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晚,我就十分想念他……

2020-01-28   青年文摘

作者:楊墨衡

來源:聽讀館(ID:tingduguan)

今年春晚,大家都看了嗎?談起春晚,很多人都會想起趙本山。

前不久,趙本山現身農村的照片被曬出來。本山大叔身穿藍色短袖,吃著農家菜,坐在院子裡和大家嘮嗑。

只是他的頭髮看起來更白了。不再登台演出的本山大叔,看起來簡單樸素,像極了那些年的「黑土」。

時光匆匆,小品的歷史,也和本山大叔一樣,有太多讓我們留戀的經典。

1984年,36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品。

在那個年代,演員還只是一種職業,時常為觀眾們表演。但在八一製片廠,有兩位演員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每回上台都是詩朗誦。

這兩人,是陳佩斯和朱時茂

時間長了,他們覺得也不是辦法。朱時茂提議能不能想個新節目,陳佩斯撓了撓茂盛的頭髮,突然間靈光一閃:「咱平時不都要訓練演員嗎?不如把這個過程編成一個節目?」

兩人說干就干,編排了一個叫《吃麵條》的短劇。沒想到節目大火,每次表演,觀眾們都笑得前仰後合。

沒多久,他們名震哈爾濱,連春晚都向他們發出了邀約。當他們跑到北京試演的時候,審查人員笑得喘不過氣,歌唱家朱明瑛直接笑趴在地上。

然而,春晚導演黃一鶴卻發現了問題。大過年的讓觀眾們笑成這樣是否合適?再說這個節目也沒有什麼意義。

究竟上不上,這是一個問題。面對導演黃一鶴的質疑,尷尬的兩人只能到角落裡排練,午飯時也沒有人招呼他們。

幸運的是,他們碰到的可能是春晚歷史上最大膽的導演。

首屆春晚導演黃一鶴

早在1983年的首次春晚上,他就冒著風險啟用了馬季、姜昆、劉曉慶、王景愚擔任主持人。在那個艱苦樸素的年代,劉曉慶艷麗得如同資本家的女兒,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黃一鶴對陳佩斯的節目心裡實在沒底,但又隱隱覺得不該這麼放棄,一直拖到了年三十還猶豫不決,等到晚上的時候,才近乎悲壯地決定:「上,有任何的錯誤找我。」

黃導演拍板後問:「這個節目,既不是話劇,也不是舞蹈,更不是相聲,那叫什麼呢?」

陳佩斯和朱時茂回答:「叫小品。」

從此,小品橫空出世。


陳佩斯、朱時茂經典小品《吃面》

在1984年的春晚上,朱時茂當起了導演,陳小二哧溜哧溜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面。

一到春晚,我就十分想念他……

如同李小龍的《唐山大兄》成就了功夫片,陳佩斯小品的爆火也燒出了一片山林,等待著開拓。

相聲大師馬季的高徒黃宏,有著不凡的才情,但學成後就「叛變」到了小品,在1989年登上春晚表演了《招聘》,從此在扮演小人物的路上越走越遠。

2005年,他拿著錘子念叨著「大錘八十小錘四十」,成了無數人心中的記憶,順便還帶火了女裝大佬林永健。

小品《裝修》

而在1990年,迎來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叫趙本山

那時的相聲正如日中天。姜昆有次帶團到鐵嶺演出,沒想到觀眾反應極為麻木。姜昆怎麼也想不明白,鐵嶺觀眾為何冷淡如冰?

一番詢問後才發現,觀眾竟然認為節目不搞笑,比他們本地的趙本山差遠了。不服氣的姜昆立刻前去探查,結果看完後激動至極,發誓一定把趙本山帶上春晚。

至於現在春晚上最熱的蔡明與潘長江,他們分別在一年和兩年後登上春晚。蔡明的首個搭檔並非郭達,而是體形瘦削的鞏漢林。

由於歌唱得不錯,潘長江老師在第三次登上春晚時,直接玩起了音樂小品《過河》:「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妹妹對面唱著一支甜甜的歌……」

這旋律成為一代經典,至今無數人會哼唱。

而到了1993年,春晚歷史上最有「艷福」的小品演員登上了舞台。他上了21次春晚,換了7任「老婆」,平均每三年一個,豈一個牛字了得!這個人,叫郭冬臨

郭冬臨、劉濤小品《一定找到你》

從1988到1993年,春晚平均每年推出一位小品新秀。一時間,江山如畫,豪傑沓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把火實在是太狠。從1984年小品誕生,才不過10年時間,小品就取代了春晚的核心相聲,從游擊隊轉成了正規軍。

黃宏、宋丹丹小品《超生游擊隊》

1994年,黃宏小品《打撲克》中,公然出現了「現在相聲,明顯干不過小品」的台詞,不知道相聲演員們聽了做何感想?

在這些小品大咖中,有一位老太太格外讓人懷念。

「吃,劇組的,不吃白不吃。」

當鞏漢林首次拜訪趙麗蓉的時候,心中忐忑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名滿天下的趙老師竟然如此幽默風趣。兩人越聊越投緣,後來鞏漢林直接改口叫趙媽。

這位叫趙麗蓉的著名評劇演員,客串過《西遊記》里的車遲國皇后、《紅樓夢》電影中的劉姥姥,同時,她也是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后。

1988年的時候,她已經60歲了,但在機緣巧合下登上了春晚舞台,與飾演濟公的游本昌合演了小品《急診》。

1991年,她與鞏漢林首次合演的小品《母親的心》大獲成功。從此,他們兩人在舞台上演母子,更在現實中親如母子。

然而,多年的評劇表演,讓趙老師落下了腿傷,而且這傷極為「痴情」,恨不得每天和她相見。在準備1995年的節目《如此包裝》時,她的左腿疼得她一宿沒睡。

鞏漢林把她送到了醫院。檢查結果是骨質疏鬆,膝蓋里落了一個小骨渣。趙老師連站立彎腿都變得困難。醫生告訴她,必須休息一個月。

春晚導演聞訊後趕來探望,勸她說身體為重,春晚就別上了。然而趙老師卻不忍辜負觀眾,就算是被抬著也要出演。

那一年的春晚舞台上,鞏漢林成了包裝大師,趙老師有了個洋氣的英文名「麻辣雞絲」,被逼著用Rap唱評劇。

在唱完之後,她踉蹌地跪在地上,觀眾以為是故意設計,其實是腿傷發作。

1996年兩人再次合作《打工奇遇》,紅遍大江南北,爆出無數金句。

群英薈萃,我看是蘿蔔開會。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這酒怎麼樣啊?聽我給你吹。

1999年的《老將出馬》,是趙老師的最後一次春晚表演。

她還盤腿坐在椅子上,演唱了當年紅破天際的《我心永恆》。只可惜,那時的她已是肺癌晚期,第二年夏天就離開了塵世。

從此,唐山英語成絕響,世間的蘿蔔再也沒有開會。

縱觀90年代,春晚的舞台上百花爭艷,諸位高手輪番爭霸。小品不僅成了春晚的核心,更成了春晚的終極武器。小品演得好,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而到了1998年,一個人的離場造就了新的局面:舊王謝幕,新王奠基。這個離場的人,是陳佩斯。

在表演《王爺與郵差》時,朱時茂的麥克風被草率地掛在戲服外,結果一上場就掉了。陳佩斯全場奔走緊挨著他,才使朱時茂蹭麥將聲音傳播到後排。

而且,原本小品高潮段落的聲效,現場表演時竟沒有播放。表演結束後,陳佩斯哭得像個孩子。

一到春晚,我就十分想念他……

在小品中,陳佩斯往往扮演嬉笑姦猾的小人物。但在現實中,陳佩斯對待創作嚴肅苛刻到六親不認,經常和朱時茂吵得互不理睬,僵到雙方妻子出面調解。

然而這些嘔心瀝血的創作,等到春晚送審時,經常被輕易否決。《王爺與郵差》的事件,讓矛盾達到了頂峰。

後來的事情就眾所周知了,由於陳佩斯怒告央視旗下公司侵權,江湖盛傳他被封殺。但實際上,央視沒那么小氣,僅隔幾年後就再次向他發出了春晚邀約。

只是,倔強的陳小二,再也不想回到那個舞台。

算起來1998年,是個相當磨人的年份。

那年人民子弟兵用身體和沙袋硬剛洪水,那年北京二環的房子每平方米才2000塊,那年BAT都在網際網路的路上奔跑呼喊。

當時的人們做夢也沒想到,房價和網際網路會如何改變中國。但趙本山團隊,卻在國際形勢的風起雲湧中找到了靈感,還挖走了黃宏的老搭檔宋丹丹。

黃宏很生氣,但是沒有辦法。他告訴宋丹丹:聽說本子很爛。只是,他明顯看走了眼,這個小品叫《昨天今天明天》

九八九八不得了,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百姓安居樂業,齊夸黨的領導。尤其人民軍隊,更是天下難找……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更好!

小品播出後,經典到改變了「秋波」的定義。

從此,氣質清純的宋丹丹走上了不歸路,原本能夠駕馭泳裝的她,變成了母親都吐槽太醜的白雲大媽。

她還寫了本叫《月子》的書,發售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後來她穿著貂絨,坐著專機(拉磚拖拉機),再次接受了小崔的採訪。

而本山大叔,後來又憑藉《賣拐》系列,與范偉、高秀敏組成了鐵三角。他神乎其神的忽悠技巧,活生生把一個正常人變瘸,無情地揭示了社會上的欺詐現象。

然而接連多年的表演讓本山大叔疲憊不堪,從2009年開始,他把舞台轉交給徒弟們。結果,後趙本山時代作品乏力,小品的危機開始慢慢顯現。

小品《不差錢》

曾經繁華錦簇的小品舞台,如今值得期待的老人似乎只有蔡明和潘長江這一對了。

最初,蔡明的搭檔不是潘長江,而是郭達。

1993年,兩人合演了小品《黃土坡》,收穫了潮水般的好評,然後開啟了長達18年的合作生涯。

那時候,許多人以為兩人是夫妻。蔡明的老公有一次醋性大發,責問她為何不與其他男演員合作。郭達帶著妻子登門解釋,才化解了這場尷尬。

只是後來,郭達也離開了。離開了搭檔,蔡明也不得不尋求轉型,沒想到挖掘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當毒舌的蔡明大媽與老實的潘長江老師走到一起,總能迸發出一些笑料。

蔡明每次口出惡語,句子一個比一個囂張。但比起當年的本山與丹丹,或者本山與高秀敏,這一對似乎總差了些什麼。

小品《想跳就跳》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的強大力量日益凸顯,馬雲的優酷、馬化騰的騰訊視頻等,聯合各大衛視一齊發力,成就了數位新星,比如沈騰、賈玲、賈冰

沈騰和賈玲現如今收穫了無數讚美和觀眾的喜愛,但是,賈冰還不夠有名。

姑且放幾段他的台詞,來感受下賈冰的風格。

郭德綱為他預言:「喜劇舞台上,屬於賈冰的時代到了!」

我們懷著期待,希望他大放異彩。

《龍貓》中有一句台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

小品,給了每一個無法放聲大哭、不能隨便大笑的成年人任性的機會。

你有多久沒放肆大笑,又有多久沒能放聲大哭了?

羅大佑曾被記者問道:「你害怕被這個時代遺忘嗎?」他回答:「不怕。只要我死之後,我的歌還能流傳下去,我的歌還在,記不記得我,都沒有關係。」

好歌如此,小品也是如此。

多少繁華只是過眼雲煙,被風一吹就散,那些風吹不動的才是經典。

讓我們共同舉杯,重溫那個群鳳齊鳴的時代。今日不醉不歸!

評論區,留下你印象深刻的小品金句!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20年第4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作者簡介:楊墨衡,來源:聽讀館(ID:tingduguan),這一代奮鬥的人的深夜人生加油站。聽百味故事,讀有趣人生,聽讀館伴你度過孤獨且有趣的時光。每晚21:30,打開聽讀館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本文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聽讀館(ID:tingduguan)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