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飛彈真正厲害之處:射程超遠,每個核彈頭都能獨立機動變軌

2019-10-08     123軍情觀察室

東風-41飛彈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核飛彈系統,在今年的大閱兵上首次亮相,此外閱兵中還展出了東風5B和東風-31,那麼目前最先進的東風-41和這兩款洲際飛彈到底有什麼技術上的不同呢?

東風-5是中國1965年決定研製的洲際飛彈,採用的是發射井發射,裝的是液體燃料和二級火箭推進,在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儀式上東風-5首次亮相時,還是以彈頭加上兩級彈體一共3段展示的。

到了後來的東風-5B改進型時,就只分為了兩段展示,即彈頭已經和第二級彈體結合,第一級彈體則仍然獨立。

1986年東風-5最終定型時,其射程達到了12000km,命中精度大約為500米,東風-5的亮相在當時震驚世界,但是它精度仍有提高的空間,而且比較大的缺點是只能攜帶單一核彈頭。因此東風-5服役後,在其為基礎很快改進了東風-5A和東風-5B。

東風-5A的最大特點是提高了射程和精度,外界估計因為採用更好的推進裝置,其射程提高了至少1000到3000km。此外因為採用了更好的控制系統,精度也有大幅度提升。東風-5B也真正實現了多彈頭,即集束彈頭,外界猜測它一次攜帶的彈頭數量大約為4到6顆左右。2006年左右東風-5B開始服役,如今70周年閱兵上仍然有東風-5B的身影,證明其技術仍然十分先進,也仍然承擔著中國的戰略核威懾任務。

今年閱兵儀式上還展出了東風-31AG,它其實是東風-31的改進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不依託公路部署,直接在野外發射,這一點極大地提高了打擊的突然性和自身的生存率。而其前輩東風-31和東風-31A一樣,都只能夠在公路上機動和部署。東風-31大約是在1995年開始正式裝備的,2009年首次閱兵展示,與之前的東風-5相比,其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據估計為100米到300米左右,而且它比東風-5多了1級一級動力,即3級推進,燃料也變成了固體。東風-31A則是在東風-31的基礎上升級了突防能力,讓飛彈更加難以被攔截,東風-31A有誘餌裝置,再入大氣層時誘餌幾乎和彈頭難辨真假,完全能夠迷惑攔截系統的雷達,讓其分不清楚從而消耗其反應時間,增強打擊能力。


而東風-41就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第三代洲際戰略飛彈了,它在工藝水平,燃料技術,多彈頭技術,突防能力,射程上都極為先進。


東風-41據估計1999年之後才開始列裝,其推進為3級固體燃料,發射方式更為綜合,不但能夠實現發射井發射,而且也可以進行公路機動發射。東風-41的特點之一是射程很遠,大約為14000km以上,是不折不扣的全球覆蓋。

東風-41的另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採用的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了。眾所周知,洲際彈道飛彈的彈頭需要再入大氣層,而以往的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往往是把全部彈頭裝在一個戰鬥部里,雖然也是在戰鬥部再入大氣層之前釋放多個彈頭,但是其打擊的目標仍然只是一個,因為釋放後彈頭沒有控制,只能依靠慣性下落,落地之後的範圍也基本上不會超過一個城市的範圍,其概念類似於子母彈。


而東風-41採用的全新技術,其淵源是於一箭多星,全稱則為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僅有少數國家能透徹掌握,它的本質根本不同於較為原始的集束炸彈式的多核彈頭慣性落地,雖然東風-41仍然是在再入大氣層之前釋放多彈頭,但是釋放之後,因為每個彈頭都有自己獨立的姿態導航控制系統,因此可以打擊完全不同的目標,不同的彈頭再入大氣層的位置不一樣,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可以實現獨立的變軌機動,可以臨時調整攻擊目標,打擊一個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甚至打擊多個不同位置的城市,是大國的絕對殺手鐧。因此東風-41的先進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更難攔截,打擊能力更強,這才是東風-41的真正先進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1L0rG0BMH2_cNUgd8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