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拯救了一個名字?姓氏越冷門,名字越會變得文藝

2019-08-07     啊啦拉的育兒觀

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特殊的存在,

每一個名字就像是象徵著他本人的個性ID,名字取得好,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很多家長會認為,起名起名,把名字起得精彩,配上自己的姓氏,就可以了。

但我確認為,起名並不僅僅是起名,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姓氏,就如古代人作詩和對對子一樣,不僅要講究格式得合適,更重要的是名字的意境和帶給人的感受。

因此,起名不僅要起一個好聽的名,更要和姓氏配合。

01.

有時候,一個好的名字配上一個大眾化的形式,可能會讓名字顯得平平無奇,相反的,如果一個平淡通俗的名字加上一個相對冷門的姓氏,反而會讓整個名字變得文藝有有意味。

就像我老公有個侄女,名字叫「音成」,聽起來有一種「樂曲奏完,美音初成」的意境,但是她姓「王」,這組合在一起,就未免顯得過於普通了。

而相反的,我高中剛分班的時候,有個同學,經常被人「新月新月」的叫,我開始不知道她姓什麼,只覺得整個名字太過普通,無論配上什麼名字都會更普通。

知道有一次月底模考,我在成績單上看到了她的名字,叫做「簡新月」。

當時我就被這個名字所驚到了,明明「新月」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了,然而配上「簡」這個形式,就瞬間讓人腦補出一個場景:

一個姑娘,在燭光下,用剪刀剪出一個彎彎的月牙,貼在了燈罩上,燭光隨微風跳動,月牙忽明忽暗,這該是多麼美妙的一幕啊!

02.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里說,姓氏雖不分三六九等,但是名字取起來卻是有難易之分。

對於中國一大型「王」,卻是很難起得打動人心。

相對單姓氏來說,不得不說,複姓卻能夠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就拿之前大家追的很熱的《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無論是慕容雲海、端木磊還是上官瑞謙來說,單把名字拿出來,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名字。

如果他們姓氏不是複姓,而是像「張」、「劉」、「陳」或者是「趙」這類大姓,就會變得俗氣不已。

但是一旦配上了「慕容」、「上官」這類的複姓,不僅會顯得大氣,還有一種武林世家的感覺。

當然,單字的姓氏也會有一些出彩的。

像「林」、「任」、「蘇」、「梅」等等,林黛玉,林徽因、任盈盈、蘇小婉、梅長蘇......一些很是常見的名字,再配上這些較為冷門的姓氏,不僅名字叫起來朗朗上口,同時名字所具備的意境也呈現在別人的眼前了。

03.

當初為了給我兒子起名字,我翻看了不少起名的回帖和《楚辭》什麼的,我發現,其實一個好的名字,永遠離不開這兩點:

一、不僅好看好聽還要兼顧內涵

今年年初,網上發布了一組姓名大數據,叫「雨彤」、「梓涵」和「子墨」的使用頻率遙遙領先。

從這些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選擇這些名字的家長是覺得這聽名字叫起來順口,又有形象美。

然而,如果一些名字能夠兼顧內涵,則顯得與眾不同了。

例如主持人汪涵曾說過自己的兒子名字叫作「汪十安」,取「十里之內,皆平安」之意。

可以說,真的是非常有意境了。

兩者相互對比,當類似「梓涵」「子墨」的名字成為家長給孩子起名的常態,你們多年以後,這類名字將會和當初的「李陽」、「張建」一樣的平凡無奇。

二、名字和姓氏相互配合

我在開頭就已經說過,一個好的姓名,不僅僅要把名字起得精彩,更重要的在於姓氏與名字之間的配合。

比如之前武俠小說中的「任我行」、「傅紅雪」之類的,名字和姓氏都不是那麼的出彩,但是妙就妙在姓氏和名字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看過一眼就難以忘懷。

雖然說一個冷門的姓氏能夠拯救一個好的名字,但是並不是說那些使用人口多的大姓就失去了取一個好的名字的權利。

名字固然是人的第一張名片,但是他對人未來的發展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

沒有那個人會因為一個名字而變成科學家,而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也從不會因為名字的平凡而丟掉自己的奮鬥的志氣。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是有一些傑出的人物,他們的名字平淡無奇,但做出的功績卻讓人難以忘懷。

- END -

作者:啊啦拉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7ATN20BJleJMoPMVX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