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無法原諒?馬伊琍選擇離婚帶走自己的錢,網友:回家沒有誘惑

2019-07-29   環球女訊

女訊帶你環球游,不錯過每一件女性新鮮事。

昨天,文章和馬伊琍11年的婚姻徹底畫上了一個句號


還記得當年文章出軌,馬伊琍扛著輿論的重壓,說了一句「且行且珍惜」,就被一眾網民們劃分到「大奶教」的一員

狗仔們更是每天死守馬伊琍,就是想拍到她最狼狽不堪的一面

馬伊琍在2010年做客某訪談節目時,就曾談及她的婚姻愛情觀,表示自己「為家妥協程度不可想像,但屬心甘情願」,並說這樣的犧牲程度不是「每個女人能做到的」。

「我們家總是我在妥協,但是我比較心甘情願。」

而「出軌門」過去五年後,馬伊琍用一句「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向全世界告知,自己不願再妥協下去了。

為什麼有人覺得離婚可恥?

事實上,馬伊琍和文章的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

  • 一個是出道較早,成名較早的女明星;
  • 一個是沒什麼作品的表演系在校生

「女強男弱」的組合,再加上九歲的年齡差都讓這段愛情與傳統認知相悖

世俗重壓之下,文章和馬伊琍結婚不僅沒有度蜜月,甚至沒有擺酒,僅僅只是去領了個證,有一些朋友甚至不知道他們結婚了

對此,馬伊琍表示:只要覺得自己「不能給予對方更多東西」,就會選擇退出,也就是離婚。

對馬伊琍來說,妥協也好,離婚也罷,都是她自己的選擇

哪怕愛情出現裂痕,對她來說,這份關係中仍然有著她想得到的東西,所以她在風口浪尖堅持了下去。

如今兩人離婚,也是她看透愛情殘骸後的脫身而出。

馬伊琍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可卻還有不少中國女性深陷婚姻中無法自拔

甚至在很多人心中,離婚是可恥的。

為什麼?

因為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在傳統上並不以個人為社會組織的最小組成單位

傳統中國家庭

農耕文明時代,中國政府徵收賦稅和服役的依據是「戶數」與「丁口」(也就是家庭數與每戶家庭中成年男子的數量)

計算財產以每戶家庭所擁有的共同財產作為標準(成年子女若與長輩分家析產,會受到輿論壓力乃至刑罰)。

作為官學的儒家,也以「修身齊家」作為「治國平天下」的必要基礎

在傳統文化視野下,離婚是打破原有穩定的家庭結構,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亂行,是影響賦稅、擾亂統治秩序、解構國家基石的心腹之患。

這一思維習慣延續至今,時至今日,大多數中國人仍以離婚為恥,談離而色變

羅子君曾哭喊不願與陳俊生離婚 圖/《我的前半生》

而必須注意到的是,婚姻雖仍是當代中國大多數家庭得以合法組建的基礎,但社會結構的最小組成單位,已經逐步由家庭替換為了個人

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國家治理能力和組織程度不斷提升的必然

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婚姻與社會、公眾的關聯性在弱化我們不必再為婚姻賦予過多的社會意義、公共效果,反應該更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權,為其提供寬鬆包容的社會環境,畢竟現代婚姻本質上只和當事人有關

圖/《最完美的離婚》

而至於離婚這一現象本身,更不應對其加以的簡單粗暴的解讀。

馬伊琍為何敢離婚?

《奇葩說》上薛兆豐教授曾用經濟學的邏輯講明白這麼一件事:

「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簽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資源來辦企業,男女雙方給出來的資源包是不太不一樣的,有身體、有生育能力、有容顏、有家庭關係、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

那麼,先付出的妻子要求男方給點抵押,比方說在房產證上加自己的名字好過等著男性在中年事業有成之後回報自己

這就是婚姻中的物質保障問題。

而物質,也是部分女性能從婚姻中獨立的底氣。

中國古代且不提女性地位極低,低到全社會大肆鼓勵貞節烈女的明朝;

就連對女性相對友好的唐朝,也在女性的財產使用和繼承上設立了諸多限制

圖/《江山風雨情》

  1. 男性成員所占的財產份額大於女性
  2. 丈夫擁有財產所有權,妻子不可過問
  3. 妻子的陪嫁資產「以夫為主」,從最寬鬆的操作上,夫妻可共同使用妻子嫁妝,但夫家財產卻不是妻子的(除非上輩所有人、平輩所有男性都掛掉,而她既是母親或長嫂又選擇不另嫁;若要另嫁,夫家的財產可都得留下)。

在制度森嚴的大環境里,即使女性有反抗的心,也沒那份力

當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多樣可能性的時候,自然有人來鬆動這樣已然制度化的、極度反直覺的不公平

圖/Access

Jay-Z夫婦簽訂的婚前協議中就提到:

  • 如兩年內離婚,碧昂絲可以拿1000萬美元 ;
  • 若婚姻維持下去,
  • 碧昂絲每年可領100萬美元,最高可領15年;
  • 每生1胎,Jay-Z將支付碧昂絲500萬美元。

可是,當大家沒有底氣時,「大奶教」就會越來越壯大。

  • 曾說「回家就好」,經歷了陳思誠「出軌門」的佟麗婭;
  • 剛生下一名男嬰,丈夫林丹卻被爆料夜宿嫩模的謝杏芳
  • 還有「攔不住有人往上撲,我們家人是男的,你讓他占便宜就占唄」的徐帆;
  • 以及丈夫「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的林鳳嬌

面對丈夫不忠,有網友敬佩這些女性不哭不鬧不折騰,坦然接受浪子回頭,「識大體」,給足男人面子,也給足自己後路

可女性的後路憑什麼只能靠「原諒出軌男」來給?

在馬伊琍和文章的婚姻中,馬伊琍始終是強勢的那一方哪怕在文章大紅大紫、而她退居二線時也是

這一點,從馬伊琍的外號「馬司令」就能看出來。

對婚姻,對事業,馬伊琍有很強的控制手段,她控制著家庭的財務,掌管著影視公司,文章拍戲她當製片人。

近幾年,隨著參演《我的前半生》、《找到你》等影視劇,其事業也逐漸迎來第二春

當馬伊琍提出離婚時,她是有底氣的。

她的後路是自己的事業與財產。

這樣看來,與其嘲笑馬伊琍淪為「大奶教」的一員,倒不如看看她做此選擇的根本原因

她擁有隨時全身而退的底氣,因此也能選擇擁抱愛情最後的溫存。

別把自己的底氣拱手讓人

「大奶教教徒」是對不少中國女性的污名化稱呼

被這樣稱呼的女性,往往經受著更根深蒂固的社會影響更遵從、維護婚姻中跟利益深度捆綁身份的規則,也更「慣著」丈夫

中國的正室被馴化得太「偉大」了。

圖/《娘道》

在外頭要保護不忠的丈夫不被欺負,要打丈夫甩不掉的小三及時止損,對內要穩住自己的地位,要維護全家的體面

她們被丈夫跟小三欺負的時候,滿心的苦水只能往肚子裡咽,還要勸自己冷靜。

她們為何非得經歷這些折磨?

也許通過馬伊琍的例子,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在被傳統文化、社會風氣及經濟因素所限制的婚姻關係里,女性需要自己給自己底氣

這底氣,可以是內心上的不受外事干擾的堅定

也可以是事業、財產帶來的外部推動力

別把全部人生託付給另一半,別讓自己在離婚之後一無所有,就是女性在面對婚姻困境時,敢於離婚的底氣。

而有底氣的女性,才能夠自由地選擇是離婚,還是原諒。

永遠永遠,別把自己的選擇餘地拱手讓人。

關注環球女訊,關注不一樣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