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超長梅雨季
上周,杭州終於出梅了
沒有一絲絲喘息
高溫天如期而至
這兩天白天的氣溫讓人感覺
夏天熟悉的配方,終於又回來了
今天是大暑節氣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今天最高預計可達到37度
中午,餘杭區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大暑如何養生?看看中醫專家的建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劍平副主任醫師介紹,中醫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這是六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自身調節機制,使人體生理活動與六氣變化相適應,所以正常情況下,六氣不會使人生病。
但六氣過多或不及,都會引發人體不適,甚至引起疾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大暑,熱氣猶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熱、氣溫最高的時期,暑氣過多久容易引起疾病。「像今年梅雨季超長,雨水特別多,濕氣過剩,出現身體不適來中醫科就診的患者也有小幅增長。」李劍平副主任介紹,濕阻、陰暑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
大暑要預防「空調病」
今年32歲的小徐(化名)是某銀行員工,因為患有慢性胃炎,一直在浙大一院中醫科就診調理。前段時間,儘管天氣不熱,但他總是感覺全身乏力,通身不舒服,胃口也大不如前,還幾次同事約他出去吃夜宵都只是眼巴巴看著,一點都不想吃。而他也常常感覺睡不夠,情緒也比之前暴躁了不少。
以為又是胃炎發作的他再次來到浙大一院中醫科就診,接診的李劍平副主任問診後,發現他舌紅苔白膩偏黃,脈濡細,辯證為陰暑。「中醫講的陰暑,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空調病。」李劍平解釋,陰暑是指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中氣內虛,以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導致的疾病。
原來,雖然今年高溫天不似往年,但天氣還是比較悶熱的,小徐所在的銀行每天都開了空調,小徐所做的工作需要時常外出,一會在空調房,一會又在悶熱的室外,頻繁的驟冷驟熱引發陰暑。服藥後,小徐的情況已經得到了緩解。
李劍平副主任也提醒,預防陰暑,除了不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還需要適當運動、多出汗。「中醫排濕有汗液、小便、大便三條出路,出汗不僅可以散熱還可以緩解體內的濕氣。」很多人夏天特別討厭出汗,但其實適當出汗的感覺也非常棒哦。
超長梅雨季內濕患者增多
大暑要預防暑濕
「除了像陰暑這樣每年都常見的患者,今年濕阻患者也較多。」李劍平副主任說,濕氣對人體的侵犯不如暑邪傷人,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今年雨水多,濕氣旺盛,還是有很多患者因此感到不適。
從中醫角度,濕邪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是由於空氣中濕度高或環境潮濕致人外感濕邪,比如一些住在地下室或水下作業的人特別容易患病。
而內濕則是脾(陽)氣虧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人體的脾臟是一個喜燥惡濕的器官,具有運化水濕的功能,當體內濕氣過多,超過脾臟的運化功能,就會產生內濕。」李劍平副主任解釋,內濕患者有四大典型症狀:飲食差、食少;腹脹、痞悶;身倦乏力、周身酸重,有「身重如帶五千錢」的說法;便溏,大便粘滯、不成型,「內濕的人更容易被外濕侵犯。」
李劍平副主任強調,濕阻患者尤其要預防夏秋季腹瀉。
大暑養生,這三件事要做好
大暑養生,浙大一院中醫科專家也強調了三點。
大暑要養心
中醫「四季養生」的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人容易煩躁不安、口渴心煩、胸悶氣短,所以暑天養心很重要(其他季節對應的,春季養肝,秋季養肺,冬季養腎),要保持心情舒暢。
大暑清心的一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吃一些清涼的食物,比如西瓜、梨、蓮子心等,西瓜皮在中醫稱之為「西瓜翠衣」,具清熱解暑、瀉火除煩、降壓等功效,我們之前在一期「周末吃它」中也做過相關介紹。
點擊圖片,西瓜皮的妙用學起來
大暑要健脾胃
大暑時節,天氣更加悶熱,江南的空氣中本身濕氣就高,濕邪最易乘機而入,所以要健脾胃,可以多吃一些酸性食物,比如烏梅,上能斂肺氣,下可澀大腸,入胃又能開胃、生津、止渴,最為應季。
同時,飲食也要清淡一點,少吃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大暑可適當晚睡早起
中午需午休
大暑時人體易出汗,消耗大,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人體能量,「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
我們的睡眠節律隨著季節變化可以適當調整,夏天可以適當晚睡早起以適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又不宜太晚,晚睡並不是提倡熬夜。而夏季的中午是陽極陰生的時刻,11:00-13:00正是午時,心經當令之時(心的經氣旺盛的時候),心需要靜養,可以適當午睡,安神養心。
清暑益氣湯
DA SHU
最後的大放送!浙大一院中醫科和中藥房的專家給大家推薦了一道夏季祛暑的絕好「飲品」:清暑益氣湯。它有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用於外感暑熱,氣津兩傷,暑熱過甚,汗出過多,傷津耗氣,口渴體倦等症狀。方中的西洋參味甘性涼,益氣生津,西瓜翠衣清解暑熱,止渴利小便,荷葉清熱解暑,石斛和麥冬養陰清熱生津,知母和竹葉清熱除煩,甘草和粳米益胃和中。有需要的患者可以找醫生開方抓藥。
石斛
荷葉、麥冬、冬瓜皮
西洋參
浙大一院中藥房豆久鋒副主任中藥師供圖
浙大一院中醫科專家門診安排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為中醫文化,點贊
大暑養身Get,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h91enMBnkjnB-0zsq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