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毛孔就是真籽料?有不少玩友因為過分依賴毛孔頻頻買到「防籽」!甚至前段時間有玉友花了四萬多買了一塊防籽牌子,假皮色假毛孔,讓人防不勝防!
籽料越來越珍貴,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就是因為籽料搶占市場令其它的玉石羨慕嫉妒恨,聰明的商家於是引進高科技手段將其做了微整形,之後,在市場上以假亂真……
我們都知道籽料產於河道里,歷經數萬至數千年,在此過程中經歷了衝擊,分解,淘汰,磨練等作用,外表呈磨圓狀並且溶蝕的外殼類似雞蛋皮,這些凹凸不平的麻皮坑似皮膚汗毛孔。
籽料的汗毛孔
山料是從原生礦或部分由坡積而形成,外形呈不規則稜角塊狀,塊度大小不一,表面為參差不齊的毛玉表皮。如此,商家將山料切成小塊放入滾筒中加入卵石和水滾動磨圓,當磨至無稜角時停止;在加上金剛砂滾磨,數月後,山料的表面就會出現密密麻麻的毛孔,足以冒充籽料。
山料
但人為製作的與自然界千萬年形成的還是有一定區別,那麼面對如此高科技的手段我們又該如何鑑別呢?
滾筒機滾磨
滾筒機中滾出來的磨圓度較差,弧面線條不夠自然,缺少天然籽料的流暢、圓滑的弧形表面。在反射光下往往可見由於稜角沒有完全磨圓而出現了棱面。
左籽料原石 右磨光籽
由於滾磨過程相當於拋光,所以表面往往光澤很強。這與和田玉的傳統加工不一致,和田玉雕磨的表面往往是亞光而不是拋光。
左籽料手串 右磨光籽手串
和田玉籽料的外部凸起與凹陷是和田玉陰陽面的一種表現,在千萬年水的衝擊與沙石的磨礪下,陽面逐漸表現為凸起,而陰面逐漸表現為凹陷。滾料就不存在這種規律。
左籽料原石 右磨光仔
籽料的汗毛孔放大如同連綿起伏的山丘,顆粒大則山丘大,顆粒小則山丘小。滾料打磨的凹坑如同平地挖下的深坑,表面較平整,原因是先打磨成光面,然後在鑽磨凹坑。
假毛孔 天然毛孔
籽料的汗毛孔看上去凹凸不平,但手摸卻非常光滑,這是由於籽料的形成經歷了千萬年水的沖刷,最後變得線條自然且光滑。而滾料的凹坑線條生硬且手摸不光滑。
左假毛孔 右天然毛孔
所以,我們在淘玉時還是擦亮眼睛,多學習,多看,不要見有毛孔就斷定是籽料。先看毛孔,還要會看毛孔是天然的,還是人為的。
圖文素材來自網絡
轉自《合縱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