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銀行何成逆勢違規者?郭軍的「馬拉松」看點

2019-10-21     首條財經

導 讀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美食繁多......隨著「西安國際馬拉松賽」舉辦,這座古城又有了活力新標籤。

在馬拉松賽中,相比衝勁更考驗選手的是持續耐力。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區分企業優劣的重要標準,所謂「行穩才能致遠」。令人玩味的是,身處「馬拉松之城」的西安銀行,似乎沒有理解這個真理。

儘管2019年上半年西安銀行業績不錯,但違規處罰的硬傷,還是凸顯了風控、管理方面的不足,結合股東股權遭司法凍結等問題,剛剛接任行長的郭軍,身上壓力有多大呢?

作者:琳山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不少人認為,「坐月子」是女人的一次重生機會。能否調理得當,關係著自身體質及家庭關係走勢。

對企業來說,上市何嘗不是一種重生。

很多情況下,募資並不是企業上市的唯一目的。解決經營問題、持續提升成長價值,才是終極目標。

放眼城商行的「上市潮」,會有更深刻體會。

圖片來自網絡

上市面面觀

說到城市商業銀行的誕生髮展,其實是金融業不斷進步的重要標誌。

作為銀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城商行的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社,當時對其定位很明確,即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為地方經濟搭橋鋪路。

由於發展過於迅速,一些機構也開始暴露風控、品控、系統管理等問題。

城市信用社開始升級變革,逐步轉變為城商行。

尤其是近幾年來,城商行發展步伐加快,憑藉本地資源優勢,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衍生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方面,相比全國性銀行,其存在資產規模小,資本充足率低,抗風險能力弱,風險管控能力低、發展參差不齊等問題。

另一方面,行業強監管及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大潮,讓其面臨新的機遇挑戰。

新趨勢下,城商行開始了第二次變革:上市。

由此帶來的多維利好,不言而喻。

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為自有資本池「蓄水」,抵消存款下滑、經營成本上升等經營風險。同時也能在金融科技等新業務布局上遊刃有餘。

更重要的改變,還來自管理經營層面。上市公司的新標準、新要求讓其「改頭換面」,例如加速業務結構改造、戰略轉型;提升經營合規性、風控水平、管理水平,以及開拓新業務等等,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從行業看,對地方銀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如此看來,城市商業銀行的「上市潮」,是一件皆大歡喜之事。

當然,前提是企業能抓住機會、敬畏規則、精進自身。

遺憾的是,一些機構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匹配「升級」,忽視了上市公司的「雙刃劍」屬性。由此帶來的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短期內的「風生水起」,是否暗含「曇花一現」的危機呢?

比如西安銀行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

衝突人設

2015年11月,西安銀行啟動了A股上市計劃;

2016年12月22日首次報送招股書;

2018年10月30日成功過會;

2019年3月1日,西安銀行登陸上交所。

西安銀行的上市,標誌著西北城商行終於有了「第一股」。

2019年8月27日晚間,西安銀行公布上市後的首份半年報顯示,總資產規模達到2571.27億元,較年初增長5.60%;實現營收33.92億,同比增長26.7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3億元,同比增長11.03%。

從半年報上看,得到資本助力的西安銀行,收穫了一份不錯成績單。

遺憾在於,高光下的亂象問題,還是揭開了這位資本新兵的另面人設,如何解讀這種衝突感呢?

突兀罰單

2019年10月9日,銀保監會公布商洛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商銀保監罰決字〔2019〕6號」顯示,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存在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用於房地產項目建設的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商洛監管分局對其處以罰款二十五萬元。

同時,商洛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商銀保監罰決字〔2019〕7、8、9、10號」顯示,當事人楊軍宏,負有領導責任;當事人付強,負有管理責任;當事人高忠、李卓弘,負有直接責任。被處以警告。

據了解,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的控股股東正是西安銀行。公開資料顯示,西安銀行持有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51%股份。當事人楊軍宏,為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法定代表人。當事人高忠,是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南門口支行負責人。

犯了錯就要受罰,這是世界上不變的真理。罰金不高,突兀感卻不小。畢竟行業來看,在部門強監管下,類似的違規粗放打法正面臨高風險。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包括銀保監會、銀保監局及銀保監分局在內的各級銀保監系統對銀行業機構(不含個人)開出罰單1219張,罰金達6.58億元,其中,百萬元級罰單118張。與2018年年相比,罰單數量基本持平,罰金額度縮水近四成。

這表明,多數機構的合規意識、敬畏感在提升。愈發向好的金融環境下,西安銀行凸現違規之舉,是否是逆勢而為?

圖片來自網絡

資金違規進樓市

再來看具體問題: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行業。

顯然,這早已是監管熱點,也是行業老生常談話題。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曾表示:「過去有銀行與房企合謀,通過表外資金,違規繞道『輸血』房地產。從防風險角度看,房地產企業開發貸、個人按揭貸款,都要按照銀行經營的規則來做,要合規,該提資本的提資本,該提撥備的提撥備,授信集中度也要遵循標準」。

眾所周知,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是2019年監管層整治亂象的一大重點。2019年前三季度,涉房貸款罰單數量逆勢增長且罰金大幅增加,百萬元級罰單中近三成涉及涉房貸款違規。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2019年對涉房貸款業務違規行為的處理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懲罰力度大,體現風控導向。二是懲罰方式多,包括對機構和個人的懲罰、對任職資格和從業等方面的懲罰等。

比如2019年8月9日,廣發銀行深圳分行因個人綜合消費貸款資金、信用卡透支資金違規挪用於購房或支付相關費用,罰款40萬元。

2019年8月13日,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因經營性物業貸款被借款人關聯房地產開發企業挪用、個人消費貸款資金、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等原因,罰款80萬元。

基於此,無論是監管層動作、專家發聲,還是同業之鑑,相信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還是背後的西安銀行,對此必然心知肚明。

那麼,為何還會出現上述問題呢?

對此,西安銀行方面向首條財經表示: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因違規發放流動性資金用於房地產建設被中國銀保監會商洛監管分局行政處罰。鑒於洛南陽光村鎮銀行在貸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我行作為洛南村鎮銀行大股東,依據監管關於加強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的有關要求,切實履行大股東職責,協助村鎮銀行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控建設,督促整改落實。

客觀而言,西安銀行敢於承認問題,嚴格整改的態度值得肯定。問題關鍵在於,西安銀行能否知行合一、說到做到?

亂象不斷

事實上,這不是西安銀行子公司的首次違規。

2019年9月,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陝西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陝銀保監銀罰決字〔2019〕52號、53號」顯示,西安高陵陽光村鎮銀行存在開辦及出借異地同業帳戶、違規劃轉資金、內控管理不到位的違法違規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陝西銀保監局對其處以罰款96萬元。

具體負責人武文忠,被禁止五年從事銀行業工作。

與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一樣,西安高陵陽光村鎮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同樣為西安銀行

值得注意的的是,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近年來,有關西安高陵陽光村鎮銀行法律糾紛高達39起,2017年有8起,2018年有20起,違約風險事件數量近兩年在增加。

涉及問題包括:資產與負債總額下滑嚴重,壘大戶現象突出,資產質量嚴重下滑,不良貸款急劇升高,戶均貸款過高,風險抵補能力嚴重不足,集中度超標現象嚴重;同時對關聯企業(個人)貸款疏於把關,貸款管理混亂,以貸收息進行監管套利,對員工行為監督和排查不到位,合規問責執行力不強等。

問題頻頻,其業績自然也不理想。

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西安高陵陽光村鎮銀行總資產3.23億元元,總負債3.16億元,凈資產715萬元,凈虧損8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說到的陝西洛南陽光村鎮銀行,2017年也處虧損狀態。直到2018年大幅整頓後,才實現扭虧。

兩家控股公司一個月時間,「貢獻」數張罰單,是否說明西安銀行的風控、內部管理存在不小漏洞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行方面,類似問題也同樣存在。

2019年9月,陝銀保監銀罰決字〔2019〕32號、33號、34號顯示,西安銀行西安曲江支行存在貸款管理不嚴、內控不審慎,員工參與民間借貸排查未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陝西銀保監局對其處以55萬元罰款。

楊琳芝負主要承辦責任、直接責任。被警告並處以6萬元罰款。

事實上,西安銀行的內控不力,已是行業公開秘密。

有統計顯示,2015—2018年,西安銀行及其分行、子公司收到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財政廳等監管機構累計處罰合計55起。

值得強調的是,相比部分全國性銀行動輒千萬量級的罰單,西安銀行的被罰金額算是小數目。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任何經營方面的漏洞,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古語說得好,「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但是遇到坑人的下屬,也夠將帥喝一壺的。

顯然,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西安銀行的資本成長性,並不利好。

回到開文話題,上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種種問題之下,西安銀行似乎並沒有效抓住上市的機遇期,對一些「通病」「弊病」進行有效治理。甚至還出現「資金違規進樓市」的熱點亂象,是否缺乏基本的敬畏感,是一種退步表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銀行業經營理念以發展為主,對風險防控和合規有所忽視,導致潛在風險積累。監管強化逐步打消銀行過去不切實際的過度擴張取向,銀行機構需適應監管環境,樹立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向經營管理、防風險要效益,度過強監管陣痛期。

上述專家觀點,可謂切中行業趨勢。實際上,「高質量、可持續」正在成為銀行業的發展準則。這也是實力稍弱的城商行們,借力資本的真正意義。

個中取捨,值得西安銀行深思。

圖片來自網絡

郭軍的「馬拉松」突破

值得深思的,還有更多維表現。

令人玩味的是,西安銀行上層股東也不消停。

眾所周知,西安銀行的民營企業股東很多,各家股東與其關聯貸款往來頻繁。若任何一家股東出問題,衍生影響不容忽視。

2019年7月31日,西安銀行公告顯示,公司於7月30日收到大股東大唐西市集團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通知。據西安雁塔區人民法院下發的協助執行通知書,中鐵信託申請將大唐西市集團持有公司的6.30億股票全部凍結。

消息一出,攪動了投資者的秋水。

例如在上交所投資者互動平台上,一位網名叫「swfh」的投資者便提問:「西安銀行和大唐西市集團有5億多的關聯交易,有無形成壞帳的可能?」

雖然8月12日,上述股份解除了司法凍結。但類似風險,還是值得投資者考量。

面對種種問題,西安銀行董事長兼行長的郭軍,身上的擔子不輕。

2019年7月28日,前任行長陳國紅辭職,對西安銀行的「軍心」影響值得關注。畢竟在陳國紅擔任西安銀行行長的三年時間裡,西安銀行不僅完成A股上市計劃,經營業績也保持穩定增長。

郭軍能否握緊這根「接力棒」呢?

還需時間考量。

有專家表示,對於郭軍而言,走馬上任的有兩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如何堵住違法違規的漏洞,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認為,一些銀行屢屢出現違法違規問題,核心問題出在銀行內部,是總行與分支機構間的治理機制出了問題。

從行業歷年來發生的銀行案件看,基本都有分支行一把手涉案,也就是說,現行管理機制很難對其形成有效約束。

那麼,郭軍會向分行子公司收權嗎?收權又會帶來哪些新問題?這些關鍵問題似乎都還是未知數。

不過,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權利的重新劃分,不會一蹴而就,也絕不是一件輕鬆之事,這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必然帶來各種力量博弈。

此外,負面事件頻發所堆積的各方不信任感,也在增加西安銀行的發展壓力和不確定性。

表面上看,西安銀行業績不錯,但如果不具備公眾公司的擔當、責任、嚴謹度,一味粗放式發展,業績亮眼也無濟於事。

對於西安銀行而言,一場馬拉松比賽仍在繼續。如何改變上述粗放、不靠譜打法,用持續的成長性提振多方信心,是郭軍的一個關鍵突破點。

四個充分

從目前局勢看,留給西安銀行及郭軍的時間已不充裕。

截止2019年上半年,截至今年上半年,IPO排隊的銀行已達19家,加上30多家銀行正在輔導備案。A股IPO的擬上市銀行數量,或超出人們預料。

對於西安銀行,甚至A股中的城商行、其他地方性銀行、中小型銀行來說,必將面臨更激烈競爭。

無論從資本態度,還是銀行業本身,兩極分化、強者恆強的趨勢都會不斷加劇。此前包商銀行被託管,已說明些問題。

結合前文說到的強監管、金融科技等因素影響,「中小玩家們」或仍有一定機率出現業績下滑、資金緊張、不良率反彈、股價下滑甚至退市等現象出現。

不過,這對整個銀行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利好之事。

一方面,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業總資產300萬億元,其中銀行業268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一。行業健康度不斷提升。銀行業不良率1.99%,資本充足率14%,撥備覆蓋率180%。

另一方面,我國的金融強國之路也仍在路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表示,金融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一定程度上我國目前已成金融大國,但還算不上金融強國。需要苦練內功,不斷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放眼2019年,也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部署,主張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這也是金融業加大開放改革的原因所在。資料顯示,包括瑞銀、富敦、英仕曼在內全球資管規模排名前十的巨頭中,已有9家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銀行業的挑戰不言而喻。

圖片來自網絡


一定意義上說,我國金融業正在進入充分開放、充分競爭的新發展階段。如何充分釋放活力、打開充分成長空間,應對洗牌變局呢?

面對四個充分,無論是資本新兵西安銀行,還是整個銀行業,這都是一次新征程。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西安銀行亦或郭軍如何表現,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Gf8G0BMH2_cNUgv0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