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請點下右上「關注」,今天咱來聊聊農村發展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村支書,好麼?
清明節,我們邯鄲農村習慣清明前三天就開始上墳添土,今天是上墳掃墓最集中的一天。
回來老家上墳,表哥拉著讓去他家吃飯。在表哥家閒聊,說到村民怎麼致富,美麗鄉村怎麼建設,自然就說到了農村發展的領頭羊村支書。
表哥說,俺村支書也才換了,前任支書去鎮里上班了,支書的親兄弟接替了哥哥,這樣很好,要是村裡支書換一個外人,根本不懂村務管理,也跟上面不熟悉,跑不來補貼,還不是村民倒霉嘛!有人說村支書讓一家人把持了。說這話的人,都是腦袋不轉彎,兄弟,你說這村裡的支書換上誰當?不都是為咱村民服務麼?俺認為村支書兄弟接哥哥的班,這很好。
我問表哥,周邊村裡的情況呢?表哥扳著指頭數了起來。這個鎮上總共16個行政村,跟他們村相鄰的,有兩個村的村支書卸任後,交給了親侄子,有一個村支書卸任後,交給了一個信得過的人,還有一個村的支書交接給一個「炮筒子」,卸任的支書在幕後當搖羽毛扇的諸葛亮。
就表哥知道的這個鎮上16個村,就有五個村支書交接,三個交給了家族的兄弟或者侄子,兩個交給了「親信」。看來,現在的村民都還願意做村支書為人民服務,其實這也不是壞事。咱們中國有句古訓:任賢不避親。農村裡的事其實也很複雜,能把一個村鎮住,這還真得有兩把刷子。
一個村支書乾了好多年,誰能不能把村務管理好,他們心裡最清楚,相信他們選的接班人肯定錯不了事。所以,就回村歇歇老農的觀點認為:選出來的村支書真沒有前任支書自選的接班人更能勝任。這樣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避免了村裡的新矛盾。試想,如果選出一個跟原來支書對立面的人,那麼新支書上台後,就會有意無意跟原來的村裡規劃反著來,以來表明自己比先前的支書能。
這麼一來,原先支書對村裡的長遠規劃就夭折了。例如,上任支書制訂的目標是十年要把村裡的農田規劃成方,才幹到一半。新上任的村支書覺得還是小塊地後,就讓前任支書嘔心瀝血出的前功盡棄。如果是前任支書選的接班人,就會把上任支書沒有幹完的工作規劃,繼續完成。這才有利於農村的長期發展。你說是不是這樣的?
通過實踐來看,一個村的村支書換得越是頻繁,這個村的各項工作做得越差,村民越沒有凝聚力。因為,咱們的領導都喜歡一個將軍一個令箭,張支書上台了,要修路,還沒完成;王支書上台了要打機井,這麼一來,遭殃的還是村民。
所以,老農認為,一個村的村支書,只要沒犯錯誤,能帶領村民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級就不要來換,村支書是越換越糟糕。人嘛!即使工作中犯點小錯,也不能把村支書拿掉換人。
所以,回村歇歇老農認為村支書最好別換,如果要換,最好還是像表哥說的那樣,讓村支書自己選接班人,選兄弟,選侄子來接班,這個沒有錯,反而有利於農村的發展,有利於村民的致富。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