情況下,孩子發脾氣或者大發脾氣不要覺得莫名奇妙。此時要敬畏情緒的力量,不要用平常的原則來要求孩子,更不要火上澆油,使之升級。


摸摸、拍拍,抱抱

年齡小的孩子仍然喜歡身體接觸。例如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很願意老師牽他的手,喜歡摟著媽媽。喜歡熟悉的人,特別是媽媽摸摸他,抱抱他。有時拍拍他的肩膀,他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這是一個過渡階段,孩子需要得到這樣鼓勵和支持,所以媽媽也要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可以什麼都不用做,主需要緊緊的抱住孩子,輕輕拍著他的後背,讓他把情緒發泄出來!

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我們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孩子不良情緒如果不能自我控制,就容易產生不當的行為。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要講究方法,要有耐心,一個會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更加順利地走向成功之路。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BtNtm4BMH2_cNUg35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