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十級疼痛?風濕科主任教你怎樣控制它

2019-06-04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本期專家

生病了,一般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但你知道這種疼痛感其實分為十個等級嗎?

今天來聊聊有「王者之痛」綽號的疾病——痛風。

痛風的高發人群多為年紀大、愛吃海鮮的人,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患有痛風。

痛風發作時,它的疼痛級別竟然和母親分娩的十級疼痛一樣——痛到寸步難移,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身體殘疾,步行時需要拐杖支撐。


《2016年中國痛風診療指南解讀》的公開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痛風的患病率達到 1%-3% ,且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達到 5%-23.4% ,可以說是非常高的數據了。

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及沿海城市,痛風的發病率甚至超過 20% 。



劃重點——痛風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化,何主任說 10 多歲的孩子患有痛風已不足為奇,20 來歲的男性患有痛風也是很常見了。

從目前的醫學數據來看,痛風有可能發展為僅次於糖尿病以外的第二大代謝病。因此,我們應重視痛風,更要多了解預防痛風的方法。

痛風是什麼?

痛風是指因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而引起的一組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為高尿酸血症,反覆持續發作的急性關節炎。

其發作時的疼痛大多是急性關節炎引起的,嚴重者還會出現痛風石的沉積。

因痛風引起的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到了晚期還會引起腎臟的病變,即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的腎結石。


生活中如何科學挑選食物?

說起嘌呤,不得不提痛風患者的飲食,畢竟痛風的發作與嘌呤密切相關——嘌呤是體內代謝的一種產物,當其數量過多時,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常見的食物中,含嘌呤的程度可分為四類:


圖中第一類屬於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何主任建議痛風患者儘量不要吃這類食物;

當痛風發作時,最好不吃第二類的食物;而在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第三、第四類的食物。

同時,何主任建議痛風患者多吃櫻桃、檸檬這兩類維生素高的水果,同時適量喝一些茶和牛奶,對痛風的預防都有不錯的幫助。

茶裡面的茶多酚對尿酸排泄也是有幫助的,不過要注意儘量喝淡茶,且最好在飯後一小時喝。


櫻桃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其中的抗氧化物質可促進尿酸的排泄,花青素可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痛風的疼痛。


檸檬富含維生素C和鉀、硒等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檸檬對痛風、腎結石等疾病有一定的幫助,平時不妨用來切片泡水喝。


何主任提醒大家,痛風患者應避免抽煙喝酒,酒精的含量跟人體血尿酸的水平密切相關,根據不同酒的種類,所含的嘌呤量還不一樣。

嘌呤量最高的是陳年的黃酒,第二是啤酒,第三是黃酒,第四是白酒,第五是紅酒。

如果真的要喝酒,每天不超過 150 毫升的紅酒還是可以的。


此外,鈉鹽容易引起尿酸的沉積,痛風的朋友如果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腎病等,就必須嚴格控制每日攝入鈉鹽的量,最理想的是每日攝入量低於 6 克。


飲食和痛風發作的關係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痛風的發作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我國痛風高發的三座城市:重慶、山東青島和廣州。

重慶是我國痛風高發的第一城市,也是高尿酸城市,俗話說「火鍋配啤酒,尿酸往上走」。


青島地區海鮮飲食居多,其痛風人群高達 20% 以上,被譽為痛風冠軍城市。


廣州最愛老火靚湯,殊不知痛風也最愛它。老火湯煮得越久,嘌呤都會煮出來,所以廣東老火靚湯的嘌呤是非常高的,痛風患者要少喝或者不喝。


痛風需要忌口嗎?

要。因為我們從食物中攝入的嘌呤,直接影響體內血尿酸的健康水平。

一般來說,體內 20% 的尿酸是從高嘌呤食物中過來的,其餘的 80% 是體內嘌呤代謝引起的,因為食物中的嘌呤很少被機體利用,所以大部分都轉化成尿酸。


正常的尿酸值是多少?

一般來說,男性正常的血尿酸值是 150-380 μmol/L,女性正常的尿酸值是 100-300 μmol/L,女性更年期後的尿酸值和男性的尿酸值是接近的。

當男性的尿酸值大於 420 μmol/L,女性的尿酸值大於 360 μmol/L時,就需要進行治療了。


謹記治療口訣「56789」

5:對有痛風石的患者來說,尿酸值應低於 300 μmol/L,也就是 5x60=300 ,才是血尿酸的達標值。

6:非痛風石患者的尿酸值,應低於 360 μmol/L。


7:超過 420 μmol/L,這是男性和絕經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的診斷指標之一。

8:如果超過 480 μmol/L,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糖、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人群,雖還沒痛風發作,但要開始治療來降尿酸了。

9:當高於 540 μmol/L,無論有無痛風和有無危險因素,都需要開始降尿酸。


高尿酸不等於痛風

何主任提醒大家,高尿酸血症並不等於痛風,高尿酸血症大概只有 5%-18.8% 會發展成痛風,甚至有 1% 的痛風患者尿酸始終不高。



痛風四個時期的症狀

無症狀期:沒有疼痛。

只是尿酸很高。

急性關節炎期:腳趾特別痛。

常見症狀為大足趾關節紅腫疼痛,晚上發作居多。

間歇期:疼痛短暫消失。

關節會停止疼痛,但大多數患者會反覆發作。

慢性關節炎期:活動受限。

發作次數漸趨頻繁,持續時間長,疼痛逐漸加劇,間歇期縮短,同時受累關節逐漸增加,緩解僵硬變形,活動功能障礙或喪失。

何主任支招

幫你預防痛風

第一招:穴位按摩

按摩大敦穴能有效緩解痛風時足大趾的疼痛症狀,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

用大拇指按揉 2-3 分鐘即可,要注意別讓指甲把皮膚弄破了,按摩力度不宜太重。


第二個穴位是腕骨穴,能改善痛風骨節的臂痛,以及改善四肢不溫的症狀,按壓 2-3 分鐘即可。


第三個穴位是風市穴,能改善下肢痿痹、腰腿酸痛的症狀。


第二招:保健食療

何主任今天分享了三款保健食療方,讓我們遠離痛風時還能擁抱健康。

第一款是土茯苓粥,用清熱祛濕、解毒排泄的土茯苓 30 克,加上 50 克粳米來熬製成粥,調理腸胃、健脾祛濕,對治療痛風有不錯的幫助。


第二款是玉米須茶飲,將 500 克玉米須洗凈、曬乾,剪成 2厘米段備用。每次取 15 克,沖泡,代茶飲。

常喝玉米須茶,助於祛濕、利尿、排便,同時促進尿酸的排泄。


第三款是百合薏米蘆根湯,將 10 克蘆根洗凈,煎汁,再用煎汁加水,將洗凈的 30 克薏米煮到八成熟時,加入洗凈的 30 克鮮百合。

繼續小火加熱至食材較熟爛即可,得煎湯約 500 毫升,分兩次食用。

清新潤肺的百合含有秋水仙鹼,對痛風的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薏米祛濕;蘆根止痛、排尿酸。


以此同時,痛風患者還應遵循三低一高的飲食控制原則——低嘌呤或無嘌呤飲食,低鹽飲食,低熱量攝入以及大量喝水,爭取每天小便的排泄大於 2000 毫升。


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好好改變我們的不良飲食習慣吧。患有痛風的朋友們記住以上的飲食控制原則,常按摩穴位緩解疼痛,祝早日康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fEHGmwBmyVoG_1ZByS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