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革命黨人中的智囊,策劃武昌首義的「實際主帥」

2019-08-15   中華人APP

鮮血染紅總督府轅門

1911年10月9日深夜。

武昌湖廣總督衙門。大堂上燃起許多紅字夾著黑字的燈籠,一群清兵和差役持槍和刀分列兩旁,清廷總督衙門參議官鐵忠居中,右坐漢陽知府雙壽、左坐武昌知府陳樹屏。他們在審判晚上抓來的革命黨人。身為湖廣總督的瑞瀓坐在籤押房幕後指揮。

劉復基

被捕之一的劉復基被押上堂,昂首挺胸地站著,兩眼圓睜。

鐵忠問:「你是革命黨?」

「是!」

「怎麼不跪?」

「哼,要我跪?你們是什麼東西!滿奴賣國賊!」這時幾個衙役拉住劉的腳鐐往下壓,他才坐在地上,依然未跪。

「你們為何要造反?有多少人?照直供!」

「你們為什麼要強占我們的天下,出賣我們的江山?照直說!」劉復基雙拳一舉,聲振全堂。

「不要胡說,到底有多少黨羽?」雙壽的問話語調軟多了。

「四萬萬!」劉復基大聲地說。

「頭子是誰?是不是蔣翊武?」

「不是!」

「他在哪裡?」

「不知道!」

陳樹屏態度溫和地說:「劉復基,這是性命攸關的事,你好好照直供。到底蔣翊武在哪裡?如果把他捉來,就不殺你,多好。」

「革命黨人是不怕死的,要殺就殺!」劉復基理直氣壯地回答,又指著陳樹屏罵道:「真不懂你們這些人,甘心當奴才,怎麼對得起祖宗,慚愧不慚愧?!」

鐵忠大怒道:「不是好東西,不要問了,殺了!」隨即提筆寫了「謀反叛逆劉復基一名梟首示眾」的斬標,昭示給劉復基看。

劉復基大罵:「滿賊!賣國賊!不怕你殺,殺一個劉復基,還有成千上萬的劉復基……」

於是,眾衙役將劉復基推向刑場。劉復基握著兩個拳頭,左右揮動道:「不要推,我有腳會走!」他神色自若地走出了衙門,見周圍看的人很多,邊走邊喊:「同胞們,大家快起來革命啦!推翻滿清韃子啦!」

就這樣,他走向刑場,和彭楚藩、楊宏勝英勇就義於武昌湖廣總督署東轅門外。時年27歲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

劉復基公開身份雖然是湖北新軍41標3營左隊士兵,其實卻是革命黨中的重要角色。

他是文學社、共進會這兩個革命團體聯合成立的反清武裝起義總指揮部常駐軍事籌備員之一。

本來,按照起義總指揮部的最後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一切準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然而意外的事故發生了。

10月9日下午,武漢起義總指揮部參謀長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試製炸藥時,引起爆炸,孫武面部及右手炸傷,被送往法租界同仁醫院藏匿醫治,所有旗幟、袖章、關防、文告、名冊等均被俄國巡捕搜去,清吏擬按名索捕,形勢十分危急。也就在9日早晨,隨部隊移防岳州的起義總司令蔣翊武向官長託詞告假,已從駐地趕至武昌小朝街85號軍事指揮部,準備組織武裝起義。這時,劉復基、彭楚藩等人正在討論起義計劃。至下午,有人前來報告漢口寶善里失事的消息,劉復基堅決主張當晚立即起事。他說:「與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時舉義,成敗利鈍,非所計也。」經過討論,眾人一致決議於9日夜半發動起義。蔣翊武當即讓劉復基草擬起義通知,定於9日晚12時城內外同時舉事,以城外炮聲為號。蔣翊武審閱後令人抄寫若干份,派人分頭向各標營代表及機關傳遞。這個簡短的通知對武昌首義起到重要作用。

通知發出後,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等人,守候在小朝街85號機關,等待各營舉義。當晚機關部人聲鼎沸,往來請示舉義者絡繹於途,劉復基開啟留聲機,放送音樂,藉以掩護。劉復基認為,此處為起義指揮部,自然需要有人駐守,但也是很危險的地方,不宜人數太多。他幾次催促同志們離此險地,見大家都不願離去,就誠懇地規勸他們說:「革命者雖然不怕犧牲,但可以避免的危險應當盡力避免,何必讓敵人一網打盡了呢?」他一直將一位同志送至樓下,方才上樓。

到了深夜,指揮部忽然聽到緊急敲門聲,劉復基知有變故,斬釘截鐵地對周圍同志說:「你們趕快翻越樓窗逃走,我去對付。」

他手持炸彈,站在樓梯口守候。清軍從樓下破門而入,衝上樓來,劉復基向上樓的清軍投擲炸彈,匆忙間未拉引線,炸彈未爆。清軍蜂擁而上,劉復基、彭楚藩被捕。蔣翊武也被抓捕,但因為化了裝,得以機智脫險。楊宏勝在給工程營送炸彈途中被軍警發現,投擲炸彈受傷被捕。當晚各革命機關被捕的多達30餘人。

策劃首義的「實際主帥」

有人說,劉復基是策劃武昌首義的「實際主帥」。

確實,劉復基在策劃武昌起義過程中居功至偉。

正當武昌起義籌備緊鑼密鼓之際,1911年9月中旬,湖廣總督瑞瀓得到密報後,來了「釜底抽薪」和「一石二鳥」,將29標3營,41標1營、3營和馬隊8標3營分別調往鄖陽、宜昌、岳州和襄陽等地。在這之前,他還將革命黨人勢力雄厚的新軍31標、32標以鎮壓「保路運動」的名義而先後調往四川。

武昌起義門

針對急驟變化的形勢,9月20日,劉復基主持「召集各代表在小朝街機關部開會討論應付之策」。他除要求革命黨人「努力奮鬥,以期突破此嚴重危局」,並且正確地分析了新軍外調的得失,指出「一旦武昌起義,分駐各處同志,能迅即響應,其效更大」。接著,他調兵遣將,安排專人與隨部隊外調的代表聯絡。代表會鑒於蔣翊武所在部隊出防岳州,蔣「勢必隨往」,必須擇人代理蔣職。按章程應由原文學社副社長王憲章代任,而代表們都表示,由於「目前事勢急迫,請王憲章、劉復基二同志共任之」。 革命黨人對劉復基的信賴由此「可見一斑」。

9月24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胭脂巷11號召開秘密會議,研究起義之事。由於起義總司令蔣翊武已隨41標3營左隊駐防岳州,會議由參謀長孫武主持。劉復基在會上報告了由他擬定的起義總行動計劃。計劃明確地規定了各標、營革命黨人起義時的指揮人員、攻擊目標和行動路線。此時,劉復基與共進會骨幹鄧玉麟一道,以常駐軍事籌備員身份駐部辦公,「為指揮部的實際負責人」。總指揮蔣翊武不在武漢,孫武雖為參謀長,「實際上鄧玉麟等於是孫的參謀長,劉復基又等於是鄧的參謀長」可見參謀來參謀去,最後仍倚重劉復基作出決策。因此,「各代表都興奮地接受了這個計劃」。革命黨人在武昌首義勝利以後,無不感慨,認為這個計劃是「最重要的決議」,「後來到八月十九(農曆)發動時,雖然消息隔絕,仍能一致動作,完成任務,就因為有了這個計劃作為基礎」。因此,革命黨人稱讚劉復基,就是武昌起義中「運籌於惟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諸葛亮。

武昌起義籌備工作就緒之際,劉復基等人一邊派居正、楊玉如赴滬邀黃興、宋教仁來鄂主持大計,一邊派李擎甫去岳州邀蔣翊武回鄂相商起義事宜。

10月9日晨,蔣翊武趕回武昌總指揮部。劉復基通報近來湖北革命形勢發展情況,以黃興曾來電約九月初(公曆10月底)11省同時起義,但「本社同志以過遲恐致誤事」,主張抓緊起義。蔣翊武根據已經通過的起義計劃,下令是晚12時正式行動。

雖然,這一夜因發生變故,起義未能發動,而10月10日夜裡爆發的武昌起義的主要進程,基本上是依照蔣、劉事先擬訂的這個起義總行動計劃進行的,並取得了勝利。

「子胥頭懸眼尚睜」

「孝孺舌斷血成碧,子胥頭懸眼尚睜。革命未成遺恨在,江流嗚咽作悲鳴。」這是武昌起義成功後,報上刊發的紀念首義三烈士的祭詩。

劉復基等三烈士雕像

劉復基等三烈士犧牲在革命勝利的前夜,所以後來鄂軍政府為紀念劉、彭、楊等烈士,於他們就義處——原湖廣總署東轅門修建了「三烈亭」。武昌有一條從平湖門至閱馬廠的東西行馬路,叫做彭劉楊路,也是為紀念劉復基等三位烈士的。在閱馬場與彭劉楊路交界處還塑有彭劉楊烈士像。

在他的家鄉常德,建有首義小學、烈士祠,以紀念武昌首義的組織領導人劉復基等。

劉復基雖然只是一個生命個體,可是從武昌起義全過程來看,這個生命個體具有非同一般的能量,如果不是他文學社中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如果不是他在整個起義計劃中作為「實際主帥」作用、如果不是他在關鍵時刻促成起義發動,武昌起義能如此順暢?如果不是他以鮮血和生命激起新軍的義憤,武昌起義能在要緊時發動?

歷史不允許假設。如果允許假設,試想要是劉復基沒有倒在勝利前夜,那麼以他的智慧,武昌首義後的走勢是否會不完全是後來那樣?

劉復基的生命之火只燃燒了27年。他就像一個火把,在黑暗的寒夜裡燃燒得是那麼光亮、那麼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