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家長感覺教育孩子越來越有難度,為什麼會導致家長有如此感受呢?恐怕這得歸結於家長的育兒觀念出了問題,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又過度偏重於應試,社會教育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已經超越了正面影響,孩子自我教育功能盡乎喪失。
若說教育孩子有難度,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不僅光指養那麼簡單,現在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養這種保障本身已經不成為問題。但是育卻成了最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因為家長們普遍缺乏現代育兒觀念,更無系統論育兒的思想,都在機械地相互模仿,絕少有獨立育兒觀念和思考者。
既然育兒形勢如此嚴峻,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明明白白的家長,做一個有系統育兒觀念、內容、計劃、方法的合格父母呢?下面我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展開。
一、育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家長必須要直面。
1、孩子成長離不開大大小小的環境,環境變化非常複雜,才導致育兒變的複雜。
家長必須要清楚孩子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隨著現在信息渠道的豐富,交通的四通八達,孩子對世界的了解,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時代。遠且不說,孩子坐在家裡就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家長不圍繞孩子為核心,去關注孩子所接觸的大大小環境,你可能真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受什麼樣環境的影響。因此說,目前的形勢正讓育兒變的更加複雜,變數更多。
2、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個動態學習的過程,家長怎樣教,教什麼成了大問題。
孩子自打出生後,每天都在成長,而教育則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之中。很多家長等孩子都進入了青春期了,還沒有搞清楚怎樣教育孩子,甚至具體到該就哪些方面進行教育。結果待孩子教育成長問題扎堆出現時,想再進行教育矯正已經就遲了。不少孩子就這麼被毀在不學習的父母手裡,而家長們卻認為孩子不爭氣,去指責孩子你說有道理嗎?
3、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獨立的能力,絕不容忽視,否則就容易出現問題。
要說育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恰體現在孩子像個謎團,家長根本讀不懂孩子的心理世界。連教育對象都不了解,又如何實施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呢?對孩子教育恐怕最難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獨立生活與學習的能力。如果家長不圍繞孩子的相應年齡段去思考,並進行有針對性落實教育內容,你真根本做不到培育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二、系統論觀點都包括哪些內容,家庭必須要清楚(結合我自己育兒的經歷來描述)。
1、家長必須要清楚地掌握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特點。
我在自己孩子出生後,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每一年度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是什麼?我只有搞清楚這些,才能算是初步了解孩子啊。但是查閱了很多資料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哪一本書去專門寫你的孩子該怎樣教育,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再總結,再提煉。終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育兒需要悟,仔細觀察,親密接觸,才能悟出孩子的身心特點。
2、家長必須要掌握育兒的核心內容,有明確的目標,可行性計劃。
為了讓育兒有章可循,我特意把孩子的成長教育按著幼兒段、兒童段、少年段、成年段去切成大段,再把每一段細化。這一操作才發現,原來就和寫一部作品前,列提綱一樣,把提綱列的越合理,可操作性就越強。圍繞育兒計劃,必須要明確核心內容是什麼?通過長時間的認真思考,我終於確定了以「好孩子好父母好習慣好品質」為核心,有了核心主旨,再圍繞育兒計劃做完善便目標就更清楚了。
3、家長必須要清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教育絕不是孤立的存在,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必須要考慮到教育的類別,主要有學校教育:以知識學習和德育培養為主;家庭教育:以人格的完善和好習慣好品質培養為主;社會教育:以遵守社會公德與秩序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主;自我教育:以自身經歷的收穫、經歷的挫折與失敗、外界的評價等綜合去反省自己該如何做人做事。如果能把這四類教育形式,融入到以孩子個體為核心的教育中來,無疑可以減少來自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提高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三、怎樣去落實育兒的具體內容,家長必須要做具體執行人。
1、父親教育要回歸本位,避免孩子媽媽負重獨擔,才能使孩子享受正常的父親母親教育。
在任何一個家庭里,父親對兒女的教育都應成為責任主體,但是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是,有至少六成以上的孩子父親教育缺失。只能由母親作為孩子教育的主體,這樣一來,在現代育兒環境中,是很難把大量的育兒內容得以落實,因為女性的感性思維極易受情緒化影響。所以,僅拿我自己來講,在孩子上高中之前的十幾年時間裡,我一直都把父親教育作為主體責任來落實,實踐證明,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好處。
2、不把家庭教育內容推脫給學校,學校老師永遠不可能代替家長去為孩子實施家庭教育內容。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生活以後,實際上就已經開始接觸學校,學校是一個集體,這完全不同於以孩子個體為核心的家庭生活。讓孩子融入到集體生活中,接受集體秩序感的培養,從而讓孩子學會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班級紀律,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打下基礎。非常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忽略掉了。因為失去家庭教育為載體的學校教育是沒有根基的,學校老師永遠不可能代替家長去為孩子實施家庭教育內容。所以說,想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和中學有良好的生活與學業發展,必須要在家裡讓孩子學會遵守家規、養成好的習慣與品質,這樣在進入學校集體生活中才會有出色的表現。
3、隔代老人沒有教育孫輩的義務,年輕父母不要把責任強加給老人。
如果你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必須要優先解決隔代教育對家庭教育的負面干擾和影響。因為隔代老人對孫輩的非理性的溺愛與縱容,幾乎會毀掉一代人。如果年輕父母再不承擔起育兒責任主體工作,孩子就相當於在家庭教育缺失狀態下成長。儘管老人們對孫輩的照料非常辛苦,但是他們越位代替了兒女對孩子的悉心教育,唯有明事理的老人才清楚這個道理。如果說00後一代孩子教育最大的癥結所在,那便是父母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比例過大。
四、怎樣解決來自環境對育兒的負面影響,家長需要從觀念改變做起。
1、家長在育兒時,不要和其他家長攀比,必須要具備獨立的育兒思想。
如今育兒攀比現象已經不成為新聞,大家都見怪不怪,就如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擇校,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補課班等。所有的東西都是在一窩蜂狀相互模仿與攀比。只有極少數優秀家長能夠抵制住這種不良風氣,靜心在家裡邊自我學習,邊精心培養和教育孩子。通過對那些進入名校的孩子家庭進行調查,會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具備育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
2、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相比,就專注於培養自己。
因為專注,才會心無雜念,才會使育兒世界變的更安靜。專注一般都體現在家長不會總看著別人怎麼教育孩子,而去嘗試模仿學習。只是圍繞自己孩子為中心,根據自身家庭和學校實際情況去實施針對性教育。沒有了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閒心,反而會讓家長更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孩子有哪些優點與缺點。因為對家長來說,拿自己孩子缺點去別人家孩子優點,永遠都會讓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3、避免學校老師和其他家長對孩子的不客觀評價,不受負面評論的誤導和影響。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避免不了接受外界的評價,如學校的老師,同學的家長,家裡的親朋好友等,很多家長對外在評價特別敏感,且又缺乏最起碼的理性。只要別人說自己孩子好,那便真的認為孩子非常好,完全不會做主觀判斷。如果哪天老師向家長反應孩子在學校有什麼問題,則會讓敏感的家長特別焦慮不安,但是不安之中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在這裡我要告誡家長朋友們,千萬別輕信別人對孩子的評價,除非這個人對你孩子非常了解,且又有良好的教育修養。因為任何不靠譜評價,都會影響你的判斷力,對你產生誤導。
結束語:一口氣寫下上面的文字,很難把一個寬泛的涵蓋面比較大的主題剖析透。但是如果能夠以提綱挈領式的啟發與引導,讓你從混沌中清楚過來,我這想這篇文章就有現實意義了。畢竟育兒是一個大型工程,時間跨度至少有18年,長者就達幾十年。如果家長不把家庭教育當成系統工程來對待,你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學習專業技術,更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專業育兒者。說到此,我不知道你是否突然發現自己對家庭教育所知甚少?那也不要急,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認真思考,重新面對你的育兒觀念、思維方式和手段與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