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未結束,但日子還要繼續。
孩子慢慢複課,男人開始復工,我在寫文的同時,開通堅持多年的情感熱線——
一切都要正常起來,恐慌才減少,有序才強壯,我們認真做事的樣子,才會讓身邊人感到心安。
有位一年前就想離婚的女讀者,給我發來長長的信件,說她準備好好過下去。
她提到的一個細節是,前兩天家中菜糧告急,她一度嫌棄的那個男人,把她和孩子老人關在屋裡,自己戴著口罩大義凜然地出了門。
「或許不是他不夠好,是我一直想要的太多。」她說。
另一個原本死活不願離婚的女讀者,在民政局開門上班前,就和丈夫簽好了離婚協議。
因為,居家隔離,共處一室,丈夫和公婆聯合起來,事事處處羞辱她的舉動,比感染新冠肺炎,更讓她壓抑恐懼。
「他碾碎了我最後一點幻想,我決定不再讓自己受傷。」她說。
而另一個出軌一年多的男讀者,卻在凌晨兩點用寥寥數語,表達了自己要回歸家庭的決心:
「以前總嫌棄她見識短,控制欲強,情緒不穩定,對我和孩子們苛責太多。
但這20天裡,當我看到她鐵面無私地監督孩子們洗手,忍著腰酸背痛陪孩子們遊戲,一遍遍把亂成難民營的房間收拾乾淨……
我第一次良心發現,原來我一直是個混蛋。」
疫情不僅是個照妖鏡,照出妖魔鬼怪,真假美醜。
也是副清醒劑,讓我們在沉悶隔離和閉塞空間裡,聽清內心那個聲音,而找到驗算很久的答案。
需要直面的一個真相是:
因慣性魔力和人性弱點,人,很容易回到老路上。
當病毒被擊潰,當疫情被攻克,多少人在劫後餘生里,還會記得這災難籠罩時許下的諾言?
作為一個有幸聽過很多人情感故事的女作者,我想站在疫情的陰霾下,談談洞穿災難的這10個情愛真相。
初戀,一場完美的投射。
初戀,是很多人心口的硃砂痣,窗前的白月光。
這愛而不得的失去和遺憾,成為一碰就疼的舊傷,漫漫長夜的痴夢,或往後餘生的參照。
其實,初戀的真相,是一種投射:
初入愛河的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理想伴侶的模樣。
這個完美的模板,可能是父母或他們的反面,可能是老師或鄰座的男孩,還可能是大街上或小巷裡,某個一閃而過的白襯衫或紅裙子。
囿於種種不能,我們就把這個模糊且美化的形象,投射到第一次愛的那個人身上,覺得他就是我們心中無法擁抱的那個人,或者他就該是那個人的樣子。
但,因為年少輕狂和前路叵測,大部分人最終都會和初戀分道揚鑣,但對完美戀人的期待,卻不會死亡,甚至左右我們一生。
所以,初戀,不是我們第一次失去的愛人,而是我們第一次確認沒有完美的伴侶。
所以,才總是這麼心痛。
失戀,體內一部分的死亡。
大部分失戀的人,都覺得自己要死了。但5年後,他們都活得好好的。
分手的表層痛苦,有爭吵和分歧,猜忌和背叛,門第和較量,金錢和利益……
但深層疼痛,卻是曾掏心掏肺去愛的人沒有了,曾赤裸相見去待的人離開了,曾交換過往事、夢想過未來的人,轉身了。
而不願接受現實的人,還孤零零一個人站在原地,不願鬆手地握著一個思念的影子。
失戀的苦,從來不是一個人的離開、一段情的結束,而是伴隨那個人的離開,那段情的結束,我們身體和靈魂的一部分,也隨之坍塌,斷裂,死去,消逝。
直到多年後,我們歷經足夠多的人事,才能將那一部分填充,修復,和解,復生。
忘記,廢墟上的一粒種子。
如何才能忘掉一個不可能的人?
這幾乎是每個歷經失散告別的人,都會發出的質問。
答案是:
記住他,往前走。
迫切想忘記一個人的年輕人,在步入中年或老年後,終將明白:
那些和我們生命有過深刻交集的人,根本無法忘記。他早已化成血肉骨髓和眉眼神情,變成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記住他。
記住他給的溫煦或涼薄,美好或醜陋,慈悲或教訓。然後,在後半生里,用那好的部分滋養自己,用那壞的部分遠離傷害。
所以,一個人離開,不是讓你學會了忘記,而是讓你給自己三個月或三年的時間,不那麼想他。
然後,在情感的廢墟上,活過來的你,要一遍遍在燒焦的泥土裡,播下一顆顆小小的種子:
關於學習,關於成長,關於明天,關於夢想。
總有一天,這些種子會破土而出,長出枝葉,開出花朵,結出果實。
但你,不必感謝那個離開的人。
這是努力的你,本該得到的獎賞。
04
傷害,穿越疤痕開出的花朵。
情愛中,自覺受傷的人,是袒露了自己最柔軟最脆弱的部分,卻沒有得到預期的溫柔和呵護,而是迎來一把閃著寒光的刀。
沒有人天生就有慧眼,但每個人素來該有警覺。
如果你為一個人的付出,只能換來一遍遍絕望的自我感動,就不要再委屈自己,繼續上賊船。
萬物之道不過平衡,男女之道不過你懂。
把你最柔軟最脆弱的部分,包紮好,保護起來,穿上鎧甲,不再讓一個人或三五個同樣的人,反覆刺傷,不斷切割,它才會在舊痕上生出花來。
沒有人能傷害你一輩子,除非你放棄了自己。
成熟,捱過人情冷暖的苦主。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渴望有一個成熟的伴侶,覺得如此便可被疼惜,被珍愛,被懂得,被攬入懷中治癒,被藏於身後庇護。
只是,多少人能明白,誰也不是生而成熟。每個成熟的人,都是情感和歲月千錘百鍊而來的苦主。
他們之所以沉穩有力,是因為他們打敗的人渣比你多,歷經的爛事兒比你稠,切膚的情感比你深。
渴望一個成熟的伴侶,固然沒有錯,但要問問自己,贏不贏得了這場對手戲。
如果你不夠成熟,不如單純而寬容去愛一個同樣不那麼成熟的人。
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成熟的人,自我輕賤,或淪為第三者。
經歷,唯經審視後才算財富。
我對情史豐富的男人和女人沒有偏見,但我對情史豐富依然自傷或傷人的所有男女,都沒有好感。
因為,他們明明經歷了足夠多的情感,卻從未審視過自己的行為和靈魂,輾轉流浪在情慾的河裡,不斷沉溺,或者拉人墜落。
不是所有經歷和感受,都算得上財富。
因為,如果戀愛,沒能拓寬你的心智和視野,充其量只能算是經歷,而不是收穫。
良人不會先後兩次落入同一條河裡。
不是他們記性好,而是他們在第一次落水後,對那河凝視得足夠久,最終從河水裡打撈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婚姻,細節編織的皺紋和白髮。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不!
時間才是。
這不僅僅因為日久見人心,而且因為,只要時間足夠久,就能撕掉所有的面具和偽裝。
婚姻里,時間的殘酷,不在流逝和麻木,而在於真實和細節。
幸福的婚姻,之所以是相似的,是因為它們質樸的真實、溫暖的內核,是相同的。
而不幸的婚姻,之所以是不同的,是因為它們醜陋的樣貌、扭曲的靈魂,是百樣的。
沒有耐心收藏柴米和油鹽的人,是不適合走進婚姻的——他們忍受不了瑣碎。
沒有深情凝視白髮和皺紋的人,婚後是很難長久的——他們逃避了真相。
婚姻中,幸福的人,一定是能夠接受真相的人,深入細節的人。
他們溫柔敦厚,幸福才不請自來。
出軌,戴著鐐銬的原地轉圈。
婚外情的藉口千奇百怪,但內核只有一個:
當事人自己的婚姻,生病了。
不管這病是輕症,還是絕症,都是需要救治的,需要花費功夫的,需要去用力修復,或者斷腕割捨的。
但,避重就輕、從簡去繁、偷懶省事,是人性的弱點。
不想花費很大毅力、耐心和時間,去察覺並重建親密關係的人,就用「換一個人」的捷徑,來逃避自己和伴侶的問題。
但,親密關係的真相一直是也永遠是,我們可以逃避一個舊的環境,一個厭的愛人,一個吵的家庭,卻永遠逃不掉自己。
所以,很多出軌者的生活越過越爛,不是因果報應,而是他們換來換去,又遇見了舊的自己。
離婚,需要力量的轉身。
「離婚」兩個字,最容易說出口,卻最不容易做得到。
這不僅是老人和孩子、財產與分割的問題,而是做出這個決定,需要沉實的力量。
這力量,有自我感受的覺醒,有不畏人言的果敢,有養活自己的底氣,有不再抱怨的努力,有不以受害者自居的強大,還有直面孤獨和暗夜的勇氣。
喪失這力量的人,不配離婚。擁有這力量的人,無畏離婚。
所以,結婚,或離婚,根本不是一段新的開始。
不再為了假的圓滿而支付真的代價,而是為了內心的方向活出真實自我,才是新的開始。
愛情,安放孤獨靈魂的房子。
愛情是什麼?
愛情是一座房子,它就在那裡,無所謂庸俗或高貴。主人庸俗,它就庸俗。主人高貴,它就高貴。
我們能不能遇見愛情,遇見什麼樣的愛情,不取決於有沒有愛情,而是取決於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
所以,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目標和歸宿,成為怎樣的自己,才是。
而我們這一生,不管是戀愛還是失戀,不管是單身還是結婚,不管是出軌別人還是守身如玉,不管是離婚再婚還是孤獨終老,本質上都不是根本。
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自己——
孤獨也倔強的自己,脆弱也善良的自己,膽小也勇敢的自己,流淚也微笑的自己,平凡也美好的自己,才是我們最值得交往的人,最需要去愛的人,最重要的關係。
因為,愛情的真相是,愛一輩子,其實什麼也得不到,除了一個用力愛過又虔誠修行的自己。
疫情終會過去,日子仍會向前。
人性的弱點,會在日常的碾壓里,一覽無餘,無處躲藏。
那些在災難和恐慌中萎縮的慾念和幻覺,在靜好繁華的日子裡,還會膨脹、閃現,製造一出出男歡女愛的糾結纏綿。
但,端坐自身中央,聆聽內心聲音,看見情愛真相,努力修行自我的人,會一步步成為自己身體和意志的主人:
在正見中擁有智慧,在平凡中修得慈悲,在塵世中覓得神聖。
願你如是。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