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男性作為主要的勞動力,地位一度在女性之上。
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的地位不斷提升,政府也曾指出「生男生女都一樣。」
然而生男生女真的一樣嗎?
我覺得不是的,雖然我不重男輕女,但是男孩和女孩本質上就存在明顯的差別。
而恰恰因為這種差別,父母所付出的精力和對待他們的態度都不可能是一樣的。
尤其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兒子娶妻、女兒嫁人,這種不同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別再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了,等老了以後就知道差別所在。
1.
女兒貼心,但外出遠嫁,父母會覺得很擔心
老媽之前和三個好姐妹一起去北京玩。
她們姐妹四個報的旅行團,一路上住宿吃飯、行程規劃都交由旅行團管理,是一個省心的暢遊團。
老媽她們坐高鐵到的北京,剛出車站,四個人中有女兒媽媽們就紛紛接到了女兒的噓寒問暖電話。
而我媽和另一個有兒子的阿姨,只能在一旁羨慕那兩個接到自家女兒電話的阿姨。
所以後來當我問我媽關於「生男生女一不一樣」這個問題時,她頭都不抬的說:
「肯定是不一樣的啊,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有什麼事都惦記著爸媽,關心爸媽,男孩子都是粗線條,想都不會想。」
沒錯,女兒心思細膩,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把家人照顧的很好。
但是隨著現在觀念的開放,選擇去外地打拚的女孩越來越多了,一些生女兒的家庭會面臨女兒「遠嫁」的情況。
我的表姐就是遠嫁,雖然只是同省不同市,但是過來也要5個小時的車程。
前些日子,表姐的婆婆生病住院,又趕上舅舅那邊血壓偏高。
表姐帶著3歲的孩子,經常兩邊跑,忙的腳不沾地,一個月瘦了好幾斤。
舅舅和舅媽看著自家女兒,忙來忙去的心疼的不行。
對於他們老倆口來說,他們並不覺得女兒遠嫁,沒人照顧自己有多麼不好,相反,他們覺得,如果自己生病,還要麻煩女兒跑來跑去的,實在是太辛苦了。
所以,有些人不願意生女兒,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擔心女兒會過的辛苦,而自己作為父母又幫不到什麼,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是最讓他們所難受的。
2.
兒子踏實,父母放心外出奮鬥,但是要給兒子準備婚房和彩禮
雖然說,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不再重男輕女,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更願意生個男孩。
是因為他們不僅覺得生個男孩就意味著多個勞動力,能幫家裡做點事情,而且男孩外出打拚,他們也全力支持。
可能是男孩的性格天生內斂,所以如果男孩選擇外出工作,父母並不會覺得很心疼。
在很多家長眼裡,好男兒志在四方,只有努力拚搏,才能有機會獲得成功。
然而,男孩可能看起來省心很多,但是生男孩的家庭卻需要一筆孩子結婚娶妻的彩禮錢。
同時還要給孩子準備婚房和婚車,有的家長都快退休了,但是依舊為還孩子的房貸而忙碌。
相比之下,可能生女兒的家庭就會相對輕鬆許多,沒有房貸的壓力。
所以說,生男生女都有各自的好處,也有各自要付出的東西。
要說生男生女的區別,不過是經濟投入和情感付出的差別。
3.
對於生男生女哪個好,這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是我認為,無論是生男還是生女,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
正如龍應台在《目送》中說,孩子和父母是一段不斷目送,漸行漸遠的過程。
因此,對於生男好,還是生女好,真的不必比較那麼多,只要家人身體健康,每天開心快樂,就比什麼都重要。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