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會被一些習慣,「鎖」在某個禁閉的城池裡。
如果你的產品有把「習慣鎖」,那就是一條用戶很難逃離的護城河。
我們都會被各種習慣所綁架,時間越長丟掉習慣越難。為什麼有些人明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還要抽?
為什麼《聞香識女人》里阿爾·帕西諾說每當他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我都知道那條路是對的,但是他從來沒走過。因為習慣就是人的枷鎖,想要打破很難。
舉個例子,很多人用蘋果手機。聽說華為、小米也不錯,就忍不住試試。上手之後,發現完全沒法用,這個按鈕在哪裡,那個功能在哪裡,怎麼都找不到。
比如,蘋果手機解鎖的方式,是用戶非常習慣的滑塊,而華為和小米的開鎖方式都不是。為什麼?
因為蘋果為這種「滑塊解鎖」的方式申請了專利。
這有什麼技術含量?為什麼連這個都要申請專利?為了用這個專利的「習慣鎖」,把蘋果用戶鎖在自己的城池裡。
最後,不少用戶只好放棄華為和小米,回到蘋果陣營,回到被蘋果的「習慣鎖」禁閉的城池的那一刻,用戶反而神清氣爽,對城池裡的其他人說:
你還別說,手機還真就是蘋果好用。
反過來同樣,用習慣華為、小米的人,也很難「習慣」蘋果。這兩大陣營的用戶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但他們只不過都是被「習慣鎖」鎖在了各自的護城河裡而已。
你的用來防止用戶遷移的「習慣鎖」,是什麼?
我覺得「習慣鎖」也有臨界點,我是蘋果的深度用戶,可是它外觀越來越不好看(這只是我的觀點,不一定是事實),越來越貴,儘管在應用商店裡買了很多APP,但有一天達到了那個臨界點,我會用華為,因為它酷,因為它相對便宜。
如果它的便宜+酷>蘋果在我心裡的分量,習慣鎖就打開了。
每年我們公司都會更換搜索廣告代理商,這主要是因為儘管頭一年簽代理合同時,又承諾優惠,又承諾服務,但一年下來,心碎神傷。
簽合同的是銷售,完成合同的是對接的客服。
合同履約的這一年中,銷售可能跳槽了,客服也換了幾個,有時候新對接的客服還不如我們自己專業。
合作過五星級代理,但對於他們來說,我們只是個小單,他們的VIP客服當然服務VIP客戶,有時候一個客服要對接我們近百個公司;也合作過黑馬代理(新出來的公司),返點特別大,銷售是明顯的尖兵連,然而簽完了一樣感受不到服務。
再後來,我們就選四星代理,相當於選擇品牌家電里的普通款,加上公司內部自己培養一個競價專員,共同處理和監督帳戶,這樣效果反而能好些。
而冷眼觀察下來,每年廣告代理公司幾乎死一半,又新出一半。說了這麼長,想說一個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通過服務沉澱客戶,通過合約來鎖定客戶,只能鎖得了一時而已。
我們企業過去的護城河,比如許可,已經被取消;由於今年的疫情和經濟情況,規模不可避免地會縮小,用戶還在,特別對於老客戶,去年起建立了一個客戶俱樂部,通過活動和服務來加強粘性,但是在管理和體驗度上還需要用心經營,我覺得這才是現在應該深挖的一條護城河。
同時,企業內部,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特別是加強市場營銷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以及通過激勵政策來重視客服團隊。
資產
我們再說說「資產」這個遷移成本護城河。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不能互相發簡訊時,用戶更多的中國移動,就有了一條「擁有生命,越生長越強大」的網絡效應護城河。
這條護城河,在2002年5月,隨著互發簡訊變為可能,而被刺破。
那麼,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之間,這場「深挖護城河」的戰爭,就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
2019年11月27日,工信部正式宣布運營商必須在全國範圍提供「攜號轉網」的服務。
什麼叫「攜號轉網」?也就是說,你可以從中國移動的用戶,改為變成中國聯通,或者中國電信的用戶,而手機號碼不變。
其實早在10年前,工信部就一直要求三大運營商攜號轉網。但大家磨磨蹭蹭,不斷試點,但就遲遲不在全國實施。
現在終於在全國實施了,但去營業廳辦理過攜號轉網的人表示,簡直太難了。
你會發現,總有一些套餐讓你無法轉網。沒有阻止轉網的套餐,會發現你購買的靚號合約期,讓你無法轉網。
如果沒有靚號,也沒有套餐,堅決要轉的呢?就讓你去很遠的營業廳辦理轉網。
為什麼「攜號轉網」這麼難?
因為手機號碼是用戶的核心資產,它是防止用戶逃離的、極其重要的護城河。
我的手機號碼用了18年,通訊錄里有5700多位聯繫人,我已經沒有辦法逐個通知這5700多人說我換號了。
另外,我的手機號碼還註冊了各種App,甚至我都忘了註冊了哪些App。
如果不能攜號轉網,這些App就都登錄不了。而原來的手機號碼一旦分配給了別人,他甚至就有可能用驗證碼的方式,登錄我的帳號。
所以,你發現沒有,手機號碼,對用戶來說已經是無法拋棄的重大資產,你用的時間越長越不能換。
只要運營商掌握著用戶手機號碼這種核心資產,用戶的遷移成本就會非常高。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攜號轉網非常難了。因為那就是一把鎖,把你鎖在它的護城河之內的「資產鎖」。
從而聯想到,手機遊戲也是一樣。
現在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數據不互通,直接把網遊遊戲發燒友們鎖死在了固定的手機陣營上。要麼安卓,要麼就是IOS。
如果換手機系統,轉網以後之前的遊戲帳號就不能使用了。玩的時間越長的遊戲,級別越高的玩家,轉網的成本越高,所有的一切都要重頭再來。
那你如何能利用「資產」護城河,防止用戶流失向競爭對手呢?
用戶的個性化數據,可以是這把資產鎖。
投資公司,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化數據,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投資方案;
酒店,可以在用戶入住前,提前準備好他喜歡的報紙和水果;
社交App,可以免費把用戶的聊天記錄存在雲端,等等等等。
咕咚上有我的跑步歷史積累數據,所以我不會卸載;KEEP上有我的健身歷史數據,所以也捨不得卸載。都是運動類APP,我為啥兩個都要用?
因為捨不得歷史數據,這是我的遷移成本,這就是他們的護城河。
會員制,也可以是用戶鎖在護城河之內的「資產鎖」。
會員制度的設計,不同層級迭加的積分和優惠,會員服務讓消費者欲罷不能,會員數量持續增長,為企業盈利增長提供動力。
例如:
1.亞馬遜的Prime會員的不斷迭加會員體系和會員權益。龐大的會員用戶數和會員忠誠度的強會員模式,形成在"轉換成本"和"網絡效應"的兩大企業護城河。
2.日本蔦屋書店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數據體系,從借書證到積分體系——T-card,發展成牢不可破的數據聯盟。
3.擁有2800萬的會員的孩子王,疊代成一家經營顧客關係的大數據公司和母嬰生態。
經營用戶的公司,通過運營用戶的長期關係獲取收益的公司,或許將是消費企業最牢固的護城河。
如果是教培行業我覺著我們應該深挖的以下的幾類「護城河」
第一類:「無形資產」護城河,
對教培機構來說,有教育局頒發的營業執照是最好的,但由於太難申請,條件苛刻,所以很多機構註冊的都是工商和俱樂部形勢的,所以申請教育局的許可經營這是第一重「護城河」。
第二重「成本優勢」
教培機構最大的成本是「店面租金」和「老師工資」這兩類成本很難降下來,但是由於現在大部分教培機構的運營還是不精細化,所以運營成本有很大空間提升,如果自己的機構在運營方面在精細化,可降低不少成本。
「提升效率」既然「房租成本」和「老師成本」降不下來,那就要想辦法提高老師個人的「產出效率」一個老師提高30的「工作效率」,那可想而知所有老師加起來,校區的整體效率將有很大的突破。
第三重「遷移成本」
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讓學生喜歡上老師,別小看這個動作,現在家長都喜歡總重孩子意願,只要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家長你換個老師,孩子直接就不學了,所以這時候很多家長覺得貴了一點,但是還是大機率會續費的。
小企業很難說有護城河,有的可能是短期內的競爭優勢,比如說價格更低(不是成本低,而是為了進入並鞏固市場)、先進入細分市場、客情關係好、初期產品靈活,更能滿足用戶需求。
這些優勢,可能隨著強大競爭對手的進入而衰減,甚至消失。
而護城河,實際上是持續的競爭優勢。打造護城河,就要求你的每一步,都是打造競爭優勢的正反饋。營造一個獨特不易模仿的模式,並且用資源來讓它變得越來越好,直至成為一條輕易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99wbnEBiuFnsJQVKb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