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女排在3∶0完勝日本、3∶2力克勁敵巴西、3∶0橫掃美國之後,迎來開賽八連勝的榮耀戰績,再一次為球迷們展現出歷久彌新的中國女排精神。
女排主教練郎平以她堅毅的眼神和淡定的氣質,讓我們重新看到了她身上的光環和背後的辛苦,郎平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奧運冠軍、職業教練、中國入選排球名人堂的第一人,但除去這些光環,郎平也只是一個平凡甚至有點「笨拙」的媽媽。
1987年,郎平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求學。
為了賺取所學的生活費,她去了義大利甲A球隊做職業球員,憑著紮實的技術功底,郎平幫助義大利甲A球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也讓她順利地拿到了美國綠卡,成為年薪20W美元的職業教練。
在郎平職業教練生涯發展正好之時,中國女排卻接二連三地遭受慘敗。
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敗北。為備戰亞特蘭大奧運會,體育局領導想起了太平洋另一邊的郎平。
面對國家給出的月薪三千的「高價誘惑」,郎平幾乎沒有猶豫地就放棄了年薪20萬美元的工作,不顧丈夫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執教中國國家隊。
而此時的她,已是一位孩子的母親。
女兒因為想媽媽,每天晚上都要給郎平打越洋電話,幼小的女兒不知道越洋電話費用昂貴,每天用電話給媽媽唱兒歌,一打就是一個小時。
郎平每月三千塊的工資,剛好夠付電話費。
隱忍著對女兒的思念,郎平與隊員們投入到緊張的訓練,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郎平率領中國女排成功闖入決賽,與當時實力最強的古巴隊交手,最終以微弱比分獲得亞軍。
但郎平並沒有因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與丈夫長期分居兩地,奧運會比賽前,她與相戀多年的丈夫簽了離婚協議書。
但兩人的離婚,並沒有影響他們對女兒白浪的愛,郎平告訴女兒:
「我和你爸爸因為個人的原因,以後不在一起生活,但我們曾經深愛過對方,我們的分開不代表我們不愛你。」
媒體曾旁敲側擊地追問郎平離婚的原因,郎平卻從始至終都在維護前夫。
在一起時熱烈地相戀,分開時瀟洒地離開,不爭吵,不妄言,互道珍重,轉身離開。郎平用自己的行動,為女兒展示了,一個女人對待愛情應有的姿態。
郎平對女兒的教育也並非順風順水。
因為郎平常年在外執教,很少有時間陪伴女兒。女兒上中學後,郎平為了彌補多年來對女兒的虧欠,一有空就開車送女兒上學,沒事就跟女兒聊天。
一次,郎平問起女兒在學校的生活,卻遭到了正值青春期的女兒的責怪,女兒生氣地說郎平不信任老師,更不尊重自己的隱私。
面對女兒的批評,郎平感到十分委屈,像無數中國傳統家長一樣,她對著女兒大吼:
「我是你媽媽,少跟我談什麼隱私!我一沒打你、二沒罵你,關心愛護你有錯嗎?」
可郎平的大吼反倒讓她與女兒的關係更加疏遠,很長一段時間,女兒甚至都不願意跟她說話,也不讓她接送。
看著眼前這個面容不再青澀,臉上寫滿抗爭的小姑娘,郎平卻冷靜了下來,她意識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女兒從小在國外長大,對自己的隱私有極強的保護意識,而自己卻還在用老觀念教育孩子。
她開始試著站在女兒的立場上想問題,改變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
女兒喜歡打排球,她就跟女兒一起到美國大學參觀排球俱樂部,和排球選手們一起聊天,一起訓練;甚至還和女兒一起打遊戲,跟女兒一起辦party。
郎平知道女兒喜歡打籃球,為了改善和女兒的關係,她帶著女兒去看姚明的比賽,還幫女兒爭取到了跟科比合影的機會,拿到了科比的簽名;
郎平的改變慢慢融化了橫亘在母女二人之間的堅冰,女兒與她越來越貼心。
怕郎平一個人寂寞,女兒建議她再找一個伴,還認真地把媽媽的擇偶要求一五一十記下來。
奧運會期間,她怕媽媽不適應當地的伙食,親自為媽媽下廚做飯,還因此上了熱搜。 白浪說,她很愛媽媽,因為媽媽給了她很多很多愛。
在女兒面前,郎平不再是奧運冠軍,她只是一個略顯笨拙卻無比謙虛的媽媽。
最好的教育是——你在長大,媽媽也在成長。
郎平剛當職業教練時,用的還是「中國式家長」的訓練方式。
在第一次率美國女排出征世界錦標賽的時候,正在氣頭上的郎平指著渙散的隊員說:
「你們不要臉可以,我可不想丟人現眼!現在,你們都給我出去,繞著場地跑20圈!」
聽到郎平的指責,美國隊員們非但沒有聽話的出去跑步,還吹著口哨不辭而別!
在中國用著向來順手的「激將法」,到了美國卻失效了,熟悉美國文化的女兒給郎平上了一課。女兒告訴她:
「在美國,呵斥指責沒有用,平等、快樂、自由才是激發隊員潛能的真正秘密。」
白浪建議媽媽和隊員們做朋友,用溫柔親切代替嚴厲指責。
為了和隊員們拉近距離,郎平邀請美國姑娘們到家裡吃餃子,平時訓練的時候,還總是給隊員們微笑和鼓勵。她還化身「潮媽」,跟女兒學唱美國流行音樂,漸漸地和美國女排姑娘們有了更多共同語言。
一個樂觀上進、持續學習、願意改變的媽媽,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榜樣作用,所以即便郎平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孩子性格樂觀開朗,心理健康,絲毫沒有任何單親孩子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