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站在70年節點,如何梳理中國恢弘之變?
不難發現,一個根本發展點在於,國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生活因健康而美好,生命因健康而精彩。從此意義上說,健康,無疑是國人幸福的根本,更是國家改革發展的源點。
如何關愛生命?如何呵護健康?以此為使命的國藥集團,正在書寫答案。
作者:安仁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哪怕風雨飄蕩,關愛一如既往。每次牽手,總為健康播撒陽光。
歌手張也演唱的這首《生命之歌》,唱出了中國藥企的上善若水,大愛無疆。
懷有這份仁愛,深耕健康產業的國藥集團,也迎來了豐收時刻。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大型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目前生產900多個成藥品規,15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及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旗下1100餘家子公司,擁有國藥控股、國藥股份、國藥一致、天壇生物、現代製藥、中國中藥6家上市公司。員工總人數12.8萬人。
除了規模,國藥集團營收也屢創新高。2016年營收超3000億元,2018年營收近4000億元。連續六年獲評「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
上市公司的實力
亮眼業績,離不開旗下上市公司的貢獻。
以中國中藥為例,得益於中藥全產業鏈全面發展,企業產地綜合業務優勢明顯。中藥配方顆粒持續快增,700 多個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及超5千 台智能終端配藥機,讓其形成競爭高壁壘。
由此帶動股價上漲,市值提升,成為國藥集團營收及價值提升的重要力量。
2019年7月10日,中國中藥發布公告,國藥集團總計增持該公司2039.2萬股股份,增持價格按平均價為每股3.88港元。於公告日期,國藥集團透過國藥香港間接持有該公司16.35億股股份,占該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約32.46%。
再來看國藥控股。
國藥控股2018年報顯示,公司營收3445.26億元,同比增長11.73%;實現凈利58.35億元,同比增長4.67%。
分業務板塊來看,國藥控股旗下各大業務板塊均呈增長趨勢。其中,受益分銷網絡進一步擴展,醫藥分銷業務實現營收2810.49億元,同比增長9.29%。
2019年8月21日,國藥控股發布半年報,營收2016.65億元,同比增長23.36%;凈利潤49.68億元,同比增長13.08%。醫藥分銷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1647.01億元,同比增長22.22%。醫療器械業務更是高增,銷售收入290.25億元,同比上升35.96%。
強勁增長數字,顯示出國藥控股的發展活力。
專家表示,4+7帶量採購政策對製藥及分銷業將產生深遠影響,加速醫藥分銷企業整合及規範化運營。這種變局,有利國藥控股獲得更多上游供應商及下遊客戶認可,並在集配、集服方面獲得更大機遇。
此外,2019年半年報顯示,國藥股份、天壇生物等企業營凈增長率也均超10%。不難發現,上市公司的精進表現,奠定了國藥集團的行業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藥集團的第七家上市公司,也正在路上。
據媒體報道,2018年春節後,國藥器械和國藥控股下屬醫療器械業務謀求合併,以進軍A股上市。不過,具體方案目前仍不明朗。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國藥集團來說,若國藥器械能上市成功,將加強集團旗下醫療器械業務,同時有利其深入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強化行業領軍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藥控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彬曾表示:「國藥肯定不會再定位於一個代理商,而是更多涉及醫院院內的物流服務,未來會涉及器械的維護使用,同樣會在合規前提下,去開展一些院內的大型學術活動。」
由此來看,醫療器械整合具有完善產業鏈價值,對國藥集團戰略意義較大。國藥器械的相關資本動作,仍有不小看點。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藥集團簽約儀式
王道產業鏈
說起產業鏈,實際上,探索中藥板塊轉型升級及產業鏈延伸,是國藥集團的戰略重點。
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收入 45.71 億元,同步增長 31.1%。擁有700 多個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品種。
國藥集團中國中藥總經理吳憲表示,發展資源產業不僅是商道,而且是王道,國藥集團對向上游延伸產業鏈非常重視,在全國有多個中藥材種植基地。
數據顯示,中國中藥擁有中藥提取基地 9 家,配方顆粒製劑基地 6 家, 共享提取車間5個,強大的全產業鏈支撐,讓企業產地綜合業務優勢明顯。
一定意義上說,質量品質,是藥企的生命線。對於以關愛生命,呵護健康為使命的國藥集團而言,紅線標準自然更為嚴格。
以中藥為例,來源可知是基本,更重要還要做到去向可追。
作為國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8年,中國中藥著力搭建了「中藥質量追溯系統」,並依託中藥協會成立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共同建設中藥追溯行業服務平台。
據悉,目前已有99家企業參與系統示範推廣。其中,種植企業82家,飲片生產企業17家。
事實上,國家也出台了相應政策。
早在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就包含「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
2017年10月CFDA發布《中藥資源評估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修訂稿)》,進一步保障中藥資源的穩定供給和中藥產品的質量可控。
以此來看,國藥集團著重打造全產業安全體系,具有前瞻戰略眼光。
「混改模板」國藥集團的騰飛路
混改先行者
當然,要想造成好藥,不負健康重任,光有眼光還不夠,高效高質的經營管理是重中之重。
這方面,混改和股權多元化改革是重要考量。
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國藥集團被選定為央企混改、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及薪酬管理三項職權的雙試點企業。
2015年,國藥集團又被選定為股權多元化改革試點單位。
對於混改,國藥集團副總經理石晟怡曾表示,國藥集團在子公司層面較早實現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實際上,國藥集團早已是混改先行者。
如國藥控股2009年上市,就是國藥集團引入民企復星醫藥組建而成。
2014年,國藥集團又對所屬國藥器材公司改制,與民企進行戰略合作,實現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
截至2017年年末,國藥集團混合所有制企業量達660餘家,占集團企業90%以上,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營收、利潤、資產總額對集團貢獻率均達85%以上。
再來看股權多元化改革。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1月份,國藥集團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由國有獨資公司改革為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持股的股權多元化有限責任公司。
對此,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認為,股權多元化,尤其在國有企業母公司層面,是國企改革的關鍵。並且,目前國藥集團二級子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早已經實現。從集團此次新進股東的運營模式及業務內容看,此次股權多元化改革完成後,國藥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將進一步深化。
國藥控股榮獲格隆匯·首屆大中華區「港股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獎」
打造「朋友圈」
一個籬笆,三個樁。對於企業而言,也需要自己的朋友圈。
行業龍頭國藥集團,對自己的朋友圈也格外重視。
2018年11月23日,湖北省恩施州與國藥集團、人福醫藥分別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恩施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2018年12月21日,三門峽市政府與國藥集團簽署戰略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醫療康養結合、中醫藥資源整合、醫藥研發營銷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對此,國藥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郭建新表示,三門峽醫藥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交通便利,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在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雙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國藥集團將進一步加強與三門峽的溝通協調,落實好各項合作內容,為河南和三門峽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019年8月,國藥醫療大連與大船集團舉行合作簽約,大連船舶康復醫院成建制整體劃轉至國藥醫療大連。雙方將在醫療服務、健康保健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同時,國藥集團還加大海外合作步伐。已在德國、印度、埃及、烏克蘭等10個國家設立19家境外企業和機構,開展國際貿易、藥品製造、工程承包等多種業務。
國藥控股與雲南省普洱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8年,國藥集團進出口總額47.29億美元,其中進口40.58億美元,出口6.71億美元。
2019年3月,在CMEF印尼展上,國藥吸引來自8個國家近200家先進醫療器械企業參展,促成約300場商務配對洽談,為中國乃至全球醫療器械企業開拓印尼市場搭建了新平台。
另外,其還不斷加大產品海外註冊、國際認證和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力度。
據國藥集團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曾兵介紹,截至2018年底,國藥集團自有工業產品已獲28項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際認證和WHO預認證;173個品種的自有工業產品在61個國家擁有424個有效海外註冊證。
同時,國藥集團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際業務和實業網絡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線60餘個國家長期開展國際貿易。
數據顯示,2018年,國藥集團工業產品向8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共 3.83億美元,向「一帶一路」沿線38個國家出口共2.66億美元。
得益於多年深耕,國藥集團建立起了堅固強大的國際朋友圈,包括50 強製造商中的48 家以及國內百強製造商,經營超過2萬種不同類型的醫藥及保健產品。
對此,國藥集團國藥國際副總經理張麗瓊介紹,其充分利用集團全產業鏈資源和國際合作經驗,提出國際化平台「雙環」發展思路,通過對業務發展模式的創新設計,實踐出具有國藥特色的「走出去」模式。
顯然,國藥集團不斷加快的「走出去」步伐,不斷創新的戰略思維,為我國醫藥業打開了全新市場新空間。
國藥集團邁步國際合作新時代
行業突破
值得強調的是,一直以來,我國是醫藥大國,卻非醫藥強國。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國藥企的大而不強。從近年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分級診療、醫保目錄修訂等頻頻動作中,不難發現,國家引導藥企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打造核心競爭力的信號滿滿。
從企業層面看,我國向醫藥強國升級的關鍵,就是要有幾個有國際創新影響力、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做支撐。這從美國醫藥業的發展史中,可找佐證。正是上世紀,輝瑞、強生等頭部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強勢崛起,才奠定了其龍頭地位。
以此來看,綜合實力強勁的國藥集團,或再次踏准成長風口,擔當行業升級、中國藥企突破的重任。
上善若水,精進無疆。國藥集團如何演繹至善、至精、至安、至強,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