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是籽料的身份象徵之一。籽料可以沒有皮色,但必須有毛孔。如今,籽料造假泛濫,其中不乏毛孔的造假,那麼毛孔的造假方式究竟有哪些?
(真皮籽料)
對於造假者來說,皮色的造假比毛孔造假難得多,有時候染出來的皮色適得其反,反而會顯得更假,而毛孔相比染色來說要低調的多。所以,如今市場上到處充斥著假的光白籽,它們形狀圓潤,有毛孔。
那麼這些毛孔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目前毛孔造假的主流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滾料
將一些切成塊狀的山料與碎石英或碎瑪瑙,放到大型報廢輪胎製成的滾筒中,和水一起攪拌。因為相互之間的碰撞之後,會出現一些坑狀的擦痕,但是與真的毛孔比還是有較大區別的。
如今在市場我們能看到大量的造假光白籽很多都是用這種方法滾出來的,因為造假方式簡單,所以如今光白籽的造假非常泛濫。
二、人工、機器鑿毛孔
這種方法就是人為用雕刻工具里的金剛石尖針搗出毛孔來,這種刻意的搗會給人一種深淺不一的感覺,之後用比較粗的油石打磨,會顯得稍微自然一點。
不過現在這種造假幾乎沒有了,因為太低端,大多會有太明顯的劃痕,屬於「一眼假」。
上圖,是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造假圖片,如此明顯的針搗孔,可以說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案例。
但事實上,造假者會刻意避免留下如此一致和規律的針孔,上圖這種造假也許只是一個新手的試煉罷了。
三、噴砂
什麼是噴砂?噴砂是採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銅礦砂、石英砂、金剛砂、鐵砂、海南砂)高速噴射到需要處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狀發生變化。
(噴砂毛孔)
跟滾料差不多,噴砂也是撞擊的原理,毛孔都是撞擊出來的,一般噴砂的第一遍效果可能不太好,這時候就重複一些滾料、噴砂的流程,一遍不成就多弄幾遍,如此反覆,直到毛孔比較像為止。
噴砂出來的毛孔可以算得上比較像了,但依然缺少靈性,最大特點就是表面雖然有細微深淺的毛孔坑洞,但「太愣了」,很不自然。
四、酸蝕
酸蝕的假籽
噴砂出來的效果都不是很自然,怎麼辦?這就用到酸蝕這種方法了。經過噴砂或者鑿出來的毛孔一般都很呆板生硬,經過酸咬之後,會變得自然一些。但酸蝕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留下酸蝕斑。
上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酸蝕後留下的痕跡,但造假者總會有辦法。首先是控制酸蝕的強度,其次把帶痕跡的料子再經過噴沙或再進一次滾筒,這時就很難辨別了,甚至很多行家也會為此買單。如果再做一些過臘處理,那就在相當程度上接近真正的毛孔了。
如此造假,你能看得出來嗎?
另一種酸蝕法,是先把滾圓好的玉料在強酸里泡一段時間,強酸會腐蝕玉料的表面,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坑,而且玉料的局部會變的脆弱。然後再把玉料和石英瑪瑙的碎片一起滾磨,經過強酸腐蝕的料子會更容易撞出一個一個小坑,玉料表面的毛孔分布也很自然。如此造假出來的毛孔,殺傷力也是極大。
(真皮籽料)
傳說如今又使用類似3D印表機的機器——列印複製到山料上面,成品只留一點點毛孔皮,再加上成熟的拋柔光技術,無論你是新手還是高手,看毛孔,只能靠猜了。
(真皮籽料)
如今,毛孔的造假工藝十分純熟,但過於逼真反而假。天然的毛孔的關鍵在於不同大小、疏密、深淺錯雜不一的分布的複雜性,而天然的複雜性是造假者遠遠不能達到的。不過因為毛孔本身就很細小,對於細微區別的把握,也需要玩家們細細去揣摩。
關於和田玉的染色,只要存在著對玉顏色的追求,就存在著人工染色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色僅是追求玉器的美感,隨著俏色王器的價格攀升,玉染色便成為造假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藏友可能仍然不清楚,那些造假的料子是怎麼煉成的?
冷沁法
最常見的染色方法。用化工染色劑、冰乙酸、無水乙醇、苯酚等十餘種藥水的配合作用下,給浸入的玉料著色。一般浸一周左右,然後把著色過假的部分磨去,留下仿真度高的,再經過滾筒就會自然很多。
烤皮
先用冷沁法著色。然後用棉布或紙把玉料包裹起來,浸透調配好的藥水,然後緩慢加熱,藥水會源源不斷的沁入料子裡面。
熱處理
用噴槍對局部的一點,用瞬間的高溫改變結構,使表面變得疏鬆,然後塗抹藥水,又叫點皮。
酸蝕法
將玉泡於氫氟酸、硝酸、硫酸和鹽酸等溶液中,取出後加熱著色,用鹼出紅色,用高猛酸鉀出黃色,用硫化汞出黑色等。酸的比例、浸泡時間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樣。最後把牙骨粉或環氧樹脂(加磷苯二甲酸、二丁脂、乙二胺)或水晶透明漆塗滿表面稍加打磨,使其產生玻璃光,看似鮮艷,實則不自然。
火燒法
火燒法是將玉塗上氫氧化鈉,用石灰(氧化鈣)裹好,置鋸末里悶燒二天,取出即為雞骨白。如趁熱浸一下冷水,即產生牛毛紋,如冷水中加高錳酸鉀即成血色牛毛紋。需著色時也是趁熱浸入染料中,最後用砂紙加上羊油打磨出光即成。
高壓法
高壓法是在需著色處塗以硫化汞(黑)、三氯化鐵(黃)或氧化鐵(紅)等,再用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矽酸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點羊油將玉包裹在內,放於封閉的不鏽鋼高壓釜里,加壓加溫(壓力80~120個大氣壓,溫度 160℃~200℃),四天後取出,用二氧化碳加熱風吹乾,再用硫酸還原,玉表呈白灰皮和玻璃光,有色處自然沁入色澤。
雷射染色法
目前,又出現了一種新的作偽方法:雷射染色法。這種加色方法通常與雷射熗色翡翠的方法大致相同,可使皮色差的和田玉籽料形成較為理想的各種皮色。這種方法沁出的顏色雖然均勻、鮮艷美麗,但有飄浮感,沒有真皮籽料的顏色老氣深厚。
(真皮籽料)
面對層出不窮的造假手段,玉友們可要擦亮眼睛,積累豐富的鑑別知識,多去市場探索發現,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呦!
圖文素材來自網絡
轉自《合縱玉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FsLdW8BMH2_cNUgm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