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感染肺炎,少年的舉動上了熱搜」:悲傷之中,還有另一種向上的力量

2020-02-21   識用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1

繼李文亮醫生之後,常凱導演的名字,又一次戳中了我的淚點。

新冠肺炎爆發後,常凱的父親在大年初一咳嗽發燒,聯繫了很多醫院,因為沒有床位,選擇在家隔離自救。

但短短兩天的時間內,父親的情況就變得極其嚴重,於大年初三去世。

父親去世後,母親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由於遭到多重打擊,免疫低下,5天之後,母親也與世長辭,一家四口只剩下了常凱和姐姐。

然而他們倆,其實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情況不容樂觀。

母親去世後的第二天,常凱就住進了醫院,不到五天的時間,他就跟隨了母親的腳步去了天堂。

而更讓人悲痛的是,他的姐姐——武昌醫院護士柳帆也在同一天去世。

他生前留下的遺書,實在是太心酸了:

除夕之夜,遵從政令,撤單豪華酒店年夜宴。自己勉為其難將就掌勺,雙親高堂及內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觸。

殊不知,噩夢降臨,大年初一,老爺子發燒咳嗽,呼吸困難,送至多家醫院就治,均告無床位接收,多方求助,也還是一床難求。失望之及,回家自救,床前盡孝,寥寥數日,回天乏術,老父含恨撒手人寰,多重打擊之下,慈母身心疲憊,免疫力盡失,亦遭烈性感染,隨老父而去。

床前服侍雙親數日,無情冠狀病毒也吞噬了愛妻和我的軀體。輾轉諸家醫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輕,床位難覓,直至病入膏肓,錯失醫治良機。

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

我不知道看到這封遺書的兒子,會是怎樣的悲痛絕望,一夜之間,四個重要的親人離世,今後從英國學成歸國,等著他的,只有四個冰涼沉默的墳塋。

那是活生生的一家四口啊,他們原本可以幸福地共享天倫之樂,卻因為一場意外,全部都悄然離去。

有的人只是被困在了家裡,而有的人卻被困在了2020年。

在常凱導演去世之後,他的同學為他寫了一篇悼文,群山為墓臥冤魂,長歌當哭祭兄弟......

看到一半,我忽然淚流滿面。

胸口感覺被悶住,有一種心如刀絞的感覺。

這場大疫,到目前已經死亡了2118人。這些數字具體到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上,就是幾千個家庭的生離死別,永不再見。

有疑似感染病毒的尿毒症患者,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在絕望中從自家9樓的陽台一躍而下;

有父親去世,母子二人又感染上病毒,他們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在網上緊急求助床位治療;

有白髮人送黑人的老人,女兒去世,自己、孫女、老伴全部被感染,家裡沒有一個主心骨......

看新聞和寫新聞的人都可以很客觀,可一旦你自己成為新聞背後無數分子中的一員,無論新聞寫得多麼感天動地,無論作者說得再感同身受,你都無法得到絲毫安慰。

什麼是災難?

災難就是從前你去醫院取號就能看到醫生,而現在你可能還沒排到隊就已經倒下;

災難就是你以前覺得出門吃飯、遊玩、聚會都是像空氣一樣理所當然,現在卻變得了一種奢望;

災難就是你以前總是覺得死亡是很遙遠的事情,現在卻好像變得觸手可及......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我們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它不僅僅是不能出門,買不到口罩,不能聚會這麼簡單。

那些不幸發生在身上,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悲壯慘烈百倍。

歲月並沒有靜好,不過是一群活著的人在向死而生。

2

人在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往往會觸底反彈,在悲痛中生出一種向上的力量。

就像中國的那句古話:置之死地而後生。

常常我在想,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我們除了哀嚎,痛哭、悲傷,還能做什麼?

我見過最苦的人,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可是我卻在他身上感到一種在悲傷中向上生長的力量。

他對我說,我們人就應該像樹木一樣去活著,因為樹木無論是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不管是深淵還是沃土,不管是陰暗還是陽光充足,它們都會迎著太陽的方向,向上生長。

在悲痛之中,我們人何嘗不需要這樣的力量呢?

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在向死的方向活著,而死亡的意義,就是在提醒我們如何更好地活著,明白向死而生。

漫畫家幾米在一本書里寫過:在最深的絕望里,看見最美的風景

一場大病讓許多人陷入悲痛,但卻有那麼一些人,用一種力量打動了我。

昨天在熱搜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方艙醫院的年輕人,他們一家太令人悲痛了。

一家三口全部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住在C區,媽媽住在A區,而爸爸的情況最為嚴重,住在長航醫院的危重病房。

他只能利用早上洗漱和中午吃飯的時間和媽媽匆匆見一面,詢問一下爸爸的病情。

情況已經如此糟糕了,但這個少年的舉動卻像雷一樣擊中了我。

他拿著了書本和筆,坐在桌子前面安靜地學習,而且他把自己每天學習的時間安排地特別滿。

他說,我必須更加懂得珍惜時光。

他必須面對和家人或長或短的分離時光,但他沒有慌張也沒有陷入悲痛之中無法自拔,而是靜下心來,拿起一本書認真學習。

這個少年,讓我想起方艙醫院的另一個留美博士後。

被記者拍到的時候,他正躺在病床上看書。他看的正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在之前,許多前線拍下來的照片都讓我心情五味陳雜,唯有這張照片,讓我在一片陰霾中看到了光芒。

那是他不甘屈服於疾病,勇敢和命運抗爭所發出的光芒。

因為他堅信,所有的困難都只是暫時的,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內心的平靜和強大同樣是對抗病毒的一劑良方。

其實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江蘇蘇州的袁傳偉,在疫情期間接到了一筆消毒零件的訂單。

訂單需要兩百套,就算是平時全員都在,也需要工作15天才能搞定。但是這個緊張的時間段,他根本沒辦法把工人都叫回生產線。

其實他本可以不賺這個錢,正是危險時期,一個人又這麼辛苦,即使不接這筆訂單對他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然而等著這批零件的,是急需物資救命的武漢火神山醫院。

想到正在跟死神搶人的醫生們,袁傳偉硬是一個人扛起了一整條生產線。

全員需要15天的工作量,他用16天連軸轉的工作強度撐下來了。

他說,「從編程、刀具、加工、調試,我都會弄,所以(自己)先頂著吧」。

這句「自己頂著」,讓我看到了道不盡的心酸,也看到了說不出的感動。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薄,但在疫情面前,卻也爆發出了相當強大的一面。

大家都知道,武漢在1月23日就封了城。城外的人進不去,城裡的人出不來。

但被困在城外的甘如意,是武漢武漢江夏區金口衛生院范湖分院的95後醫生,病毒爆發的時候她剛剛在老家休假,面對醫院的人員緊缺,她說「騎也要騎回去」。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乾的。

從1月31日到2月3日,整整4天3夜,她一個人用自行車加走路,行走了300多公里。

300多公里,我們寫在這裡可能覺得輕飄飄的,但是在到處都是封鎖的情況下,她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行走,自行車都換了好幾輛,一直走了四天三夜。

這一段回武漢的旅程,孤獨且安靜,沿著318國道一直向前騎,沒有車來車往,外面還飄著雨,她的羽絨服淋得透濕。

天黑的時候,她只能打開手機的手電筒一點點往前面挪。

到達工作醫院的時候,她的膝蓋已經腫得像包子。

這中間需要多麼堅強的毅力和勇氣,我們外人永遠都想像不到。

3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視頻,那是在疫情之下,一個教育工作者講的一段話,獲得了578萬的點擊,他說:

「在疫情面前,我們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應該拿出最強的氣勢來。逆流而上,主動請纓,支援武漢,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是白衣天使。

打開心靈窗戶,合唱國歌和《我和我的祖國》的是堅強樂觀的武漢人。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抗日戰爭時期,在炮火紛飛中,依然在堅持上課的西南聯大。

與戰爭同行的8年中,西南聯大一共培養了3882名學生,其中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72位院士,上百位人文大師......

這是一場信念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中,培養出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精神,真正地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這就是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作為一名自媒體,在災難之中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

我忽然想起南方周末的那一句話: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精神抖擻,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

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悲傷之中,請你看到一種向上的力量。

目前情況越來越好,新冠肺炎已經是三代或四代感染,毒性明顯在變弱,零新增的省市越來越多,現在新近感染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輕症病人......

說這麼多,只是想告訴你情況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人的脆弱和堅強其實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疫情過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也總要到來。

只要我們不在漫長的等候中失去了希望,就一定等到寒潮褪去的那一天。

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在寂靜中學會寬容。

作者簡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