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加拿大溫哥華的各大微信群
以及朋友圈裡都瘋轉著這樣一條內容。
看到這裡,你還記得幾年前那個在西雅圖吸食笑氣的女孩嗎?你知道她怎麼樣了?
那個在西雅圖吸食笑氣的女孩怎樣了?
文章開頭故事中的主人公,女孩林娜(化名)曾講述了自己吸食笑氣半年多來的變化。目前,她仍在北京的醫院接受治療,不能獨立行走。對她來說,危害不僅存在於身體,更多的打擊來自精神。「很可怕。出國讀書約10年,我一直都很有克制力,但吸了這個,毅力全被摧毀了。」
回憶起半年多來吸食「笑氣」的經歷,女孩林娜重複說道,「很可怕」。林娜自述,因為吸食過量笑氣,她一度出現雙腿「站不起來」和失禁的情況,為此,她中斷留學,提前回國接受治療。
日常生活中,「笑氣」常被用來製作DIY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同時,在網上售賣的各類笑氣氣彈的包裝盒上,明確標明它是淡奶油發泡的食品加工助劑,「不可直接食用」。
但是,在一些年輕群體中,大家心照不宣,使用笑氣來製作「嗨氣球」。
製作步驟簡單,材料易得。吸食後短暫的快感,讓不少年輕人為之痴迷,甚至有人將它視為聚會時「調動氣氛」的物品。
調查發現,在國內,線上銷售笑氣彈、教授製作「嗨氣球」的商家,比比皆是。而林娜說,在美國西雅圖,笑氣彈的銷售更加普遍,「在留學生群體里很流行」,而售賣的方式也更加直接,「一般煙店都有賣,很多人成箱成箱地買」。
和很多人一樣,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氣,是出於好奇。「我感覺我認識的留學生里,有一半人吸過笑氣。我們管這叫做『打氣球』,當時很多人告訴我,說『打氣球』會讓人比較舒服,還說它比抽煙喝酒的危害還要小。」
隨後,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買了四五盒笑氣彈、奶油槍和一些氣球。「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裡面有24支,差不多有100多支。吸完之後,就感覺腦袋裡在蹦迪一樣。」這是林娜從未體驗過的新鮮感,在此之後,「打氣球」變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林娜描述,自己是一個「很不容易放鬆的人」,在國外求學,自己照顧自己,也讓她時時處於比較緊繃的狀態。「打氣球」似乎給林娜提供了一種解脫的方式,但危險,接踵而至。
林娜回憶,「打氣球」的第一個月,她沒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出現幻覺,她只是感覺,睡覺開始變得有點困難。「心臟不舒服,會一直嘀嘀嘀嘀的,跳得很快的那種感覺。」
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林娜沒能及時接收到,以至於對「打氣球」越陷越深。林娜回憶,公寓附近的煙店,一箱笑氣彈賣18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20元),「多的時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氣球』,一個月能花掉十幾萬,都是一箱一箱地買,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暈暈乎乎的,然後睡著了,睡醒之後又接著打。」
兩三個月時間,因為「打氣球」,林娜花掉了幾十萬元。這些錢,一部分是父母給她的生活費,另一部分,則是她打工掙來的。
如果一切順利,林娜明年就能拿到畢業證,或是繼續深造,或是回國工作,但因為一天花上10多個小時在「打氣球」,她不再去學校上課,求學之路也被強制按下了停止鍵。
幾個月下來,林娜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產生了變化。「打完氣球,脾氣會特別暴躁,還很容易餓,迷迷糊糊地點完外賣,等到送到公寓的時候,我又不想吃了,那段時間,我房間裡到處都是食物腐爛的味道。」
林娜還察覺到,因為毒素排不出去,自己的前胸和肚子上,長出了許多紅色點點狀的小包,雙手也因為長時間握著奶油槍,開始脫皮。
每天「醉生夢死」的狀態,也被同在美國的親人,如實地反饋給了林娜在國內的父母。不想讓父母擔心,今年年初開始,林娜「戒」過兩個多月。「但是停下來的時候,特別難受」。最終,今年3月份,林娜「復吸」了。
復吸之後,林娜的吸食量比以前還大,「一箱一箱地打」,隨即她開始出現幻覺,甚至覺得有人在追殺她。更嚴重的是,林娜的雙腿時常覺得無力,「站不起來,像癱瘓了一樣」,以至於她選擇躺在公寓里,陷入「打氣球」,然後昏昏沉沉地睡去,醒來再接著「打氣球」的惡循環。
彼時的林娜,已經失去了自控力。由於一個人住,林娜的變化沒有被及時發現。等到好朋友上門來找她,發現她已經嚴重到出現了失禁情況。「她來找我的時候,我已經5天沒吃過飯,沒喝過水了,我忘記打了幾箱了,也忘記自己當時是什麼狀態了。」
隨後,好友將林娜送去醫院,入院兩天後,林娜被父母接回國。出首都國際機場時,林娜坐在輪椅上,這和大半年前健健康康的她,判若兩人
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她的運動神經受損,「(體內的)維生素B12也幾乎沒有了」,直到現在她還坐在輪椅上,不能獨立行走。但幸運的是,林娜被送醫及時,隨後服藥、接受治療至今。現在有人攙扶,林娜已經可以慢慢地走一段路了,比起之前近乎癱瘓的狀態,她感到些許安慰。
對林娜來說,現在一想起「打氣球」的這段經歷,悔恨便揮之不去。「很可怕。比起身體,心理上的打擊更大。十幾歲我就出國讀書,在此之前,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克制力很強的人,但是吸了這個……感覺毅力被摧毀了,一點也沒有了。」
林娜感覺自己應該做點什麼。2017年6月29日,她看到了轉載的「氣球把我身體打垮了」的一文,發現裡面的遭遇和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過後台,她忐忑地將自己的經歷寫了下來。6月30日發布後,林娜的自述隨即成為10萬+的熱文。她一時間有些蒙,「我不想引起那麼多關注,只是希望更多同齡人看到我的遭遇,以此為鑑,不要再碰(笑氣)這個東西了。」
笑氣知識
笑氣,最早是1772年由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發現的。1798年,普利斯特里的雇員戴維在無意中吸了這種氣體後,不由自主地大聲發笑並大跳其舞,故將其命名為「笑氣。
「笑氣」一般被使用在全身麻醉中,人體吸入「笑氣」後,進入肺內吸收,此時由於肺泡內的濃度高於血液,肺泡會與肺部表面的細胞進行氣體交換,使「笑氣」進入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從而進入大腦,達到讓人放鬆的作用,主要是鎮痛,其次是鎮靜。
一般醫學臨床使用「笑氣」時,都是搭配氧氣混合使用才安全。如果「笑氣」濃度高、氧氣濃度低,就會缺氧。因此,目前笑氣、氧氣一起使用時,會有聯動開關裝置,它會自動調節濃度防止出錯。
但是部分人把笑氣當「毒品」來用時,肯定就沒有這麼精密的設置了。由於夜店裡都採用直接吸食的方式,這就會導致體內尤其是大腦處於缺氧狀態。從外觀上看,吸食者往往會嘴唇變紫。同時,由於大腦缺氧,神志也會受到影響,有暈眩感,交流困難。據調研,部分大量濫用「笑氣」的人已經造成了器質性的損傷,如胸肌萎縮、肌肉麻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