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我國創造了很多驚艷時代的文化,眾所周知,中國上千年歷史中,有兩千年的文化都是封建時期,在這期間出現了不少有才的文人墨客。
在古代科技並不發達,不像現代人無聊了還能打個遊戲,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平日裡陶冶情操的方法,想必除了吟詩作賦就是找幾位知己好友對對聯了。
說起對聯,它最早起源於西周,是由古典詩詞演化而來,在精確點可以追溯到《詩經》、《楚辭》中的對偶句,經過時間不斷的推移,對聯的文化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對聯作為現代美好願望的象徵,每年逢年過節家裡都要貼的東西,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對聯在古代更是一個考驗衡量個人文化的標準。
如果對得好,很有可能走上仕途之路當大官,還有些有趣的人出對聯相親,可見這對聯文化涉及面有多廣泛。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近代史上對聯仍被廣泛使用,其中在廣東觀音山上,就有人出70萬徵集下聯,這一個字高達10萬人民幣,如今時隔多年,至今無一人對上。什麼樣的上聯能難倒眾人,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01懸賞70萬徵集下聯
此事發生在廣東東莞的觀音山,有人曾公告眾人,誰能對出這下聯,便願意出70萬的巨額來當作獎勵,俗話說得好:「一字千金」,這可謂是「一字十萬」!
這麼誘人的條件,過去這麼多年竟沒有一個對出來的,就算對出來了也不盡人意。為了傳承賦有千年文化的對聯,在當地舉辦了「首屆廣東觀音山書畫論壇」,其中一位領導看到觀音山的美景,有感而發地說出了一副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
當時在座得眾人聽了這上聯,都紛紛開始想對下聯,更有人在網上發起了征聯貼,此人出的上聯看似簡單,但能換對出一副絕配的下聯實則很難。
為能對出滿意的下聯,觀音山景區向天下徵求下聯,並做出了懸賞制度,第一次便給了5000元的承諾,但是這獎勵好像不太誘人,沒有多少人來參加。
於是他們把獎金提升到了20000元,後來又提到了7萬,隨著獎金的提升,這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即便是這樣也沒人對出滿意的下聯,後來景區管理人員直接把獎金提升到了70萬元,想著趕緊找到絕配的下聯!
02徵集了1.6萬幅下聯,沒一個絕配
據數據統計,當時他們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才子出的下聯,數量多達1.6萬幅,但經過層層篩選,沒有一個合適的。
無奈之下景區又宣布,如果在這1.6萬幅的對聯中,能找到最合適的,那麼這個人將獲得70萬元獎金。
如果沒有,那就選出20個最優秀的,每人獎勵2000元,想必大家最感興趣的絕不僅是這70萬元獎金,而是誰能對出這最佳下聯。
眾所周知,古代因對聯出名的大才子想必非唐伯虎莫屬,由於這「觀音山上觀山水」的下聯太過挑剔,有人調侃就算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來了也夠嗆能對出來。
為何看似簡單的對聯,下聯卻如此難對,難在哪?
對聯對於古代文人墨客來說是必修課,這種事情如果放在古代,估計沒多久就能找出千古絕對,但放到現代,很少有人專修對聯這門文化,所以這時想要找出絕配的對子是有些難度。
03最高分的下聯
在這1.6萬幅的下聯里,其中評分最高的有93.5分,但在評估人員眼裡,這對聯雖是高分,但離滿分還是有些差距的,這幅下聯就是:「感恩湖畔賞湖光」,看似很搭調,實際上卻有些差距。
除了這幅,還有人出:「修羅殿下修殿堂」、「臥佛洞中臥洞天」等等這樣的下聯,雖然很工整,有的也很有意境,但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對聯在古代就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樂趣,古代皇帝康熙就十分喜愛這項娛樂項目,經常帶著大臣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不管在哪只要來了興致便會組織大臣們與其切磋。
相信很多人也是抱著這種心態來參與的,也可能因為這豐厚誘人的獎金,但答案太過嚴苛,導致很多人抱著隨緣的態度而來。
也有人認為這就是一場炒作,但不得不說,這種活動又激起了文學愛好者們的興趣,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對於這千古絕對什麼時候能出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