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選修必記的34個關鍵句子

2020-04-08   教育分享第一線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必記的16個關鍵句


1.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運載體,最常用的運載體是質粒。

2.獲取目的基因可通過如下三種方法: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和通過DNA合成儀用化學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PCR技術擴增的過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熱(90~95 ℃)變性後解聚為單鏈(即變性),引物與單鏈相應互補序列結合(55~60 ℃,即「復性」),然後在熱穩定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複循環。

4.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個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除目的基因外,還需啟動子、終止子及標記基因等


5.標記基因的作用是為了鑑別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

6.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係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生活需求。

7.植物組織培養就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控制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8.進行植物體細胞雜交,必須先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製備原生質體,再用物理法或化學法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9.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核移植、動物細胞融合及單克隆抗體製備等。

10.人們常將動物組織經胰蛋白酶消化後的初次培養稱原代培養;將貼滿瓶壁的細胞重新用胰蛋白酶處理,然後分瓶培養稱傳代培養。


11.動物細胞核移植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已經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並發育成一個新的胚胎,該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

12.單克隆抗體製備過程中涉及兩次篩選,第一次是利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排除未融合的親本細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種核的細胞,只留下雜交瘤細胞;第二次是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13.哺乳動物精子發生是從初情期開始的連續過程,卵細胞發生自胎兒期即形成初級卵母細胞,至初情期完成減數第一次分裂,至受精時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

14.當在卵細胞膜和透明帶間隙觀察到兩個極體時,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這是判斷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標誌

15.透明帶反應及卵細胞膜反應分別是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二道屏障。

16.生態工程的原理包括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物種多樣性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整體性原理及系統學和工程學原理

《生物技術實踐》必記的14個關鍵句

1.20 ℃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酒精發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

2.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中的色素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

3.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當O2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

4.當O2、糖源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

5.腐乳製作過程中鹽、酒、香辛料均具防腐殺菌功能,其中酒含量宜控制在12%左右。

6.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7.進行微生物培養時,雖然各種培養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若將尿素作唯一氮源,可篩選出尿素分解菌;若將纖維素作唯一碳源,則可篩選出纖維素分解菌。

8.純化菌種的接種方法可包括平板劃線法(工具為接種環)和稀釋塗布平板法(工具為塗布器),後者可用於活菌計數。

9.在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過程中,採用剛果紅染色法,在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10.常用的剛果紅染色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培養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進行染色,另一種是在倒平板時即加入剛果紅

11.運用稀釋塗布平板法進行計數,每克樣品中的菌株數=(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代表塗布平板時所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

12.當菌落數目穩定時,選取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在同一稀釋度下,至少對3個平板進行重複計數,然後求出平均值,並根據平板所對應的稀釋度計算出樣品中細菌的數目。

13.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餾、壓榨和萃取等,由於水中蒸餾會導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的水解,因此,檸檬芳香油的製備通常使用壓榨法。

14.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於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同時還受到原料顆粒的大小、緊密程度、含水量、萃取溫度、時間等的影響。一般來說,原料顆粒小、萃取溫度高、時間長、需要提取的物質就能夠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