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囚凰》: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馮太后和容止,和原著有哪些差異

2021-03-25     星稀月暗

原標題:《鳳囚凰》: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馮太后和容止,和原著有哪些差異

《鳳囚凰》原著,塑造了一個令所有人心悅誠服的角色——容止。

「一見容止誤終生,不見容止終生誤」,在原著的描述中,容止作為酷愛收集面首的山陰公主劉楚玉府上最得寵的面首,容貌不是最精緻最出色的,但周身氣質是誰都比不上的。心性淡漠如雪,足智多謀,整個天下都在他的謀算當中,用「驚才絕艷」這四個字都不足以形容。

這部小說的背景便是劉宋王朝,魏晉時期。劉子業在位僅僅兩年,殘暴荒淫無道被反,竹林堂射鬼中被刺殺身亡。同年,北魏馮太后誅殺權臣乙渾,正式開始自己的掌權之路。

北魏馮太后,就是小說中容止的同胞妹妹。在小說中,馮太后和容止幼年時期同受一個人的教導,後來馮太后進宮,容止才和胞妹分開。

在容止師兄觀滄海的描述中,馮太后只學到權謀的十之一二,遠不及容止與觀滄海二人,但就是這樣,足夠馮太后在北魏的皇宮叱吒風雲了。

而歷史上的馮太后,不僅僅是在掌握皇宮那麼簡單,她垂簾聽政,一手扶持孝文帝拓跋宏,這一階段天下政令多出自她手,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後」。

由此可見,小說中容止的權謀有多麼可怕!由此可見,馮太后是怎樣一奇女子!

全文共計2800字,閱讀時間7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

容止的歷史原型

有關馮太后的歷史記載足以證明馮太后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是容止這樣的人物一向被人認為是虛構的。

歷史上馮太后確實有一個哥哥,名叫馮熙。他們並沒有接受過什麼權謀教導,馮熙也沒有做過山陰公主的面首,但是馮熙確實出身高貴。

馮熙的祖父馮弘曾是北燕昭文皇帝,與北魏一戰戰敗後,匆忙逃亡高麗。結果高麗又把他的兒子們殺得七七八八,只剩下馮朗和馮邈,馮朗發現在這活不下去了,又去了北魏,在北魏做官,官至秦雍二州刺史。

但是這裡是北魏啊,馮朗他爹曾經是北燕的王,被北魏皇帝打的四處逃亡,作為他的兒子馮朗,北魏皇帝非常有理由相信這個人來北魏做官是韜光養晦順便刺探情報來了。所以北魏皇帝揮揮手,隨便找了個理由把他殺了。

這之後,馮熙和馮太后就變成了罪臣之後。他們的母親姚氏帶著馮熙出逃,拜師學武藝,後來又去了長安,學習《孝經》、《論語》和陰陽兵法等等。

馮熙和山陰公主,應該是沒見過面的,馮熙在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而當時劉宋把首都定在了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即便是山陰公主的封地山陰和會稽,也是現在的浙江紹興一帶。

所以按照小說里那樣,容止被囚禁在公主府那麼多年,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後的記載就一直到馮太后掌權了,馮太后尋回這個哥哥,兄妹兩個一同把持朝政,權勢滔天。而這之後的馮熙,絕對沒有小說里容止那樣的性情。

馮太后是如何從罪臣之女進入權力中心的

當時他們的母親姚氏帶著馮熙出逃,丟下了馮太后,馮太后就被沒入宮中為奴了。但是好在宮裡還有一個馮家人,馮太后的姑姑,在宮中已經是昭儀了。

在姑姑馮昭儀的教導下,年幼的馮太后才德容貌樣樣拔尖,很容易就入了文成帝拓跋濬的眼。

文成帝繼位,將馮氏封為貴人,這一年文成帝13歲,馮氏12歲。

北魏政權是鮮卑人建立的,他們有一項傳統,立皇后得讓候選人鑄金人。當時皇后的人選有四個,依照祖宗規矩鑄金人的時候,因為馮氏從小在宮裡長大,又得皇宮上下的喜愛,所以在一個太監的指導下成功鑄成金人,成了皇后。

鮮卑人還有個規矩,就是兒子被立為太子了,就要去母留子,以防外戚專權。這個時候恰好宮裡有個受寵的李夫人生下了皇子拓跋弘,所以馮氏就勸文成帝立拓跋弘為太子,李夫人被賜死,從此後宮少了一個勁敵。

然後文成帝26歲就死了,年紀輕輕的,只留下一個年紀更輕的皇后和太子,馮氏晉升為皇太后,太子就是以後的獻文帝拓跋弘。

鮮卑人還有一個規矩,就是人死了,要在三天內把這個人所有的東西都燒毀。當時滿宮看著那團大火痛哭流涕,哀悼他們死去的陛下。跪在大火旁的馮氏,可能是悲痛欲絕,站起來就撲進火里要去陪先帝,還好旁邊的太監眼疾手快拉住了馮氏,馮氏就暈倒在大火邊上。

此舉一出,舉國感佩馮太后的忠貞之舉,從此馮太后的威信在全國人民心裡上升了一個等級。

此後馮太后垂簾聽政,輔佐獻文帝拓跋弘,一舉誅殺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大權臣乙渾,鞏固了皇權。此後又一手帶出孝文帝拓跋宏,加快了鮮卑漢化的進程。

手握大權之後,馮熙和馮太后怎麼樣了

除了在朝政上的功績,馮太后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男寵。

歷史上好像每一個手握實權的女人都養男寵,但馮太后養的不太一樣,馮太后的男寵,不但年輕貌美,還有真才實學。馮太后的統治能這麼穩固,從某方面來講也是因為這些男寵,他們在朝中出任要職,聽話又真心為王朝謀福祉。

馮太后的第一個男寵叫李弈,但是這件事情很快被獻文帝拓跋弘發現,拓跋弘很生氣,他爹剛死沒多久,女人就給他戴了綠帽子。所以拓跋弘就找了個由頭把李弈殺了。

然後馮太后就生氣了,本來馮太后只是在幕後,並沒有直接插手朝政,這麼一來,馮太后開始在明處奪權,拓跋弘無奈退位當太上皇了,留下一個年僅五歲的娃娃拓跋宏。

馮太后就將拓跋宏扶上帝位,臨朝聽政,並且親自教養拓跋宏,教他帝王權謀。

馮太后一開始並不喜歡拓跋宏,一開始她以拓跋宏犯錯為由,大冬天的將拓跋宏關在小屋子裡,三天不給飯吃。還因為男寵進讒言,將拓跋宏打了一頓。但是拓跋宏始終沒有流露出半絲怨恨。這讓馮太后動了惻隱之心,之後也真心對待拓跋宏了。

這期間,馮太后身邊不斷有新的男寵,最著名的有李沖和王叡,還有一個南齊送過來的間諜劉纘。李沖和王叡為她在前朝做事,劉纘直接做了雙面間諜,留在馮太后的後宮出賣南齊。

雖然有男寵,但是馮太后並不是一味偏寵。後宮和前朝分得清清楚楚,在馮太后的治理下,「均田制」與「'新租調製」開展,廣設學宮,民間推行「三長制」,社會安定。

然而這個時候馮熙在幹什麼呢?

馮太后掌權,馮熙就是國丈,馮家人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馮熙的兩個女兒做了皇后,自己的兒子也娶了公主,其他女兒都嫁到北魏王室。馮熙上朝,孝文帝甚至免他執臣禮,天子面前不稱臣。

也許是馮熙認識到了自己這麼大的權勢,遲早會給自己招來禍害,所以請求外放做地方官。

你以為他做地方官是表明他不貪戀權勢嗎?跟小說中的容止相比,馮熙的貪婪是顯而易見的。

做了地方官之後,馮熙簡直就是一個土皇帝,在洛陽橫徵暴斂。但是,他搜刮來的錢財,還明晃晃的告訴所有人,我捐給寺廟了。這樣一來,別人想彈劾也沒得彈劾,他是搜刮民脂民膏了,可是也沒用在自己身上啊。

然而他在洛陽,一妻兩妾,有十五個孩子,更是見到貌美的女子強行帶到府里,玩膩了就趕出去,連這些女子生下的孩子都不能姓馮。馮熙在洛陽一手遮天,毫不收斂。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馮太后去世,五年後,馮熙病死,馮家再也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人,延續馮家的權勢和富貴,馮家就此敗落。

馮太后死後,孝文帝非常悲傷,五天不飲不食,馮太后說自己是的陵墓一切從簡,但是孝文帝堅持以皇帝陵墓的規格為她下葬。還給自己劃定了陵墓,就在馮太后陵墓旁邊。馮熙死後,孝文帝親自為他寫墓志銘。兄妹兩人,也算是傳奇一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HN5ZXgB9EJ7ZLmJMb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