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貝寶貝 給你一點甜甜
讓你今夜都好眠
我的小鬼小鬼 逗逗你的眉眼
讓你喜歡整個世界……
明亮的病房、輕柔的呢喃
漂亮的寶貝「安安」
出生在充滿愛意的浙大一院
誰能想到
她的媽媽在孕25周時
感染了新冠肺炎
她差一點就來不到這個美麗新世界
臨近生產,因為疤痕子宮
母女倆再次面臨危機
浙大一院醫護人員又一次守護平安
「孩子和浙一有特別的情緣,李央主任說孩子平安誕生可以叫安安,我們覺得寓意特別好,孩子小名就叫安安了。」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產科病房,剛剛升級為二胎媽媽的王女士(化名)笑靨滿面。一旁的家屬也激動不已,2020年1月27日、4月23日這兩天成為他們人生中抹不去的記憶。
醫生們永遠記得1月27日那天傍晚:一陣急促的警笛劃破暮色籠罩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孕25周的王女士此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進展迅速,從省內某地轉院至之江院區。當時,躺在病床上的王女士滿眼淚水,眼裡流露的,是恐懼、是焦急,還有渴望......
她是一名39歲的高齡產婦,也是被浙大一院成功治癒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感謝你們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次生孩子我還來浙一!」新冠治癒出院時留下的這句話如今已成現實。4月23日晚上8點08分,王女士在浙大一院剖宮產生下女兒,母女平安。「浙一是省里最好的醫院,我心裡很踏實!」一句踏實,道出了浙大一院給患者帶來的幸福感、安全感,這個開局略有揪心的故事終於皆大歡喜!
最困難的時候,有TA們陪伴
「剛轉院的頭兩天,焦慮!」王女士說,她最擔心的就是病毒會不會影響孩子,還能不能順利待產。一切尚未反應過來,突如其來的高燒讓她更加恐懼,「燒到了39℃,一整夜都睡不著,我叫了好幾次,讓醫生給我開藥,但他們沒有依著我。」王女士回憶,因為自己是孕婦,能不能用藥、用多少藥,醫生慎之又慎,「他們告訴我自己熬過去就會有抵抗力,為了寶寶再堅持一下,沒想到他們說話這麼『靈』,過了兩三天體溫就正常了。」
在浙大一院醫護人員的治療和疏導下,王女士的病情漸漸受控,心情也好起來。「醫生和護士每天都會跟我來談心,我有什麼疑問他們都會解答。」王女士說,正是醫護人員的耐心、細心和愛心,讓她沒有絲毫距離感,一顆懸著的心如大石頭一般落地了。更讓她感動的是,處在懷孕後期的她胃口奇大,經常感覺吃不飽,醫院還特意每餐都為她準備兩人份肉菜、水果,仔細叮囑她要多喝開水、堅持下地運動,「這樣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值得信賴!」
出院後,我和醫護們的關係更近了
經過浙大一院科學系統的治療,2月12日,王女士新冠肺炎治癒出院,回到家鄉進行了為期3周的自我隔離。
「因為我是孕婦,醫院沒有給我準備出院的藥物,所以對我特別上心,自我隔離期間,醫院幾乎每天都會來電話,詢問我是否有身體不適。」王女士說,3月4日,她來之江院區複查,醫院還特別貼心地同時安排了產檢,「這是我出院後做的第一次產檢,當醫生說一切正常時,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出院後複查,助產士王方方在之江院區為王女士做胎心監護
3月5日,王女士的自我隔離也結束了,但她和浙大一院的情緣並沒有就此中斷,「俞伶護士長、蘇俊威醫生、產科的陳旭醫生,常常會給我發微信,問我恢復得如何,陳醫生還特彆強調要我關注胎動。」
而事實上,正是醫生的不厭其煩,才讓王女士又一次化險為夷。原來,與她保持密切聯繫的陳旭醫生每次都會讓她發回當地產檢的詳細結果,並從中看出了蛛絲馬跡。「她頭胎就是剖腹產的,屬於疤痕子宮,所以疤痕檢查結果非常重要。」陳旭介紹,隨著預產期臨近,遲遲沒有看到王女士的疤痕檢查結果,就直接打電話催促她儘快來浙大一院產檢。
感謝浙一,又救了我一命
4月23日,王女士來到浙大一院,檢查顯示子宮壁疤痕已經薄到僅剩0.5毫米,臨床上,子宮疤痕大於1毫米時孕婦相對安全,否則可能面臨子宮破裂、腹腔出血的風險,同時危及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我自己當時也懵了,陳醫生也很著急,跟我說『讓你檢查為什麼不檢查』。」王女士說,由於當地不具備檢查疤痕的技術,她本打算到孕39周再來浙大一院檢查,不想自己的情況竟已如此危險。
經過產科主任李央副主任醫師的評估,王女士必須要儘快剖腹產。根據相關要求,王女士接受了病毒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均符合標準。
當天晚上8點08分,由李央主任主刀,劉女士平安生下一個6斤6兩的女嬰。「子宮壁薄到什麼程度?打開腹腔,看到子宮下段廣泛肌層缺失,清晰看到寶寶漂浮的頭髮。」王女士的主管醫師王金希介紹,檢驗科陳瑜主任團隊的鄭書發和陳威震博士立即對羊水、臍血和胎盤進行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產科主任李央(右一)主刀,王女士平安產女
「感覺自己挺幸運的,浙一又救了我一命!」王女士透露,李央主任說孩子平安誕生,小名可以叫安安,家人也非常喜歡寶寶的這個充滿寓意的好名字,「我已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俞伶護士長還有當時的病友,她們都為我感到高興。」
一切,終於皆大歡喜!
小老妹出生,小湯圓來送喜
得知「安安寶貝」出生的喜訊,2月8日在之江院區出生的「元宵寶寶」小湯圓也通過媽媽送上了祝福,歡迎「小老妹」的到來。小湯圓媽媽也向我們透露了他的近況:健健康康,白白胖胖!
「已經長到13斤了,比較會吃,一天要吃8、9頓,少一點都不行。」電話那頭,小湯圓媽媽剛把他哄睡著,向我們細細講來出院後的生活。小湯圓爸爸已經正常復工,媽媽在家照顧兩個小孩,「小湯圓現在最喜歡盯著姐姐看,姐姐也常常說他可愛。」
眼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小湯圓媽媽特別感謝浙大一院的醫護人員,不僅治好了夫妻倆,使小湯圓未受感染平安誕生,還對一家人百般照顧,「我出院除了藥品,醫院還給了很多鈣片,我老公都沒有的,出院送給孩子的兩袋尿不濕也早用完了。」小湯圓媽媽說,在家還常常接到浙大一院的隨訪電話,關切他(她)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
最後,她還發來了一張小湯圓最新萌照,這也太cute了!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指導專家:產科主任 李央副主任醫師
李央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慶春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