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陪伴更有效的教育方式,看高情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019-09-19     全腦教育常老師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與孩子產生矛盾,尤其是在叛逆期,矛盾更會經常發生。

發生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願意為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導致孩子怨恨父母,從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你永遠不會因為認錯而引來麻煩,只有如此才能平息爭論,引導對方也能同你一樣正確公正寬容,甚至也承認他或許錯了。

——戴爾•卡耐基

父母認錯,孩子也會效仿其行為,在面對別人時,心裡充滿寬容,也會主動向別人認錯。

其實,父母很容易被孩子原諒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胡可的育兒方式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有一次,胡可在安吉上學時帶小魚兒去體檢,因為小魚兒不是很配合體檢項目又多,就來不及接安吉放學。

安吉等得太久,開始鬧情緒,甚至在給媽媽打電話時,發脾氣哭了起來,並生氣地說:「我不想等你了,你什麼時候才來。」

等到胡可去接安吉時,離放學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了。看到媽媽,安吉賭氣不理胡可。

胡可趕緊走過去,先是跟安吉套近乎,夸安吉的畫畫得好看,再道歉:「今天帶弟弟去體檢了,所以耽誤時間了,對不起。」

安吉聽著媽媽的道歉,原諒了媽媽,並送給媽媽一副畫著蝸牛的畫。

胡可笑著說,「送給我蝸牛是因為我很慢,像蝸牛一樣慢是嗎」,並再次跟安吉說「對不起」。

只要你真心跟孩子說明原因,並跟孩子道歉,或者跟孩子溝通選擇其他的獎勵方式,孩子是會諒解的。

滿足孩子的一個個小期待和小願望,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孩子無條件的信任你,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陪伴。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你如果在別人責備你之前就承認錯誤,對方想要說的話你也替他說了,他就沒有話可說,那你有99%的機會獲得他的諒解。

——戴爾•卡耐基

胡可在安吉責備之前,先承認了錯誤,安吉聽著真誠的道歉,自然就輕易原諒了媽媽。

父母敢於承認錯誤,孩子內心的糾結就得到釋放,下次再遇到不滿,孩子才敢跟父母表達內心的想法。

孩子需要父母的一句「對不起」

生活里,總有等待父母道歉的孩子。

在電影《奇蹟男孩》里,維婭就是一個等待「對不起」的女孩兒。

4歲以前,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弟弟奧吉的出生,改變了她的境遇。弟弟是個面部畸形的孩子,父母對他的愛和付出異常多,維婭心裡難免落寞:

「弟弟是太陽,爸媽和我是圍著太陽轉的行星,我愛弟弟,也習慣了這個宇宙的規則。」

「我特別希望媽媽能有一次好好看看我。」

有一次,媽媽說好要陪她一起過萬聖節,但校長的一個電話,媽媽就急忙跑去處理弟弟的事。

被扔在家裡的維婭,瞬間經歷了歡喜和失望,她特別渴望媽媽能意識到她也需要陪伴,能對她說一句「對不起」。

一句對不起,會讓她明白,媽媽是知道她的委屈的。而她更想要的是被看見、被理解。

很多孩子在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時,都會孤獨地走過一段心理路程。在這段行程中,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待世界的溫度。

育人先育己,教育是雙向的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犯了錯就應該勇於承認,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成長。

在中國有太多的父母,都沒有很好的做到這一點。很多時候,家長們總是會認為是孩子太過較真、太犟。

每一個家長都是一個教育者,可我們在孩子面前卻說不出一句道歉的話,甚至把我們的情緒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煩惱。

儘管孩子並沒有回我們以同樣的情緒,但是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不僅難過,還有創傷。

最悲哀的教育,是你在等孩子感謝,孩子在等你道歉。

教育是雙向的,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雖然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所做的事未必就全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對於父母而言也是更好地讓自己接受教育。

父母敢於承認錯誤,孩子才會主動向父母表達內心的想法,才不會壓抑自己,也杜絕了抑鬱症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N9IUG0BJleJMoPMiv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